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倩倩 赵娇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13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该市场发展的特点,从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对我国发展消费金融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 美国 启示
一、消费金融概念及内容界定
消费金融是指从消费者这一主体出发,探索其对资源进行非生产目的的使用或消费时所面临的金融问题。不仅包括消费者本身所面临的金融问题,还包括市场、机构和共同作用下消费者的选择,它能刺激居民消费,是调节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的重要经济杠杆。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对消费金融内容进行如下界定:一是其研究内容并不局限于消费信贷,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和分支;二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消费者尤其是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金融活动;三是还应包括对与消费者所处的金融环境以及其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包括金融市场及的行为。
二、美国消费金融发展概况
消费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消费占经济比重都很高,2008年期间,美国国内总消费率和居民消费比率分别达到了90%和70%,而我国当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9.59%和36.05%,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给商业银行进行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2006年~2010年其产品供给机构变动的大致情况,其中商业银行占比一直维持在30%-50%左右,作为消费金融产品的最大供给单位,美国消费金融产品的发展概况有以下几点:
1.服务理念先进。优质客户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美国银行客服中心为例:它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架构,由总体技术、服务和实施组织三部分组成,业务处理量和精细化程度很高;不收年费,主要盈利点是交叉营销;由50名资深专家组成统一的客户服务质量控制机构,专门负责抽查客服代表的服务质量;通过5个与客户服务部平行的部门,为解决问题提供人、财、物等支持;设立强大的风险预警系统;成立专门的客户调查部门:客户之声(VOC)。
2.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据Tower在08年对美国100家商业银行的调查显示:美国前100家银行用于信息技术采购的资金高达170亿美元。美国银行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运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采用多种信息技术利用方式,如将信息技术的相关业务外包,在节省人力和物力的前提下迅速获得技术支持,同时把更多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
3.制度保障完善。美国具有极其完善和发达的消费金融的法律和法规系统,如《公信信贷法》对发放贷款者的信息披露制度作出了严格详细的规定,《社区再投资法案》规定银行在投资时不能避开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公平催收行为法则》规范了借贷双方之间的关系,由此初步建立了美国的消费金融法律体系。信用体系也是消费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保障,美国的信用报告制度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结构分明、体系庞大、覆盖面积广泛的信用信息服务产业。发达的信用信息服务业使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大规模的金融产品并合理控制风险成为可能。
4.风险管理模型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针对客户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评分和风险预测模型,由金融监管委员会对模型的稳健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他们要求这些模型和技术与个人账户的评估程序保持一致,并由不同部门之间组成的联合小组负责执行,同时提供了专门技术人员跟踪和指导产品的使用;
三、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1.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国提供消费金融产品的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其他消费金融主体受制度、资金来源、业务范围等原因,市场份额较低。消费金融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能够形成“鲶鱼效应”,从外给商业银行施加更多的创新压力。
2.丰富消费金融产品体系。我国现有各类消费金融产品发展不平衡,相互之间差异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商业银行需对国内消费金融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领域予更多关注,补全产品的空白领域,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要关注消费金融产品的结构、体系和服务范围,发挥消费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
3.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信用体系。与美国消费金融市场上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相比,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消费金融法律体系,在维护消费者利益,规范借款人以及中介机构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无法保证消费者的合理权利,对于借款人自身风险控制水平较低。
4.防止信用消费的过度膨胀。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讯速,消费信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长期的债务积累和过度消费使得美国经济增长逐渐偏离了可持续的轨道。消费金融业务的膨胀和消费证券化导致了风险快速积累和扩散,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下滑,累计的债务引致巨大的市场风险,严重的金融危机就会爆发,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很好的范例,因此我们在关注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特别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其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
参考文献:
[1]王江,廖理,张金宝.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0年增刊.
[2]祝红梅.中美消费金融市场比较分析[J].金融会计,2012(3).
[3]许莎雯.中国发展消费金融研究[J].全国商情,2011(1).
[5]祝红梅.美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6).
[6]孙章伟.美国消费金融及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