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规律,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相同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数学游戏吧!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单,把老师念的数字记录在横线上。
要求:我念一个你写一个,准备好了吗?
师:3、6、8、3、6、8、3、6、8……
同学们,老师念累你,谁来帮老师接着念下去嘛!你是怎么做到的?(抽生念、抽生说)
师小结:像这样连续出现的现象我们叫重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生活中重复现象的规律及其中的奥妙。师板书课题:重复的奥妙 生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一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它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达慕节。“(出示主题图)瞧,一年一度的节日又到了,小朋友们正载歌载舞,多高兴呀!
仔细观察图画,画了哪些内容?
抽生说。引导到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表示规律。
(一)语言描述规律
1. 师:“再看看,除了这些内容,你还发现了什么?”
2. 说一说。
生:我发现彩旗是按照两面红的,一面蓝的,两面红的一面蓝的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瞧这小眼睛多尖呀。不光发现了物品,还发现了物品的规律是……”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除了旗子有规律,还有哪些物品也有规律?”
学生依次说出其他物品的排列规律。
(二)表示规律
(1)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规律表示出来吗?”
(2)思考,选择一种图画内容来表示。“如果想好了,请同学们在导学单上写一写,画一画。”
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表示方式。(画实物图、文字、图形等)
(3)展示交流。
“分享的时间到了。”依次展示学生代表作品。“谁能解释一下,他用什么方式表示灯笼的规律的?”教师相机板书“实物图”“文字”“图形”
2.了解符号和数字的表示方式。
(1)师:“在你们表示的时候,老师也表示了一些物品的规律。想猜猜吗?”(2)出示两种表示方式:
a.√√××√√××√√××……
b.112 112 112 112……
“猜猜我表示的是什么?”“我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引导学生说是相机板书:“符号” “数字”
三、找出规律重复的特点,并根据规律进行推理。
1.找一找:你刚才表示的规律中,重复出现的部分是什么?同学进行交流。
2.同桌交流说一说:你能把图中的规律分别再继续往下说一说吗?抽生汇报,师记录在黑板
3、师:像这样按照规律画下去,能画完吗?不能画完我们该怎么办呢?
抽生回答:用省略号来表示:……
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1.师:“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重复”的现象。”
课件出示:
(1)我们每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这样四季重复的。
(2)我们的属相都是按照鼠、牛、虎、兔……这样12年重复一次的。
(3)这是我们学校的磁砖是按照一黄色一个绿色这样重复排列的;
(4)这是我们学校的斑马线按照一个白色一个黑色重复排列的。
2.学生自己举例子。
提问:像这样重复的现象,你还能再举一些列子吗?
学生举例。
3、小小设计员
(1)欣赏重复构成的美丽图案;
(2)学生设计。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长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和其中隐藏的奥妙。(板书:奥妙)”
回头再看主题图,和刚上课时感觉一样吗?(刚开始只发现是一幅美丽的图片,学完再看就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数学奥妙。)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们东升集团三所学校进行了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倾听及表达能力”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其中有我的一节《“重复”的奥妙》,听完周校长和各位老师的点评,我深受启发。
优点表现有:
一、运用游戏激趣及情境图渗透人文精神。
课始,我运用了数字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复的意义;我利用“欢庆蒙古那达慕”的情境,让孩子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了节日气氛,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先通过游戏初步感知;在利用情景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发现重复中有规律,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在出示主题图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主题图,渗透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给孩子足够的表达空间。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一组一组重复”的特点,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但很多细节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我应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应该像东升小学张老师一样要有规范的口令,让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当然,“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在任选一组表示规律并展示交流后,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同学的表示方式改变了?比如说表示灯笼的规律时用的是画图的表示方式,这次选用符号了。” 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事物(如气球的排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规律更加简洁;也没有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和小组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学生在进行汇报时没有关注下面学生是否都认真听讲了,在用语言表述时也没有继续规范下去;还有在安排任务和提问是有时任务不清楚……。
只有有效倾听教师的讲解才能明确课堂活动的要求,实现师生对话;只有有效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理解别人的思想,实现生生对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和培养学生倾听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