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江职中张晓丽
| 课题 | 《国学经典——孝》 | 课型 | 新课 | ||
|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目标:理解孝的内涵,理解国学经典中关于孝道的论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解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对孝的论述和做法,提高思想认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理解孝的内涵,感悟孝的重要性,理解关于孝的文字,继承这一优良传统。 难点:文言文的理解。 |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导入 二、授课内容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 播放歌曲《念亲恩》。 课件展示:关于母爱和孝顺父母的图片,突出主题孝,导入新课《国学经典——孝》 (一)解题:孝的本义 1、提问:对于孝,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 2、追本溯源,讲解孝的本义。 (二)走进国学经典,谈谈孝 1、学生齐读《弟子规入则孝》 2、品读句子,理解尽孝的道理 (1)课件展示句子 《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A.学生朗读,谈理解。 B.提问:在这里,古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爱护自己 C.联系现实,看看我们周围有哪些行为做得不好。 (2)课件展示句子 《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A、学生朗读 B、提问:这里的两句话如何理解? C、提问:古人在这里教导我们孝的什么道理? 顺从和敬爱 D、谈谈生活中的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3)课件展示二十四孝故事:负米养亲。 A、抽学生朗读这则短文 B、学生翻译这则短文 C、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赡养 (4)课件展示句子 《孝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A、学生朗读 B、学生理解 C、这里古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D、谈谈怎样做叫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小结本课的内容 1、朗读冰心《纸船》 A、教师范读 B、学生齐读 2、观看视频《感恩的心》 布置作业 | 聆听 师生互动 积极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理解 学生朗读 朗读、思考、回答、 朗读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 朗读 思考、回答 朗读 讨论、思考并回答 听、加深印象。 聆听、感悟 朗读、感悟 观看、感悟 | 让学生通过视听触动情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挂在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解释的字词,追本溯源,从金文、小篆中孝的写法入手,让学生们学会解字的方法,并深刻认识孝的内涵。 齐读《弟子规》让学生初步感知古人对孝的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理解古人对我们的教导,并联系现实,切实的感知身边的那些我们经常看见的、听见的事情,感知孝其实就表现在方方面面。从而从小事做起,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 学生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提高了理解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通过朗读、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联系实际感知孝的内涵,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 借二十四孝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古人尽孝的方式,并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联系实际,检查自己的行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孝的开始到孝的终极目标,让同学们对国学经典中的关于孝的道理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联系实际,反省自己,从而身体力行,改变自己。 引导学生学会对已经学过的只是进行归纳。加深印象,融会贯通。 从古到今,欣赏名家作品,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观看视频,直观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得到根深的领悟,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