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冰心奶奶小时候也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还有《寄小读者》等,有时候同学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欢玩肥皂泡啦,别看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还吹出了情趣,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冰心奶奶那梦幻般的肥皂泡吧!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根据课题,认识并理解“皂”
2.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长廊 脆薄 黏稠 散裂 飘游 浮光 山巅 颤巍巍
轻清脆丽 玲珑娇软
3.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肥皂泡写了哪几件事情?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吹——赏——想)
四、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做上标记,并在空白处简单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像着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1)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现出作者对肥皂泡的精心呵护。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肥皂泡样子的词语填空。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 )的肥皂泡
师:谁喜欢冰心描写肥皂泡美丽的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读出来?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去考虑,结合自己吹肥皂泡时观察到的情景来理解。
①“五色的浮光”(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②“轻清透明”(“轻清透明”第一个“轻”指肥皂泡轻盈、第二个“清”指清澈,没有一点儿杂质的)。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非常迷人,引导学生用欢快,心花怒放的心情美美的读句子。
师:在这段中你还喜欢哪句话?(谁也喜欢这句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读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因为“玲珑柔软”是有弹性的,不容易破的,而“玲珑娇软”是容易破的。这就更需要我们小心翼翼的去呵护肥皂泡。
(4)实践活动:吹泡泡。
观察老师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带着这样开心、愉快的心情美美的读文。
①“有时吹得……颤巍巍的光影凌乱”,你从“颤巍巍”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看到哪些人“颤巍巍”的?
生:想到了老人。
师:老人为什么会颤巍巍的。
生:因为老人年纪太大了,动作摇摇晃晃的。
师:老人的摇摇晃晃,颤巍巍是因为年纪太大了。肥皂泡也摇摇晃晃,颤巍巍的是因为吹得?
生:吹得太大了,扯成了长圆的形式。
师:同学们想看看这些颤巍巍的肥皂泡吗?
(吹泡泡实践活动)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心情如何?
②真紧张呀!这脆弱的球,颤巍巍的光影凌乱,很快就要散裂了。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这时,吹肥皂泡的孩子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导朗读。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第五自然段)
(6)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小心的轻轻吹起的……落到一个浓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师:为什么作者想象肥皂泡能飞到这么美、这么远的地方去呢?这飞起来的仅仅是肥皂泡吗?
(预设:我们刚刚吹的泡泡有没有飞到这么远的地方呢?那我们的肥皂泡为什么飞不到这么远的地方呢?)
生:还有冰心奶奶的快乐、骄傲、与希望
师:是呀!那就让我们的快乐、骄傲与希望也乘上这美丽的肥皂泡,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那你觉得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请你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它写下来吧!如果能像冰心奶奶这样用上生动的叠词和动词就更好了。
生:我希望肥皂泡借着扇子的轻风,轻悠悠地飞到高空中,同鸟儿一起自由的飞翔。
师:你还用到了轻悠悠地这个叠词,真是活学活用。
生:我希望肥皂泡借着扇子的轻风,缓缓地飘到花田里,帮助昆虫劳作
师:你用了叠词缓缓地,还有动词飘。谁还能学着这样的方法写一写。
生:我希望肥皂泡借着扇子的轻风,飘到月宫,捎去我们对嫦娥的问候
师:哇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
五.再读全文,感悟升华(配轻音乐)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吹肥皂泡的游戏,也能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无尽的欢乐,这些美好的回忆,会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让我们一起珍惜童年时代的美好时光吧!
《肥皂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廊、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2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2个词语。
2.学会运用顺序词和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
4、引导学生课外群文阅读冰心的文章,感受作者的童心和母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顺序词和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准备吹泡泡用的工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泡泡吗?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吹肥皂泡,那美丽又有趣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以及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肥皂泡》,共同欣赏冰心笔下如诗如画的肥皂泡!(师板书画泡泡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生字词看准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关于肥皂泡的几件事?
(二)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吗?
