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28:15
文档

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

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文艺学的社会功用,有这样两种突出的观点:一种是积极的看法。以曹丕为代表,他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另一种是消极的看法,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2),西方柏拉图更是扬言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完善,文艺学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从对政治、道德的依附和宗教、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中出来,独树一帜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社会功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作为一种具有多种
推荐度:
导读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文艺学的社会功用,有这样两种突出的观点:一种是积极的看法。以曹丕为代表,他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另一种是消极的看法,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2),西方柏拉图更是扬言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完善,文艺学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从对政治、道德的依附和宗教、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中出来,独树一帜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社会功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作为一种具有多种
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

文艺学的社会功用,有这样两种突出的观点:一种是积极的看法。以曹丕为代表,他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另一种是消极的看法,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2),西方柏拉图更是扬言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完善,文艺学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从对政治、道德的依附和宗教、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中出来,独树一帜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社会功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价值的特殊有机体,文学以自己特有的途径和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通过影响人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其他意识形态乃至风俗。”(3)在对文艺学的探索中,我们可以隐约地感觉到,文艺学社会功用正朝多元化、多级化发展。

一、文艺学的审美作用

文学是人学,它以人的思想观点、感情性格、意志、追求等为研究对象,在作家的笔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带着作家对所处时代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为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感知生命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由于文学艺术的这种审美作用,使得我们能通过作品体会作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4)

对这种精神愉悦,古今中外的文艺家有不少的论述。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道出了诗的作用首先在于感动人心。荀子在《乐论》中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而梁启超在谈及小说产生的力量时也用了“熏、浸、刺、提”四个字,从艺术魅力的角度立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一书中这样阐述:“审美享受是愉快精神情绪的来源,这种审美享受不是简简单单使内心得到和缓,而是由于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所迷恋的那些对象和感情的崇高和可贵使内心得到直接的昂扬和高雅。”(5)而马克思则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明确地提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6) 

可以说,审美作用是文学艺术的首要作用,领略美、感受美的真谛是文学爱好者、甚或是普通读者对文学孜孜不倦追求的主要目的。我们很难想象有这样一种作品,能脱离对美的关照,单纯以认识或教育作用存在。我相信,离开审美的这层涵义,文艺学将不称其为文艺学,也许那应该称之为机器和后工业时代的“机械文学”了吧。

二、文艺学的教娱作用

我们知道,文学的教育作用是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教育作用或者说是教育功能体现在文学作品对人的心灵、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教化上。

我国传统文论从“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观念出发,较早地形成了重视文学教化作用的传统。这种传统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清末民初梁启超提出“小说界”,从根本上是出于“改良群众”、“新民”的目的,强调小说对于“国民性”的改造。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文艺观,也是希望通过创造“人的文学”,进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启蒙,反抗封建道德、封建礼法、封建秩序,以获得“人的”。

在西方,也可以找出不少类似这种观点的佐证。高尔基倡导“文学应该理解自己的作用是鼓舞人们发挥更大的力量。”(7)对于文学这种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教育作用,鲁迅也曾有切身的体会,在回顾弃医从文的经历时,他发出这样的感叹“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8)

对于文学的教育作用,有时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可以将娱乐作用也归入文学的教育作用中?毕竟,寓教于乐一直以来是教育的目的和主旨。纵观文学界,前人不乏这样的评述。古罗马的文艺批评家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9)。周恩来也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上指出:“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统一的?是辨证的统一。”(10)。前人的论述也让我们坚定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能割裂文学艺术的教育和娱乐作用,正如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一样。因此,我认为可以将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称为文艺学的“教娱作用”。

三、文艺学的认识作用

正如列宁所言:“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的某些本质的方面。”(11)通常情况下,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这种对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风貌的再现,使人们可以从作品中了解到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总貌,继而开阔人们的生活视野,认识历史的某些规律和本质的东西。我们把文学艺术的这种作用称为认识作用。一直以来,文艺帮助读者了解过失、认识现在、推断未来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对于文学的认识作用,两位哲人有过这种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在谈到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沙克莱、白郎特女士和加斯克耳夫人时说:“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12)恩格斯则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13)

四、文艺学的社会整合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类文明的关照,文学艺术除了以上的几种基本的社会功用外,还日渐显示出一种作用,它体现在有效地疏导人情,给人们提供理解自身和社会的参考,沟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换言之,它能够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某一种价值标准的共同认可。《人民日报》一篇社论称之为“社会整合作用”。

其实,文学的这种作用很早就被哲人们注意到了。在讲到《诗》的作用时,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群”就是指学诗时的互相讨论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团结。新时期以来大多数文学创作题材的选择适应了社会心理的需要,因而成为表现、疏导民众情绪或情感的有效手段。结束后,一大批描写期间人们创伤心理和探究这种文化现象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此类主题的代表作一时间被搬上银幕或改编成电视剧,在社会上产生过很大的反响。这些作品的成功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体现出了文学宣泄和引导社会情绪、疏通人们内部关系的作用。正是在文学这个平台上,不同的人之间得以沟通,人们普遍地感到了一种来自外界的认同感。正如钱中文在《文学的功能》一文中阐释的那样:“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功能和社会调节功能……促进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相互了解的作用,人们阅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人情风貌,探知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演变,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14)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就像是一根纽带,使人们在思想和更新观念的同时,形成新的价值准则,而新的准则反过来又凝聚了人心。

上述论证,我们不难看出,文艺学的社会功用主要体现在审美作用、教娱作用、认识作用以及社会整合作用四个方面。当然,我们不能把它们分割来看,应当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文学这几方面的功用和价值。既不能断然肯定这个而否定那个,也不能忽略文艺学在宣泄情绪、净化心灵等方面的社会功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推演,文艺学的社会功用还将有所变化,但是我相信,无论理论如何完善、如何进步,“重视文学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美和道德完善,净化人的灵魂,这才是文学最主要的功能。”(15)

参考书目:

《文艺学专题研究》(《文艺学专题研究》编写组编著  华学院出版社出版)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1、2、3、4、6曹延华主编:《文学概论》 第四节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论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93页

7、高尔基:《论文学及其他》,《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40页

8、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页

9、贺拉斯:《诗艺》,《〈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5页

10、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艺报》1979年第2期

11、列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1983年版第201页

12、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686页

13、恩格斯:《致玛·哈克斯》(1888年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463页

14、钱中文:《文学的功能》一文

15、徐怀谦在《文学的轰动与沉寂——访学者敏泽》,《人民日报》2002年8月29日第十二版

文档

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

文艺学社会功用之我见文艺学的社会功用,有这样两种突出的观点:一种是积极的看法。以曹丕为代表,他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另一种是消极的看法,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2),西方柏拉图更是扬言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完善,文艺学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从对政治、道德的依附和宗教、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中出来,独树一帜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社会功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作为一种具有多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