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新干线
新教学
【摘 要】
从2017年秋开始,小学语文进入“统编本”的新时代。 在这一新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如何适应新的教材呢?笔者将从“诵读为主,祛除繁琐”“分学段,拒绝拔高”“自主读,拒绝‘大锅饭’”三个方面来论述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统编本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新课标
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古诗词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嵌入到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因此,古诗词不可废,更要从小传承,从小学语文课堂抓起。从2017年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就有意识地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古诗词篇目的增加,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能更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那么,在“统编本”的这一新背景下,小学古诗词如何能更好地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诵读为主,祛除繁琐
“部编本”主编温儒敏说:“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花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温儒敏所说的就是强调古诗词教学要以诵读为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强调:“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那么如何诵读呢?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诵读要读得准确。正如朱熹所说“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要求字音要准确无误,这可以充分利用工具书来完成。除了音要准确,还有停顿、节奏要准确。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每首古诗词的节奏读得正确,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划分停顿节奏的方法。即按意义和音节两种划分方法,并掌握一些古诗词停顿的基本规律,如五言诗经常采用“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经常为“二/二/二/一”节奏等。
2.诵读要读得响亮。这里所说的“响亮”并不是大喊大叫,更不是歇斯底里地乱喊乱叫。“响亮”,声音清晰洪亮。
3.诵读要读得有感情。诵读区别于朗读,但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才能成诵。新课标提出:“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
浅议“统编本”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 康碧霞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读得有感情中的“感情”是诵读者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是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有些老师认为要读得让听者有种要起鸡皮疙瘩的感觉,这才是优秀的诵读。这种认识是对“有感情”的曲解,必须给予纠正。试想如果用林志玲嗲声嗲气的腔调诵读岳飞的《满江红》,这个场面应该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4.祛除繁琐。温儒敏教授在《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指出:“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如今有一些古诗词课堂得了“繁琐病”。“繁琐病”就是指堂课上出现大量视频、图片、动画,或过多的小组活动、表演等一些繁琐的内容,并且美其名曰“多媒体”“视听盛宴”等。又有一些课堂把每首古诗词像拆字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去抠它的意思,一句句去翻译,这也是“繁琐病”。小学古诗词要学会祛除这些“繁琐病”,古诗词的“美”不是靠这些繁琐的东西来支撑的,而是古诗词本身的独特魅力与读者的人生体验共鸣产生的。
二、分学段,拒绝拔高
小学古诗词教学要注重从学情出发。学情就是命令,就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新课标把小学分成三个学段,是根据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展特点而制定的。
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小学古诗词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任务,不能刻意拔高。
有些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存在拔高的现象,甚至有的把它上成古诗词赏析课。又是意象、意境,又是艺术手法、名句赏析、主题思想等。这些都已经在无意间拔高了要求,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更不符合学情。
三、自主读,拒绝“大锅饭”
温儒敏教授说过,朗读不能取代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小学古诗词教学要像叶圣陶《文心》中所说:“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学生个人自主阅读,而不是用示范读、集体朗读来代替。集体朗读是“大锅饭”,“大锅饭”里养懒人、滥竽充数者。因而,小学古诗词教学要学会拒绝“大锅饭”,让学生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在这“朝夕诵读”之中,学生虽现在不能理解古诗词的美,但在以后的某个时候一定可以因某个情境产生共鸣的古诗词,这就是“朝夕诵读”、自主诵读的成效。
总之,在“统编本”这一新的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要“诵读为主,祛除繁琐”“分学段,拒绝拔高”“自主读,拒绝‘大锅饭’”,切实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任。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