1.(出示课文词语,生字变色,加点词是易读错字和多音字)
廊子 若是 娇软 薄球 颤巍巍 山巅 婴儿 希望
木碗 透明 扯成 仰望 越过 和弄和弄 蘸上 黏稠 散裂
2.开火车认读。易读错的词的多读几遍。
(三)生字词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关于肥皂泡的几件事?
预设:(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三、再度课文,感悟理解
(一)抓住感情,学习文章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中,说说作者对肥皂泡的感情的是怎样的?从
文中找找。---------“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直接点明她小时候最喜欢玩----吹肥皂泡,我们通常把这种开头叫做------开门见山,这种写法直截了当,阐明中心,显得干净利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学习第三段 :做泡泡,吹泡泡 同学们,我们现在玩的泡泡水基本上都是去买的了,而冰心奶奶的泡泡水可是与众不同的,那是她------自己做的,你们想学一学吗?那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样制作肥皂水的?
1.默读第3自然段
预设:
A.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相机引导理解“和弄”。“和弄和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运用换词法,“和弄和弄”还可以说成“搅拌搅拌”“搅和搅和”
B. 肥皂泡就这样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玩吧!(指名读课文剩下的部分)(师:肥皂泡最重要的动作是……(师演示)
众生:“吹”(异口同声)
C. 同学们,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具体的?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作者吹肥皂泡的过程。(引导学生用上顺序词)
预设:加上首先、、然后、再接着、、还有用上动词,把吹肥皂泡的过程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师:你真会读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用上连接词和“蘸、吹、提、扇”这四个动词,将吹泡泡的过程有条有理而又详细地写了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好。
D. 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的连接词呢?
预设:最后、先、其次、再然后、再接着
E、随堂练习:
过渡:用顺序词可以把句子有顺序地连在一起,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选词填空:再 然后 先 最后
植树时,我( )挖一个坑,( )把小树苗放进坑里,( )埋上土,( )浇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
2、吹泡泡 ,体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过渡:我们现在有了冰心奶奶制作泡泡水的秘方了,可你不一定就能吹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肥皂泡哦。
(1)冰心奶奶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体会到的?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
预设: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2) 指导感情朗读。师:(文章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谁还想再读读?)
(三)读第5自然段,体会泡泡之美
1、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描写泡泡的词语。
2、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
过渡:看,冰心奶奶把好多美妙的词语都附着在了泡泡身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并理解这些词语。下面老师吹几个泡泡,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泡泡,再对照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泡泡的样子理解这些词语。
3、师吹几个泡泡,生观察,再齐读这些难懂的句子。 (过渡:现在,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难懂的句子吧。)
4.这回,我们再来重点抓住这些词语,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泡泡的美丽可爱!(生齐读都四自然段)
六、小结内容,群文阅读。
1、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作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用优美的语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寄托了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出示冰心照片及简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资料袋。冰心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对比《肥皂泡》,群文阅读《繁星》《寄小读者》,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和对童真的歌颂。
3、同学们,我们通过群文阅读,感受了作者笔下优美的语言和宝贵的童真,这些肥皂泡又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七、布置作业
阅读冰心的文章
《肥皂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
3、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肥皂泡还能飞到哪儿,进行小练笔和口语交际,体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体会童年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吹肥皂泡时产生的联想,想象假如你是一个肥皂泡你会落到什么地方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肥皂泡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
做游戏 让同学们跟着吹泡泡音乐自己吹泡泡,让孩子们尽情的玩耍,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技巧。
新授: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引课:孩子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中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肥皂泡。教师随机板书(肥皂泡)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同时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1轻声朗读, 读准字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边读边思:这篇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4、朗读完后举手示意。
