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 ) A.政治学 B.行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自由问题
11、好的治理的基本要素为( ) A.合法性 B.说明义务 C.能力 D.尊重法律和保护
12、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3E标准是指( ) A.节约 B.效率 C.效益 D.公平
13、广义的是指国家的(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外交机关
14、赖以成立的基础为( ) A.政治权力 B.经济控制 C.社会网络 D.公见
15、所具有的鲜明的特性包括( ) A.政治性 B.效率性 C.普遍成员资格 D.强制性
16、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为( ) A.政治组织 B.私人组织 C.第三部门组织 D.利益集团
17、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主要有( ) A.供应 B.补贴 C.生产 D.管制
1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品的基本特征为(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19、一般来说,需要供应的公品主要有( )
A.国防 B.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C.部分社会基础设施 D.部分社会福利计划
20、供应手段所具有的功能包括( ) A.配置 B.分配 C.稳定 D.效率
21、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 )
A.公民 B.政党 C.利益集团 D.团体
22、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
A.基本财务规划阶段 B.长期规划阶段 C.战略规划阶段 D.战略管理阶段
23、战略管理包括( ) A.战略规划 B.战略实施 C.战略评估 D.战略控制
24、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三类或三个层次的战略及其组合关系,这三类战略分别为( ) A.公司战略 B.规划战略 C.经营战略 D.职能战略
25、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水平”竞争的是( )
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 B.潜在的进入者 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D.替代品生产者
26、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垂直竞争的是( )
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 B.潜在的进入者 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D.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27、根据雷纳德--巴特的观点,企业能力的构成维度为( )
A.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维度 B.技术系统操作维度
C.管理系统操作维度 D.企业价值观和行政规范运用维度
28、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即( )
A.环境 B.交易 C.反馈 D.程序
29、刻画或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 ) A.复杂性 B.分权化 C.正规化 D.集权化
30、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 ) A.管理幅度 B.管理广度 C.管理结构 D.管理层次
31、一般来说,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有( )
A. 反映战略的要求并与环境相适应 B.与技术相匹配并与文化相一致
C.与规模相协调 D.体现组织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
32、组织生命周期可以区分为( ) A.创业 B.集体化 C.规范化 D.精细化
33、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命令统一原则 B.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 C.等级制原则 D.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三、判断题
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2、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单一的,目标的表达也是不明确的。
3、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4、公共部门尤其是组织管理的改革是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
5、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而不是管理的基础上。
6、“政治与行政二分”虽然解决了行政系统应该如何组织以保证行政效率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行政系统和行政领域的性问题。
7、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8、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9、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10、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是要彻底扬弃公共行政范式,而是要补充和修缮公共行政范式,实现范式改良而不是。
11、布坎南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不同。
12、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自于经济学,因而从方上看,公共选择理论同样具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倾向。
13、构成公共选择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宪政理论,部分体现了一种对18世纪自由时期古典经济和政治理论观点的回归。
14、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使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15、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作为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市场失败而不是科层制失败,在公共服务中引入严格的等级制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16、治理也即管理。
17、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职能争论的焦点,不在于的经济社会职能,而主要集中于的政治职能。
18、要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是公品,关键在于确定受益者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产品或服务之外。
19、运用补贴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公品。
20、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公共物品。
四、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1)南京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
这是南京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南京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
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进评议人的选取办法,除市级领导干部外,全部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产生;《评议表》的发放改变以往直接发放和回收的单一方式,采取直接发放和回收、邮寄发放和回收、委托发放和回收三种方式,增强了随机性;在“中国南京”等网站以及当地报纸上开辟评议专栏,使更多的群众有机会同步参与评议活动。
据介绍,此次评议共发出《评议表》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一份,回收一万二千0九十九份。评议结果表明,有近四成评议人对南京市机关作风表示满意,比较满意的超过百分之五十八,满意度与上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评议人所提的三千二百五十条具体意见中,表扬意见超过一半第一次占了多数。思考以下各题:
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下,科层制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关注的是( )
A.人 B.事 C.过程 D.结果
2、案例中的绩效评估指标为( )
A.财务角度 B.顾客角度 C.内部业务角度 D.创新和学习角度
3、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部门的( )
A.岗位责任责任制 B.政治责任制 C.经济责任制 D.目标责任制
4、案例中的绩效评估体系属于( )
A.主导型 B.社会主导型 C.市场主导型 D.部门主导型
5、在组织的绩效管理中,其核心环节为( )
A.目标分析 B.目标设计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2)如今在,市民安坐家中便能获得24小时的服务已不是梦想。目前,有六成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其中有七成使用过“电子”服务。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到职位空缺、报名参加公开考试、换领驾驶执照及车辆牌照、申领长者卡以及购买统计数据和刊物等。
特区资讯科技署署长黄志光对“电子”的发展目标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24(小时)x7(天)x365(天),这个数字意味着“电子”将超越传统部门服务上的时空,为市民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2003年,被评为全球“电子”发展地区最快的前10名。特区与市民沟通的方式,由于“电子”的发展而显得更加方便、透明。特区所有的决策局和部门均已设有中英文网站,而资讯中心网站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经常就重要的建议或社会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咨询公众意见。市民可透过各决策局和部门的网站与接触,以电子邮件方式向表达意见。在“新闻网”上,开辟了“读者来函”等专栏。
据透露,为使发展成为“领先的电子商务社会和数码城市”,特区资讯科技署今年7月1日将与其他相关部门成立“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肩负包括为内部和社会各界制订资讯和计划等多项职责。
1、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信息源为( )
A. B.社会 C.市场 D.公民
2、建立电子化的前提为( )
A.信息收集 B.信息分析 C.信息流动 D.信息公开
3、电子化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收信和处理的( )
A.全面性、公正性和效益性 B.全面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C.公正性、时效性和效益性 D.时效性、可靠性和效益性
4、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 )
A.利益集团 B.集团 C.工会 D.公民
5、电子化最基本的功能是( )
A.推动机构改革的功能 B.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功能
C.提升公信力的功能 D.利用网络的信息传媒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3)据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机构,仅设有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常委就达15人,正副9人。
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 )
A.市场力量的发展壮大 B.利益集团的力量强大 C.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 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
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 )
A.大、大社会 B.大、小社会 C.小、大社会 D.小、小社会
3、我国现阶段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 )
A.行政科学化 B.行政民主化 C.发展生产关系 D.发展生产力
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 )
A.过程和投入 B.过程和结果 C.结果和产出 D.投入和产出
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 )
A.利益集团 B.管制机构 C.工会 D.行政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