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月夜忆舍弟》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7:07
文档

《月夜忆舍弟》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
推荐度:
导读《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
《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部编版九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尊为“诗圣”。

【背景】

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弃官华州司功,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安史之乱未平,史思明叛军在黄河南北很猖獗,西面吐蕃亦不时侵扰,秦州地处边塞,形势比较紧张。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对弟弟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主旨】

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文档

《月夜忆舍弟》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