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判断(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28:46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判断(含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推荐度:
导读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

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

4、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5、社会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6、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7、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

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5.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6.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8.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9.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10.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1.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改变。(×)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3.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消失了。(×)

4.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1. 苏联模式可以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1、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2、“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

1、吸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具备了党员条件的人入党,会影响党的先进性。(×)

1. 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理论。(×)

2. 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3. 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1、社会主义和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2、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1.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许多困难,这说明社会主义缺乏生机、前途渺茫。(×)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5.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6.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7.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9.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10.实现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判断(含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