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水泥砂浆面层下的基层作法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铺设前应根据要求通过实验确定配合比。
(2)材料要求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32.5级以上;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
2)砂:应选用水洗中、粗砂,当选用石屑时,其粒径为1~5mm;且含泥量不大于3%。
(3)作业条件
1)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应已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3)基层清洗干净,严禁积水、浮灰,浇捣前一天应洒水湿润,楼地面不得有积水现象。
4)门框及预埋件已安装并验收。
5)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6)对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
7)如有泛水和坡度,垫层的泛水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检验水泥、砂子质量→配合比试验→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处理→找标高→贴饼冲筋→搅拌→铺设砂浆面层→搓平→压光→养护→检查验收
(2)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把沾在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錾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应在抹灰的前一天洒水湿润后,刷素水泥浆或界面处理剂,随刷随铺设砂浆,避免间隔时间过长风干形成空鼓。
2)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面层的上平标高控制线。
3)按线拉水平线抹找平墩(60mm×60mm见方,与面层完成面同高,用同种砂浆),间距双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间应按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
4)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保证房间地面平整度,还要做冲筋,以做好的灰饼为标准抹条形冲筋,高度与灰饼同高,形成控制标高的“田”字格,用刮尺刮平,作为砂浆面层厚度控制的标准。
5)搅拌:
a、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b、投料必须严格过磅,精确控制配合比或体积比。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mm,水泥石屑砂浆的水灰比宜控制为0.4。
6)铺设: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将搅拌均匀的砂浆,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
7)搓平:用大杠依冲筋将砂浆刮平,立即用木抹子搓平,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
8)压光:
a、第一遍抹压:在搓平后立即,用木抹子轻轻抹平一遍直到出浆为止,面层均匀,与基层结合紧密牢固。
b、第二遍抹压:当面层砂浆初凝后(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用铁抹子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注意不得漏压,以消除表面气泡、孔隙等缺陷。
c、第三遍抹压:当面层砂浆终凝前(上人有轻微脚印),用铁抹子用力抹压。把所有抹纹压平压光,达到面层表面密实光洁。
9)养护:应在施工完成后24h左右覆盖和洒水养护,每天不少于2次,严禁上人,养护期不得少于7d。
10)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如果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抗冻剂必须经过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宜采用氯盐、氨等作为抗冻剂,不得不使用时掺量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控制量和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