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门前挑着一面旗(tiāo tiǎo)。
2.三碗不过冈(ɡānɡ ɡǎnɡ)。
3.趁着酒兴,走上冈来(xìnɡ xīnɡ)。
4.折上两截(shé zhé)。
二、给带点字注上正确读音。
吓唬( ) 诡计( ) 迸出( ) 酥软( )
三、选词填空。
打 劈 跳 扑 迸 流 挨 走
1.哨棒从半空( )下来。
2.那只大虫翻身又( )过来。
3.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都( )出鲜血来。
4.武松一步步( )下冈来。
四、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店家给武松满满筛了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五、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2.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六、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 抄写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这句话 比作 。
2.老虎咬人有哪三招?
3.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七、课外阅读。
“虎癖”
崇山峻岭,古树参天。林中阴森森的,使人觉得毛骨悚然。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着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蹿过,紧接着,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梅花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博斗,施耐庵看得如疾如呆,直到老虎离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又转到别处观虎去了。
原来,施耐庵正在构思写作《水浒传》,为了突出英雄的神威,他计划在作品中多处写到打虎的场面,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山中老虎,对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都只凭传说和想象了解一个大概,更没有见过猎人打虎的场面,这样写作品,怎能实际地表现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呢?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他就到深山里观虎来了,并且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所以,后来施耐庵在写到解氏兄弟猎虎、李逵沂岭杀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时,都写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1. 读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山( )岭 古树( )天
如( )如( ) ( )心动( )
毛骨( )然 ( )( )如生
2. 施耐庵观察虎,不仅上深山 而且 。
3.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读一读,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样写作品,怎能实际地表现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呢?
4.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用“ ”画出和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八、《水浒传》中的10好汉,个个都有绰号,试着为下面的绰号找主人。
时迁 晁盖 宋江 吴用 鲁智深 花荣
史进 张青 顾大嫂
1. 菜园子:
2. 母大虫:
3. 九纹龙:
4. 及时雨:
5. 花和尚:
6. 智多星:
7. 小李广:
8. 托搭天王:
9. 鼓上蚤:
《景阳冈》课课练参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门前挑着一面旗(tiāo tiǎo√)。
2.三碗不过冈(ɡānɡ√ ɡǎnɡ)。
3.趁着酒兴,走上冈来(xìnɡ√ xīnɡ)。
4.折上两截(shé√ zhé)。
二、给带点字注上正确读音。
吓唬( hǔ ) 诡计( ɡuǐ ) 迸出( bènɡ ) 酥软( sū )
三、选词填空。
打 劈 跳 扑 迸 流 挨 走
1.哨棒从半空( 劈 )下来。
2.那只大虫翻身又( 扑 )过来。
3.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都( 迸 )出鲜血来。
4.武松一步步( 挨 )下冈来。
四、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店家给武松满满筛了一碗酒。( 斟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为什么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凡是 )
五、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这就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2.如果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如果跳出一只大虫来,就斗不过了。
六、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 抄写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这句话 把老虎的吼声 比作 霹雳 。
2.老虎咬人有哪三招?
一扑、一掀、一剪。
3.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感受到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七、课外阅读。
“虎癖”
崇山峻岭,古树参天。林中阴森森的,使人觉得毛骨悚然。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着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蹿过,紧接着,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梅花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博斗,施耐庵看得如痴如呆,直到老虎离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又转到别处观虎去了。
原来,施耐庵正在构思写作《水浒传》,为了突出英雄的神威,他计划在作品中多处写到打虎的场面,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山中老虎,对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都只凭传说和想象了解一个大概,更没有见过猎人打虎的场面,这样写作品,怎能实际地表现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呢?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他就到深山里观虎来了,并且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所以,后来施耐庵在写到解氏兄弟猎虎、李逵沂岭杀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时,都写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1.读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崇 )山( 峻 )岭 古树( 参 )天
如( 痴 )如( 呆 ) ( 惊 )心动( 魄 )
毛骨( 悚 )然 ( 栩 )( 栩 )如生
2.施耐庵观察虎,不仅上深山观察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 而且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
3.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读一读,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样写作品,怎能实际地表现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呢?
这样写作品,不能实际地表现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原句的写法更好,因为原句比改过的语句,语气更强烈。
4.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用“ ”画出和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表示特殊的称谓。
八、《水浒传》中的10好汉,个个都有绰号,试着为下面的绰号找主人。
时迁 晁盖 宋江 吴用 鲁智深 花荣
史进 张青 顾大嫂
1. 菜园子: 张青
2. 母大虫: 顾大嫂
3. 九纹龙: 史进
4. 及时雨: 宋江
5. 花和尚: 鲁智深
6. 智多星: 吴用
7. 小李广: 花荣
8. 托搭天王: 晁盖
9. 鼓上蚤: 时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