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阶段练习(一)
一、简答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该如何加以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考虑了历史时代的根据;考虑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与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紧密相关。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答:社会学的产生适应了19世纪早期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
欧洲早期思想家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文化演变的历史哲学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启迪;
孟德斯鸠《罗马兴衰原因论》、《法意》等,阐述了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是有规律发展的思想。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等著作试图说明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制订了社会改革计划,设计了理想的社会模式。
这些思想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学说,对社会学的诞生起了重大作用。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尤其是地质学、考古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启发着人们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考察和认识和社会。
最后,社会调查统计的发展,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3、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答:社会具有整合、交流、导向及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4、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
答:社会运行的条件主要包括5个方面:
人口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和心理条件
5、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答:文化震惊指初次接触某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边际指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6、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可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二、论述题
1、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答:文化中心主义,亦称民族中心主义,是指某个民族或个人常易于将本民族或本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视为是最好的、优于其他民族和群体的,并常将自己的文化模式作为中心和标准,用于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中心主义,认为各种文化模式是不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对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说,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各种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对文化模式评价时的两种倾向。二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对文化的评价处在两个极端的立场上。
2、试析地缘、血缘与业缘关系。
答: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1)血缘、业缘、地缘关系都是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2)业缘关系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