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明白没?原来,这些年为我们奔走送快递的申通、中通、圆通、韵达,这四家公司,以及汇通、天天等快递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家:仅有40万人口的浙江桐庐县。这几家撑起中国民营快递业半壁江山的公司,几乎都发源于同一家人。
“三通一达”是一家
“这里谁家做快递?”
“全都是。”在浙江桐庐县夏塘村,记者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厂打工的夏塘村年轻人聂腾飞发现了一门好差事,和工友詹际盛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
当时需要往来于沪杭间的外贸公司遇到一个难题: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而EMS需要三天。于是,聂腾飞每日凌晨坐火车从杭州去上海,詹际盛在火车站接货后送往市区各地。跑一单100元,除去来回车票30元,能赚70元。申通快递由此出世。
与此同时,在广东顺德,比聂腾飞小一岁的王卫也发现了“时间差”的生意,在深港间开展了相同的业务,公司起名“顺丰”。二十年后的它们,构成了中国民营快递的版图。
申通成立一年后,聂腾飞安排妻子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接替詹际盛的上海业务。詹际盛离开申通,创办天天快递。
五年后,聂腾飞因车祸去世。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快递。申通由陈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购了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
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张小娟,劝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创办圆通快递。两年后,与他们一同长大的赖梅松成立中通快递。
“黑快递”十年游击战
最初的十多年里,申通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黑快递。这是因为,旧邮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由邮政企业专营”。
一位2000年进入申通的负责人笑言,“当年押车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最后房东忍不住问我们是不是小偷。”
这让最初的开始充满苦难记忆,但桐庐人能挨得住,因为实在太穷了。
一位申通的地方分公司经理说,在加入申通前,蹬过半年三轮车。
1993年,申通在杭州市湖墅北路的一间破屋子里成立时,只有一副桌椅,一个沙发,六七个人。这位分公司经理说,很长一段时间,他晚上都是趴在老板桌子上睡觉的。送件也苦。坐火车时常没座,抱着货站一夜。
到2009年,新邮出台,他们告别黑户日子。
雏形
1993年 代人出差
从杭州驱车向西南90公里,便可到达千岛湖畔的桐庐县。夏塘村里一条半干涸的小溪上,跨着一座不足十米长的“腾飞桥”,正是为纪念“快递第一人”聂腾飞而造。
桐庐多山少地,环境艰苦,当地人往往外出谋生。19年,年轻的聂腾飞走出夏塘村,到杭州的一家印染厂做小工。这座不知名的印染厂,汇集了日后所有和“申通”创立相关且对中国民营快递业颇具影响的人物。
在那里,聂腾飞认识了妻子陈小英。陈小英来自桐庐县子胥村,在她哥哥陈德军的介绍下到印染厂打工。陈德军从印染厂出来后,靠自己的木匠手艺做装潢,但生意并不好。
1993年,随着南巡与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进出口贸易红火,往来沪杭间的外贸公司随即遇到难题: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但EMS需要三天。
20岁出头的聂腾飞和来自浙江淳安的工友詹际盛发现这一商机后,双双辞职创办申通,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聂腾飞白天在杭州拉业务,每份报关单收100元,坐晚上点的火车到上海,经常没座,只得站一夜;第二天凌晨三四点詹际盛在上海接应,再骑自行车把报关单投递到市区。
这种前所未有的业务一经推出,大受杭州贸易公司欢迎。即使每天只有一单,100元的价格减去来回车费30元,也能赚70元。
第一年,申通赚了近2万元。与此同时,在广东顺德,比聂腾飞小一岁的王卫也发现了“时间差”的生意,在深港间开展了相同的业务,公司起名“顺丰”。日后,王卫成了马云最佩服的人之一。
扩张
1994年 加盟
随着业务扩大,1994年,聂腾飞在上海开设网点,负责收取外贸回函送回杭州,并请来大舅子陈德军坐镇上海。而詹际盛则离开申通,和弟弟詹际炜另起炉灶做起了“天天快递”。
人手不足很快成为聂腾飞的掣肘,他自然而然想到了借助家乡人的力量——浙江人宗族观念浓厚,做快递的乡亲不会带着快件中途消失,不然就会被全村人唾弃。
聂腾飞设想:如果大家分散到各个城市,就可以把沪杭的线状业务变成区域乃至全国的网状业务,如此一来,申通的业务量将呈几何数级增长。
为此,他制定了加盟模式,加盟者向总部交纳几百元押金就可以开网点。
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随着聂腾飞把“申通”的业务逐步扩大到长三角,桐庐的快递从业者也从夏塘村和子胥村扩展到了钟山乡,乃至桐庐的所有辖区。“我们村里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做快递,看都看会了,听也听会了。”夏塘村的干部说。
1999年,聂腾飞因车祸去世。他的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快递。申通由陈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购了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
