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28:49
文档

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

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作者:张坤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9年第04期        【考点解读】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对小
推荐度:
导读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作者:张坤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9年第04期        【考点解读】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对小
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

作者:张 坤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9年第04期

        【考点解读】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的题型一般以如下几种为主:(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小说人物的这些考题类型,我们做题时只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即可轻松应对: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四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知识】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准确解答有关人物形象的高考试题,还应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习惯上我们把主要人物叫“主人公”。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一篇(部)小说整篇(部)都是围绕着他(她)展开的。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她)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①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②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我们阅读小说时要能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还要能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典型题例】

        

        一、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参】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答“讽刺的方法”也可给分)。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能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进行分析。

        我们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全文,依据问题具体分析。在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差拨是一个主要人物。能回答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把握住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小说第一段通过“一般罪人”的介绍,读者就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第二段差拨一上场,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一顿臭骂,其不可一世、仗势欺人的嘴脸暴露无遗。待林冲献上五两银子,他竟无耻地问:“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其诈人钱物的本性可见一斑。等林冲又取出十两银子托他送给管营后,差拨立马改变了态度,对林冲又是夸奖,又是许诺,其势利小人的面目表现得极为充分。将差拨的这些性格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就可以获得第一问的答案。

        我们通读小说,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差拨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鲜明而富有表现力。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差拨满脸淫威,对林冲又是辱骂又是恐吓:“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得到林冲的银两后,立刻满脸堆笑,夸林冲是好男子,“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并为其出谋划策,安排轻松差事。作者运用漫画式笔墨,在鲜明的对比中,将差拨这一势利小人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含有浓郁的讽刺意味。

        二、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参】“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解题点拨】母亲虽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但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较多,我们从这些描写中完全可以把母亲的形象分析出来。母亲不像“父亲”,已经是一个脱离了父亲概念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考生对“母亲”形象的把握,应该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感觉到这是命题者降低阅读难度的一个精心设计。对次要人物形象的读解,也应该紧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的常识。但试卷所提供的参,却基本上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除“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外),这样的阅读要求,是否恰当?小说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如果能将这些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就可以归纳出“母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考点精练】

        

        蝴蝶翅膀上的爱

        于强

        冷战时期,一堵高墙将美丽的柏林一分为二。12岁的玛丽与爸爸阿里克就住在离高墙不远的一座小房子里。

        这天是周末,玛丽兴冲冲地回到家。放学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只蝴蝶标本。

        玛丽和爸爸好不容易在小树林里捉到一只蝴蝶,玛丽小心地把蝴蝶捉出来,用针钉把它固定在了标本盒里。突然,玛丽大叫起来:“爸爸,你快看,蝴蝶的翅膀上有字。”阿里克以为女儿在开玩笑,可当他接过标本盒仔细一瞧,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蝴蝶的翅膀上果然有一行细小的字:“7月20日,晚上10点,辛克尔公园……”后面还有几个字已经看不清楚了。

        天哪!这蝴蝶翅膀上的字会不会就是间谍们的杰作?阿里克心中既兴奋又害怕。根据当局的法令,举报间谍会得到重赏。阿里克不想要金钱和奖赏,只想让妻子从监狱里出来。十多年前,阿里克夫妇怀抱还在襁褓中的玛丽,企图爬过柏林墙,去过向往的自由生活,结果妻子被当场抓获,以叛国罪送进了监狱。十几年来,阿里克无时无刻都梦想着妻子重获自由。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阿里克捧着标本盒,心里非常激动:只要向当局举报这个用蝴蝶传递情报的间谍,妻子肯定会得到释放。而根据蝴蝶身上的提示,间谍可能在7月20日晚上,去辛克尔公园秘密接头,自己如果提前埋伏在那里,一定能发现那个间谍的真面目。

        20日晚上10点钟,阿里克提前来到辛克尔公园,找了处比较隐蔽的高地躲了起来。阿里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突然,在明亮的月光下,一个男人从树林里走出来,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四处张望,还不时地看手表,仿佛在等人。由于光线太暗,阿里克怎么也看不清那个人的面目。

        几分钟后,男人从衣服里掏出一只小盒子,取出一块小蛋糕。他在蛋糕上插上蜡烛,然后掏出一张生日卡,小声唱起了生日歌。歌唱完了,男人将蜡烛端起来将蜡烛吹灭。那一瞬间,阿里克惊奇地发现,他竟然是自己的邻居——昆虫学家森特。

        森特烧掉生日卡片后,才慢吞吞地离去。公园里静悄悄的,只剩下阿里克,揭开了这个间谍的真实身份,反倒让阿里克犹豫不决了。

        森特是个好人,他不但是个昆虫学家,还是个出色的大夫。当年霍乱在柏林肆虐时,森特整天忙碌,免费给大家量体温、送药片、打预防针,有时半夜里也要出诊。如今为了救妻子,要去举报森特,阿里克真有些于心不忍。

