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法提要
试样经盐酸、溶解后,用硫酸冒烟沉淀铅,用乙酸钠缓冲液溶解沉淀铅,再用EDTA滴定求出铅量。滤液用氨水沉淀分离铁,用盐酸溶解沉淀铁,用EDTA滴定求出铁量,滤液经浓缩后,用碘量法求出铜量,然后再用EDTA滴定求出锌量。
二、试剂
1、盐酸:分析纯,比重1.19和1+1溶液
2、:分析纯,比重1.42和1+1溶液
3、硫酸:分析纯,比重1.84和5%溶液
4、过硫酸铵:分析纯,固体和10%溶液
5、氨水:分析纯,比重0.90
6、氯化铵,分析纯,固体
7、氟化铵:分析纯,固体和10%溶液
8、抗坏血酸:分析纯,固体
9、氨洗液:2g氯化铵溶于适量水中,加2ml氨水,稀释至100ml
10、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150g乙酸钠溶于水中,加50ml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11、冰乙酸:分析纯及1+1溶液
12、乙酸钠:分析纯,固体及1+1溶液
13、碘化钾:分析纯,固体
14、可溶性淀粉:分析纯,固体和1%水溶液(保持新鲜)
15、硫代硫酸钠:分析纯,固体和10%掩蔽溶液
16、二甲酚橙:分析纯,0.5%溶液:0.5g溶于10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
17、磺基水杨酸:分析纯,固体和10%溶液
18、金属铅、锌、铜、铁:含量>99.99%
19、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分析纯及相应的标准滴定液。
1铅含量>20%时,称取8~10g EDTA,溶于1000ml水中。
2锌含量>20%时,称取25g EDTA,溶于1000ml水中。
3铅、锌含量在5%~20%时,称取10g EDTA,溶于1000ml水中。
4铅、锌含量<5%时,称取5g EDTA,溶于1000ml水中。
20、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
1铜含量>5%时,称取5g硫代硫酸钠、0.1g碳酸钠溶解于1000ml水中。
2铜含量<5%时,称取2g硫代硫酸钠、0.1g碳酸钠溶解于1000ml水中。
21、标准金属溶液:
1铅标准溶液:称取5.0000金属铅,用100ml 1+1低温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含铅5mg/ml。
2锌标准溶液:称取5.0000金属锌,用100ml 1+1盐酸低温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含锌5mg/ml。
3铜标准溶液:称取1.0000金属铜,用100ml 1+1低温溶解,移入1000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含铜1mg/ml。
4铁标准溶液:将金属铁丝用1+1浸泡1—2小时取出,在无水乙醇中浸泡1—2小时,然后取出用滤纸反复吸干,准确称取0.0600处理后的金属铁丝,用20ml 1+1低温溶解,蒸至近干,加盐酸10ml,冲洗杯壁,蒸至近干,加盐酸1ml,稀释至120ml,用1+1氨水中和至沉淀出现,加10ml 1+1盐酸,煮沸冷却后,即可标定,以1ml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至亮黄色即为终点。
22、标准溶液标定:
1铅-EDTA溶液标定:吸取铅标准溶液25ml,于300ml烧杯中,加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0ml,用水稀释至120ml左右,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25mg/ml EDTA滴定至亮黄色即为终点,其他相应减少。
2锌-EDTA溶液标定:吸取锌标准溶液25ml,于500ml烧杯中,用1+1氨水中和至氢氧化锌白色沉淀出现,加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20m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25mg/ml EDTA滴定至亮黄色即为终点,其他相应减少。
3铜-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标定:吸取铜标准溶液20ml,于500ml三角烧瓶中,加水50ml,加1+1乙酸7ml,碘化钾1—2g,迅速用5mg/m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色,加2—3ml 1%淀粉溶液,再用硫代硫酸钠滴至兰色消失,并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其他相应减少。
三、分析步骤:
1、称取0.2—0.9g试样于3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加盐酸10ml,加热溶解试样,加5ml,蒸至体积约1—2ml,离火加硫酸5ml,加热蒸至冒大量白烟,体积约3ml,取下冷却用水冲洗杯壁,并稀释至50ml,盖上表皿,加热使可溶性盐类溶解,取下冷却,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保存于250ml烧杯中,用5%硫酸洗液洗烧杯3次,冲洗漏斗沉淀5—6次,再用水冲洗烧杯、表皿一次、沉淀一次。
2、沉淀连同滤纸移入原300ml烧杯中,加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0—40ml,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冲洗表皿杯壁,并稀释至体积120m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相应的EDTA滴定至亮黄色即为终点,并求出铅量。
3、将1中的滤液加热蒸至冒烟近干,冷却,加氯化铵2g,拌匀,加10%过硫酸铵10ml,氨水10ml,用水冲洗杯壁,搅拌后加热煮沸,破坏过剩的过硫酸铵,并过量氨水10ml,用棉花滤纸浆快速过滤,滤液保存于500ml三角烧瓶中,用2%氨洗液洗烧杯3次,沉淀7—8次,原250ml烧杯、漏斗保留。
4、将三角烧瓶连同滤液加热蒸至白色沉淀析出,加水50ml冷却,加1+1乙酸7ml,碘化钾1—2g,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至淡黄色,加1%淀粉溶液2—3ml,继续滴定至兰色消失,并保持1分钟不变,读取消耗体积,求出铜量。
5、将铜量求出后的溶液,加1+1氨水5ml,摇匀,加乙酸—乙酸钠缓冲液20ml,加10%硫代硫酸钠10m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相应的EDTA滴定至亮黄色即为终点,并求出锌量。
6、将3中保留的漏斗沉淀,用1+1热盐酸和热水交替洗涤漏斗沉淀,滤液置于原250ml烧杯中,洗至无色,把溶液加热蒸至1—2ml,取下加水至120ml左右,用氨水中和至氢氧化铁沉淀出现,取下,加10ml 1+1盐酸,加热近沸,取下,加入1ml 10%磺基水杨酸,用EDTA滴至亮黄色即为终点,并求出铁量。
四注意事项:
1、溶解试样时,温度不宜过高。
2、EDTA标准滴定液可根据试样的含量范围,作出相应的选择,配置相应的浓度。
3、求铜量时,加入碘化钾后,不宜放置,应迅速滴定,防止碘升华,而影响测定结果。
4、求锌量时,如试样含硅较高,则应在求铜后的溶液中先加入10%氟化铵溶液5ml。
5、在过滤洗涤过程中,滤液和沉淀不能有损失,否则容易造成结果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