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张小娟(曾是申通财务),劝丈夫喻渭蛟创办圆通快递。喻渭蛟原来从事建筑装潢,小有资产,却因一次工程项目亏损殆尽,不得已进入快递业。2002年,与他们一同长大的木材供应商赖梅松,在朋友的怂恿下投入500万元,成立中通。
快递“桐庐帮”就这样慢慢成形,后来者也不约而同采取了加盟这一扩张模式。
进化
2006年 “入淘”
桐庐帮开始飞速发展,是在搭上淘宝这趟高速列车之后。“2005年之前,做快递是没太多故事的。”申通一位负责人说。当时的快递以商务件为主,快递员只跑写字楼。而2005年5月,淘宝与圆通签订协议,从次年5月开始合作,当天交易量386单,而下半年猛增近4万单。
淘宝的急速成长,逼得桐庐帮也不断进化。
2007年,淘宝首次在流程单里打入物流的印记:卖家须输入单号才算发货成功。“这个操作改变了整个淘宝交易系统的流程。”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说。
此后,淘宝又推出了“物流跟踪”,买家随时可以查看自己的货物运送状态,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哪个营业部、哪个业务员手上。
对一直野蛮生长的“桐庐帮”来说,做到这点其实是个大挑战,不仅要配备机器,而且还得要求每个业务员在每次出发与回来之后都要多一道工序。
但电商巨大业务量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抗,“三通一达”的快递员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小区。如今,来自淘宝的业务在这四家公司能占到60%-80%。
而已经稳居民营快递第一梯队的顺丰,对淘宝的依赖远不如“三通一达”,这也使其能在接下来持续至今的激烈价格战中相对悠然。
思危
2009年 京东
由于竞争激烈,“桐庐帮”虽是同根生,彼此之间的合作并不多。
一个细节是,虽然申通、圆通、中通老板同住上海佘山,但彼此间关系却颇为微妙。“走出大山以后,他们相互之间是不沟通的,自己做自己的生意。”韵达一位元老级高管如此评价。
上海桐庐商会一位与这些老板都很熟稔的人士,则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但不相往来,却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高度“相通”。
就连他们新的总部,也都在十多年后搬到了上海同一个地方。2010年左右,四家公司先后迁到上海青浦区,在这个江浙沪交界处的大片荒地上展开了“圈地运动”。
现在,这些以亲戚邻里为高管的“桐庐帮”们,也开始同时高薪外聘人才、管理层“换血”。韵达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引进外资管理团队,“花一两千万都没问题”。圆通已于今年6月引入了总裁相峰,他此前就职于通用汽车和国际快递UPS。
又比如,他们对危机的共同意识。他们担了四年的心,仍没有放下——2009年,京东自建物流,圆通决策层就忧虑当电商都自建物流,快递企业怎么办。“根据美国的经验,最后留下来的大型快递企业不会超过5家。”坐在韵达总部的办公室里,一位桐庐籍的负责人说:“在国内,京东代表的电商算一家,顺丰算一家,中国邮政算一家,可能以后马云的菜鸟网络也是一家……‘三通一达’的机会不多了。”他掰着指头数完,留下一根小指。
三通一达”间的合作却不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同为“桐庐帮”,“三通一达”间的合作却不多。
“走出大山以后,他们相互之间是不沟通的,自己做自己的生意。”韵达一位元老级高管如此评价。
上海桐庐商会一位与这些老板都很熟稔的人士,则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但不可否认,中国快递的半壁江山都让这一大家子人给承包了啊!
讲到这里,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一度被称作“中国快递教父”的宅急送创始人陈平,在出走6年后近日宣告以CEO的身份重返宅急送,在业内同样引发轩然大波。
(陈平:资料图)
作为宅急送的创始人,1994年,陈平率7个人3台车,在北京国防大学一间非常简陋的房子里创立了宅急送,开创了中国现代物流的先河。
2009年,陈平离开,创立星辰急便,2012年星辰急便倒闭,陈平隐退。作为曾经的老大,宅急送如今不仅无法与同期成立的顺丰相提并论,也被三通一达超越。
与往年相比,除了因东北暴雪引起的延误外,其他地方少有快递“爆仓”的消息。以“三通一达”为主力的快递大军,经受住了这次“网购节”的考验。
鲜为人知的是,占据中国民营快递业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以及汇通、天天等快递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家:浙江桐庐县——这个仅有40万人口的县,是古代文人隐居的地方,《富春山居图》画的大多正是这里的景色。
在快递业内,他们被称为“桐庐帮”。其实,这几家快递公司,几乎都发源于同一家人。
链接
加盟VS直营
随着时间推移,桐庐帮赖以壮大的加盟制,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加盟制的特点是网点除了向总部缴纳保证金、中转派送费和快递单成本费以外,自担成本,自负盈亏,从上到下都是“老板”。
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极易让各地加盟商出现“诸侯割据”的状况,导致不少客户对桐庐帮的印象定格在丢货、破损和服务态度差等方面。
在这方面,王卫是个先行者——2002年,王卫“削藩”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
为此,2010年,中通推行股份制,总部与网点员工都持有股份,形成利益共同体。2011年以来,圆通也强势推行直营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