        这天晚上,玛丽突发高烧,阿里克请来了森特。森特为玛丽打了一针,不到半个小时,玛丽退了烧。阿里克为了表示感谢,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好酒与森特对饮起来。不久,森特喝多了,他竟凑到阿里克的耳边说:

        “老伙计,你……你也许不知道,其实我是个间……间谍。”

        “啊?”阿里克装出惊诧的样子。森特大肆吹嘘他的本事,说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间谍,杀过不少人。他养的蝴蝶拥有一种特殊品种,他们只对紫兰花感兴趣,只要他在蝴蝶翅膀上写上情报,将它们放到野外,蝴蝶就会自己飞到种了紫兰花的同伙家中。

        原来如此!阿里克恍然大悟。考虑再三,他终于走进了局的大门。

        森特被逮捕了。三个月后,他以间谍罪被处决。随后,因为阿里克举报有功,他的妻子被提前释放。

        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柏林墙随着祖国的统一,不久轰然倒塌。阿里克一家也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一天,突然有人敲门,是一个陌生的老妇人。老妇人取出一只盒子,交给他:“这是我儿子临终前托我交给你的。由于我一直生活在高墙那边,没有办法见到你,如今我终于完成了他的遗愿。”

        阿里克吃惊不已,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20只蝴蝶标本,每只蝴蝶的翅膀都写满了文字——

        亲爱的兄弟阿里克:

        其实我并不是间谍。当那道该死的柏林墙竖起时,它分离了我和我的母亲。虽然我与她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条街道,却犹如相隔万里。、狼狗、铁丝网、机关……把我与母亲阻隔在了两个世界。我与母亲暗地里商定,用喜欢紫蓝花的蝴蝶传递信件,想不到此事竟然被你发现了。你也许不知道,在辛克尔公园,其实我已经看到了你。你躲藏的地点实在是太糟糕了。那天晚上,我是去给母亲庆祝生日的,我相信在那里点起蜡烛,母亲会在高墙那边看到我的烛火,听到我的祝福与祈祷……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冒充间谍?事情很简单,我不愿意让可爱的玛丽和我一样,承受失去母亲的痛苦。我得了癌症,快要死了,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一位母亲回到她的孩子身边。阿里克,我不怪你,换了是我,我也会那样做。

        阿里克满脸泪花。

        1.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你从蝴蝶翅膀上读到了哪些爱?

        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词“机会”和“如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3.在文中找出与“因为阿里克举报有功,他的妻子被提前释放”相照应的句子。

        4.文章对阿里克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

        5.阅读全文,请你对森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考点预测】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1.文章第一段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这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对男人进行了什么描写?突出了什么?

        

        3.本文虽短,但在人物塑造上却极有特点。请你从文中涉及到的两个男人——3号床的男人和1号床的男孩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性格特征。

        4.本文极力写男人邋遢的外表和大大咧咧的性格,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男人仅仅是这样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误区提醒】

        从以往的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常犯如下错误: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这些错误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为了少犯或不犯错误,我们做题可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参】

        考点精练:1.阿里克对妻子儿女的爱、森特对阿里克一家人的爱、森特对母亲的爱。2.“机会”是指阿里克可以通过举报间谍来使自己的妻子提前出狱;“如此”是指阿里克在公园里发现翅膀上带字的蝴蝶的原因。3.只要向当局举报这个用蝴蝶传递情报的间谍,妻子肯定会得到释放。4.在发现蝴蝶翅膀上有字时,他的心里是“既兴奋又害怕”,他为这件事可以使自己的妻子提前出狱而感到高兴,又为这件事的危险而害怕;当他得知那个间谍就是森特时,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在他看来森特先生是个好人,他不想因为自己而害另外一个好人;当他听到森特喝多了酒以后说的一番话时,他下决心举报他。5.有医德,富有爱心的出色的大夫;爱母亲,敢于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阿里克一家人的团圆的好人。

        考点预测:1.“我”为什么要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呢?作者把自己对那个男人的感受提到前面来写,这样通过悬念的设置,就激起了读者的兴趣,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也很自然地开启了下文,过渡到下文的描写当中去。2.对男人进行了外貌的神态描写,突出了其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表现了“我”对他的讨厌。3.1号床男人:这是一个农民形象,有阔绰的出手、邋遢的外表、大大咧咧、喜欢吃肉的特点。但是他却有一个细腻而柔软的内心世界。他想周济1号床的病友,怕伤人家自尊,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花高价买蝉蛹,说明他具有朴素但又崇高的内心世界。1号床男孩:这是一个很懂事的男孩,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的热水供应。男孩聪明,很有孝心,能找到赚钱的途径孝敬母亲。4.不是的,他还是一个粗中有细、富有爱心的人。这从他的话“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可以看出来。其实他早就想周济1号床的病友,但是怕伤人家自尊或者人家不接受,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花高价买蝉蛹,以此来周济他们一下,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收下钱。5.采用了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总结了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有力地突出了男人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作者单位:安徽界首市顾集中学]

文档

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

高考小说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专题辅导与练习作者:张坤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9年第04期        【考点解读】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对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