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6:25
文档

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介绍松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并提出监测技术与方法、防治措施,以为松叶蜂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松叶蜂;发生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措施福安市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地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市境东西宽37km,南北长80km,总面积17.3853万hm2,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9℃,极端最高温为41.5℃(7月),极端最低温为-4.2℃(1月),年均降水量为1618mm,年相对湿度85%,年平均风力为1.5级,最大风力达12级,无
推荐度:
导读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介绍松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并提出监测技术与方法、防治措施,以为松叶蜂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松叶蜂;发生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措施福安市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地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市境东西宽37km,南北长80km,总面积17.3853万hm2,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9℃,极端最高温为41.5℃(7月),极端最低温为-4.2℃(1月),年均降水量为1618mm,年相对湿度85%,年平均风力为1.5级,最大风力达12级,无
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摘要 介绍松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并提出监测技术与方法、防治措施,以为松叶蜂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松叶蜂;发生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福安市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地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市境东西宽37 km,南北长80 km,总面积17.3853万hm2,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9 ℃,极端最高温为41.5 ℃(7月),极端最低温为-4.2 ℃(1月),年均降水量为1 618 mm,年相对湿度85%,年平均风力为1.5级,最大风力达12级,无霜期285 d,年均日照时数1 905.9 h。雨水多集于春夏,秋冬少雨,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多为东南风,气候温暖湿润。

福安市现有有林地13.2万hm2,其中:马尾松林6.53万hm2,占49.5%。福安市被称为“中国中小电机之都”,马尾松是电机出口包装箱主要原料[1]。据报道,松叶蜂(Diprionidae;diprionids,conifersawflies)主要为害马尾松和国外松,福安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时,首次在蟾溪国有林场龙潜江工区(土名牛池岗)七至九年生马尾松纯林、穆云乡高岭村23~24年马尾松纯林发现,危害程度均达到重度。

1 形态特征

松叶蜂成虫体长6.8~7.8 mm。体黑色,头胸部略具光泽,体粗壮,飞行缓慢,生活于针叶树上[2-3]。触角雄虫羽毛状,雌虫锯齿状,环节9个以上。前翅无径横脉2(2r);小盾片无横沟;后翅有径分脉闭室(Rs)和中脉闭室(M)。胫节无端前刺,前胫节有简单的未变形的距。雄虫外生殖器位置作180°转动。翅透明,翅痣和翅脉黑褐色。卵长椭圆形,长1.6~2.0 mm,淡黄色。幼虫体长18 mm左右,背上有2条绿色纵背线,体侧各有3条深蓝色或墨绿色气门上线。茧长椭圆形,长8~10 mm,黄褐色。

2 发生特点

幼虫以针叶树为寄主,不生活在网巢或卷叶筒中,常聚集于针叶上,茧双层,成虫羽化时将茧的一端截开成一帽,以几根丝将帽系于茧上。以蛹在茧中越冬。1年发生3~4代,以预蛹于茧内越冬,茧结于针叶丛基部或枝杈间[4]。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交尾产卵,卵产于针叶组织中,每个雌成虫产卵约50粒。幼虫群居,一般树向阳面多,1龄幼虫仅在当年生针叶上取食,2龄幼虫可取食老叶。第1、2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雌雄性比悬殊,约为6∶1,有孤雌生殖习性。幼虫分别于5—6月、7—8月、9—11月危害,第3代幼虫10月中下旬老熟结茧。

3 危害症状

幼虫食害针叶,严重时针叶被吃光,对林木生长影响很大。主要为害马尾松、国外松等,幼虫取食针叶,严重危害时,仅留基部,影响松树生长,翌年萌芽短小,树势衰弱。

4 监测技术与方法

4.1 蛹期监测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松林设置标准地,检查林虫茧数量。越冬代茧调查应在3月前完成,以掌握当年虫情发展趋势、虫源中心与扩散范围。

4.2 发生量监测调查

从4月中旬开始,每隔7 d调查标准地内的产卵情况,统计雌虫的产卵数量。根据产卵数预测当代幼虫数量计算种群消长趋势指数,并以当代幼虫的发生量预测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

5 防治措施

5.1 营林措施

封山育林及营造混交林技术,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危害。

5.2 物理防治

在卵期、低龄幼虫期,人工摘除有虫、卵枝条,茧期人工挖掘茧块,集中烧毁。幼虫有群集性,可人工捕捉消灭。

5.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如:蚂蚁、僵菌、蝽、猎蝽和病毒;蛹期有霉菌、寄生蝇2种、小蜂1种,蜘蛛、蚂蚁及山雀等。幼虫期施用白僵菌、苏云杆菌以及多核型病毒等。

5.4 化学防治

幼虫期可喷施2.5%溴氰菊酯、90%晶体敌百虫、50%杀螟松乳油800~1 000倍液。在成虫大量羽化时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500~600倍液。对小面积虫源地、林缘地带及个别高大树株,用15%杀虫双打孔注干防治,每株5 mL。在低龄幼虫期,在高虫口密度林分中用2.5%敌杀死乳油、2.5%灭扫利喷雾,选择性防治有虫株,也可用25%敌马油剂3 kg/hm2超低量喷雾;在中高龄幼虫开始大量转移危害时,在早晚用敌马烟剂15 kg/hm2放烟防治。

6 致谢

对参加调查监测防治工作的蟾溪国有林场和穆阳林业站全体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7 参考文献

[1] 杨嘉寰,李运帷.福建森林昆虫 [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2] 赵修复.福建省昆虫录[M].厦门: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 陈顺立,戴沿海.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4] 马爱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文档

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松叶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介绍松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并提出监测技术与方法、防治措施,以为松叶蜂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松叶蜂;发生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措施福安市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地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市境东西宽37km,南北长80km,总面积17.3853万hm2,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9℃,极端最高温为41.5℃(7月),极端最低温为-4.2℃(1月),年均降水量为1618mm,年相对湿度85%,年平均风力为1.5级,最大风力达12级,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