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30:44
文档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3.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学重点: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你看图讲故事,并说一说故事的寓意。学生讲述画龙点
推荐度:
导读《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3.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学重点: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你看图讲故事,并说一说故事的寓意。学生讲述画龙点
《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

3.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关于梅花的诗句。

教学重点:

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你看图讲故事,并说一说故事的寓意。

学生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预设: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的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能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课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或想法,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词句,认真品读、体会,这样就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3.请阅读交流平台,我们来交流关键句在文章中的妙用。

二、交流平台

1.出示句子体会关键句的作用。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预设:

品读这段话就可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美。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向往。

(2)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

品读这句话可以体会到天窗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体现出天窗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2.学习《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时,我们从“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这句话,来想象作者描写的春天美景,体会到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教师总结。

作者正是通过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我们应该抓住关键句的学习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4.学生分享。

你在阅读中见过哪些关键句?请分享你的收获。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它们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藏着作者的心情,藏着作者的思考。这样的语句很重要,找到这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1.出示词语。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城市的生活。

预设:

我在城市居住,这里高楼林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人,车水马龙的,非常热闹。到了晚上,这里灯火辉煌,亮如白昼。闪耀的霓虹灯发出璀璨的光芒,显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2.出示词语。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乡村的生活。

预设:

姥姥家住在乡下,那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家家户户,鸡犬相闻。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风吹麦浪的声音,空气里都是香甜的味道。

3.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学生朗读句子,说一说句子的特点。

预设:

先抓住景物的特点分别描写景物,再写总体感受。

4.看图片,说句子。

(1)出示图片——草原放牧图。

预设: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地,成群的牛马,构成了一幅迷人的草原风景画。

一望无际的草地,雪白的羊群,低着头吃草的骏马,还有远处高大的雪山,蓝天上的白云,绘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草原风景画。

(2)出示图片——高山流水图。

巍峨的高山,挺拔的大树,淙淙流动的小河,灵动的小鸟,汇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

葱郁、挺拔的大树,叮叮咚咚的山泉,林间唱着歌的鸟儿,构成了迷人的山间风景。

(3)出示图片——校园晨跑图。

洁白的云朵,高大的教学楼,漂亮的跑道,朝气蓬勃的学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校园晨跑图。

蓝天白云,高大的教学楼,绿茵茵的操场,在跑道上锻炼身体的孩子们,构成了校园中最迷人的风景。

四、日积月累

小组合作学习诗词,交流你的心得,想一想这首词的意思。不明白的跟小伙伴交流一下。

1.出示古诗。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了解创作背景。

预设:

这首词创作于1961年,当时共和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际上不少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十分困难。作者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

3.了解作者。

预设:

(1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4.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斜风细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了。悬崖上已结下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绽放。

梅花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文档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3.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学重点:1.能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能根据词语想象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美。能够抓住景物描绘不同的场景,写出画面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你看图讲故事,并说一说故事的寓意。学生讲述画龙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