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知识和认知层面上,了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于积极人格或者人格优势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掌握有关积极人格研究的方法,能够分析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格研究的的区别,提升积极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意识,充分认识到积极人格与成功人生及幸福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技能层面上,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掌握的积极人格理论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迁移到今后的职业生涯中。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提升和加强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积极的人格理论研究有机融合,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达成思政教育所要求的形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融入知识点
积极人格的理论与实践。
三、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人格心理学具有传播理论知识和教育学生的双重功能,人格心理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还应该教育学生使之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观。本章节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当代心理学的重要取向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改革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实现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的三个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塑造健康的人格观的整合。
思政元素:积极人格、自强自立、价值观、人生观
四、教学展开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
1.学科背景和心理学发展趋势背景:正是由于《人格心理学》是唯一一门研究整个人的心理学,同时研究了个体在性格特点方面的问题。在讲授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在学生的性格中培养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保证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积极心理学是当《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唯一一门从整体上对一个真实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代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的重要力量和最新进展。在人格发展和健康教育领域,从关注人类的心理疾病和弱点转向了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观乐、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的特质)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
2.我国大思政教育的背景:最新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特别强调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课程育人体系、心理育人体系和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这为人格心理学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3.学生的学情背景:《人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课程,他们已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二)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知识层面,在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内容、历史和方法,明确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之后,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于积极人格或者人格优势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掌握有关积极人格研究的方法,能够分析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格研究的的区别,提升积极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意识,充分认识到积极人格与成功人生及幸福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技能层面上,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掌握的积极人格理论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迁移到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文献综述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希望培养学生对积极人格的与人类幸福和生活质量关系的深刻认知,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问题导向式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选择专题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搜索查阅相关资料,思考问题。全体学生分成6人左右的若干小组,以学生为主体,先在小组中研讨交流,互相教学。然后将小组研究讨论的进展向全班汇报。最后,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引导并把握小组学习的方向。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充分体现了理论学习的应用性。用于问题导向的专题,将根据积极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设置,目前主要的选题有:
1.积极心理学视角的人格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2.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积极人格或者人格优势主要有哪些?
3.积极人格特质与我,设计一个培养自己积极人格特质的详细方案,并按此执行。
4.积极人格与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积极人格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探讨。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前后延伸
1.向前延伸:本章节内容虽然在人格心理学教学的最后课堂环节进行,但是问题导向式的研究性学习应当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本章节内容的教学而言,专题设计和选择将在人格心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期中开始布置,让学生着手思考和准备,也便于教师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引导。
2.向后延伸: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如何达成教学的教育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从知识转化为行动需要时间,需要体验,需要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关注学生人格自我改变和提升计划的执行相当重要。基此,我们设想,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优势,通过团体辅导或者让专业学生参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实践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互相交流监督人格自我提升的计划执行和经验分享,实现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
教学的重点在于积极人格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方法,并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人格特点的现状,确定如何实现积极人格的途径。
教学难点是理论知识和行动的脱节,如何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和理论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积极人格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五、目标达成检测
按照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学生的人格改善的自我设计方案的水平,进行考核。本次内容占人格心理学考核总分的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