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 要: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使得全球高科技公司发展迅猛,为其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而由于我国较为特殊的国情,股权激励制度起步晚,成效微,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建立适合的股权激励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股票期权
一、引言
自股权激励思想是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其他西方国家非常流行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上世纪末流传到我国,但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差异,在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公司都未取得突出的成效,更甚者出现激励成本过高、股价动荡等各种损害公司利益的现象。使得股权激励不但没有实现原应有的激励效果,还引发企业额外风险。因此,如何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以更好实现通过经营者或员工持股,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激励其勤勉尽责地为企业公期发展服务的激励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科学管理理念下,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
1.1激励模式多采用股票期权。
虽然上市公司可采取股票期权、性股票及法律、行规等多种方式来实行股权激励,但由表1可见在我国,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仅倾向于性股票(83家,占28.20%)和股票期权(199家,占67.73%),股票期权更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及激励的主要方式。
1.2股票多来源于定向增发。从先前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上市公司是通过增发和回购等方式来当作激励中的股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也提到公司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来获取股票,如增发股份、回购股份等各种方式。而在以股票期权为激励方式的公司中,有198家采用增发方式作为股票来源,只有1家公司采用股权转股作为股票来源。在以性股票为激励方式的公司中,有11家公司选择股东转让;12家公司采用流通股票作为激励方式;剩余的60家都以增发方式作为激励方式。
1.3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泸深两市A股公司有2234家,其中有294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294家激励方案中涉及的行业有十三个,大部分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都在制造业方面,占所有激励上市公司的59.18%,而在信息技术业方面所占比为16.67%,然后是房地产所占比为6.8%,剩余的都低于5%。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1.激励对象受限。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来自于国外的一群人也把中国当作他们发挥的大平台,如美非等国外人可能被列入一部分公司的授予对象,可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外籍人不允许在A股私自开户,这就使得激励对象不包括国外籍人。
2.设置的激励额度不合适。在上市公司整个股权激励过程中,激励额度的比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研究得出,激励额度最好控制在5%左右。
如表2在173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激励额度适合(3%和7%之间)的占总数的43.35%,但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存在要么是激励不足或过度,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造成不好的影响。
3.管理层寻租。从我国目前的市场中看,资本市场与人才市场的还不同济和不完善,而这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造成了内部人员过度控制的现象。依据有关规定,薪酬可以用到股权激励也可以被内部人员用到寻租方面。在董事会和市场以及股东的权利集体约束下,薪酬被用到股权激励;而在约束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薪酬会被管理层当作权利金获取,造成期权股票与公司业绩不挂钩等问题的出现。
四、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措施
1.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及监督考核。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情况来设置相应的额度,来保持激励股份有序地发放;然后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应该强制要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制度,伴随着外部监督也有很多的监督渠道,构建健全的外部监督,应该注重社会监督,发挥其监督作用,健全股权激励先关的法律法规,避免扰乱市场秩序。
2.设置合适的行权条件。如果高级管理人员获得股权相当容易,就会缺少激励动机;如果行权条件设置不合适,有些激励者无需任何条件就可获得股份,激励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所以企业必须设置合适的行权条件,使每个人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取自己那份激励股份。
3.及时制定行权安排。2014年,海尔集团曾一次性发放股票期权4700万份,并且在当天改革副牌就公布激励方案,而行权价格与之前的交易价格几乎等同,这也引起了公司内部的争议,激励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股权激励措施的实施一次性的发放过多的股份,而且没有彻底将行权价格市场化并没有及时将有关激励方案的行权安排进行公布造成,由此可见,股权激励措施的实施还应该及时制定行权安排。
4.激励额度要保持恰当。激励额度激励额度要远大于合理额度范围,尽管在有关规定中,没有超过其最大值,但是与同行相比较,它的激励方案存在过度现象,公司的管理者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个问题,激励的过度导致企业亏损,所以在上市公司实施激励方案前一定要考虑将激励额度恰当化。
五、结语
股权激励是一种能激发公司管理人员的理论,是切实可行的。股权激励如果实施得当,可更好刺激上市公司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股权激励措施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会造就更大的经济收益,使得上市公司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经济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曹艳娜.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投资强度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3.
[2]张雪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
[3]王红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效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4]卢雄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菁(1997.04—)女,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公司财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