(3)抽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写了那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
做泡泡---------吹泡泡---------赏泡泡--------想(幻想)泡泡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做泡泡的语句(第三自然段),抽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找到做泡泡的关键词语(和弄和弄)让学生演示怎样和弄和弄。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领会和弄和弄的意思。老师追问:和弄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又找出另一个关键词(融化)。
(5)让学生再读做泡泡的句子。老师引出:做泡泡其实很简单,孩子们现在吹得泡泡都是买的,让孩子们回家自己动手亲自做泡泡。(既能感受动手做的快乐,而且经济划算)
(6)老师提问,做好了泡泡,就要怎样了?引出吹泡泡。让学生找出吹泡泡的句子并抽同学读一读(同时出示)
(7)老师提问:吹泡泡我们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找出关键词(慢 ----轻)
(8)让孩子们把做泡泡和吹泡泡连起来读一读,并思考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做泡泡和吹泡泡连接起来的,用了什么关联词(……然后……再……)老师点拨,关联词然后表示第二步,第一步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先)让学生说说先可以放在哪儿呢?(方法是先把……)
(9)让学生用先……然后……再……说一句话
(10)让孩子们找出从做泡泡到吹泡泡用了一些动词(放、加、蘸、吹、提、扇),叫做连续动词。并让孩子们说说这些连续动词中读懂了什么?(看似简单的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的去做,仔细的琢磨,精心的呵护)
(11)老师让学生找出赏肥皂泡的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抽学生读),老师提问,这些肥皂泡样子怎么样?(很美、很神奇)让学生找出描写肥皂泡很美的词语(无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颤巍巍、光影凌乱)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2)通过理解颤巍巍和光影凌乱两个词语说明肥皂泡要怎么了?(散裂了)
(13)肥皂泡要散裂了,冰心奶奶是怎样的心情?在文中找出句子?(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
(14)让学生展示吹肥皂泡
(15)老师提问:冰心奶奶眼中的肥皂泡是什么样的呢?(是那么、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老师提问: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16)冰心奶奶想把这美丽的肥皂泡送到哪里去?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句子
(17)文中出现了省略号,说说是什么意思?(肥皂泡还可以飞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
(18)想着送走的肥皂泡,冰心奶奶什么样的心情?(快乐、骄傲与希望)
(19)抽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静静的听。
三、拓展提升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肥皂泡就是一个幸运泡,落到哪儿就会给那儿带来幸福、快乐!让孩子们张来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一个肥皂泡,你想带着美好的希望和梦想落到哪儿?
四、课堂小结
五、好书推荐:
《繁星》 《春水》 《小桔灯》 《再寄小读者》
六、作业布置:
孩子们课后把自己吹泡泡的所做所想写下来。
板书:
20肥皂泡
回忆童年快乐的生活想:
快乐、骄傲与希望
赏:美丽、神奇
吹:慢、轻
做:和弄和弄、融化
肥皂泡
《肥皂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2.在训练的基础上,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通过品读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教学重难点:
在训练的基础上,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品读做、玩泡泡
1.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做、玩肥皂泡的?
2、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板书:做、玩:)
(1)理解“和弄和弄”。
(2)作者是怎样玩肥皂泡的?请同学们圈出描写玩肥皂泡时的动词。你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到了什么?
(3)比较句子:
(a)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b)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4)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请你读一读。(指名读)
(5)这段中还有表示顺序的词,谁能找出来?
(6)你能不能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说说作者是怎样吹泡泡的?
三、体会泡泡之美。
1.冰心奶奶笔下的肥皂泡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拿出笔划出来。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a)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b)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c)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1)说说你对 “五色的浮光”理解。从“轻清透明”体会到了什么?
(2)这是写肥皂泡的什么的?
(3)你还喜欢哪句? 说说你的理解。
四、情感体会
1.(出示泡泡图)冰心奶奶把肥皂泡写得那么美,那肥皂泡给她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她在玩肥皂泡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2、学生找句子自由说,小组内交流,分小组来说体会。
(a)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b)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c)……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3.作者儿时的希望什么呢?把作者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4.请大家带着这种想象自由读一读。指导读。
五、审美表达,思维拓展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想想这些轻清亮丽的小球,还可能去哪些美丽的地方?
2.小练笔:仿照文中第五自然段,写写这些泡泡还可能飞到哪里去。
3.小结 :
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