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词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劫掠(lüè) 别墅(shù) 鸠占鹊巢(jiū) 荡然无存
B.秘诀(mì) 亵渎(xiè) 矫揉造作(jiǎo) 金戈铁马
C.摇曳(yè) 旁骛(wù) 李代桃僵(jiāng) 断章取义
D.娉婷(pīn) 箴言(jiān) 附庸风雅(yōng) 与日具增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脑羞成怒 挖心搜胆 吹毛求疵 鞠躬尽瘁
B.唯唯连声 怀古伤今 刻骨名心 根深蒂固
C.剜口割舌 义愤填膺 涕泗横流 格物致知
D.恃才放旷 度德量力 精血诚聚 轻而一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
B.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D.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
B.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
C.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甜雅。(排比)
D.山坡上收几颗粮食,草场上养些牛羊。(夸张)
6、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
②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
③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
④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⑤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
A.②③⑤①④ B.②⑤①③④
C.③①⑤②④ D.③②①⑤④
7、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南北朝《木兰诗》)
②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③看,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细丝……(朱自清《春》)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⑤《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⑥《行路难》中表明诗人坚定信心、实现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第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穷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佳木秀而繁阴: (2)颓然乎其间者:
(3)伛偻提携: (4)树林阴翳:
2.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B.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C.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 后天下之乐而乐
D.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3.翻译下列句子。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
4.文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理解。
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
张 贺
①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②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③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④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 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⑤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⑥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⑦可见,古今同理。
⑧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⑨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第④至⑥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仔细研读第⑧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
(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
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妈妈依旧大着嗓门。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4.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5.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父亲喜欢吹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下岗后当了环卫工,因为女儿讨厌,不再在家吹笛;父亲在工作间隙吹笛却因此上了电视节目,被女儿偷扔掉长笛;父亲因为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来道歉 ,又一次吹起长笛。
2.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比喻,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面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
3.第④段是插叙(补叙),交代了上文写她心烦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更吸引读者。
4.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5.于情节来说,母亲的话设置了悬念,后面又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于人物塑造来说,母亲训斥与父亲的制止形成对比,表达了父亲隐忍的性格,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于主题来说,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除表现父爱的伟大,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使得文章主题更为丰厚。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7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
一
D
C
D
A
A
D
①万里赴戎机 ②一蓑烟雨任平生 ③像花针 ④取义成仁今日事 ⑤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
1.(1)茂盛(2)倒下的样子(3)老人(4)遮盖
2.A
3.(1)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三
(1)陪伴和指导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大意对即可)
(2)指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现象,引出对本文论题“家风”的论述。同时作为事实论据(举例论证),具体真切有力地证明了缺少陪伴会使得家风不正的观点,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3)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父母难以陪伴的孩子有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也列举了曾国藩用写信方式陪伴后代建立良好家风的故事和梁鹤年先生认为男子汉应该在陪伴孩子和伴侣身上慷慨花时间的例子,并且这三个例子形成对比,从正反两面具体真切有力地突出了只有陪伴孩子才能树立传承良好家风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深刻。
(4)林则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儿孙和自己一样,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消磨奋斗的意志;儿孙如果不如父母辈强,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使他们好逸恶劳,胡作非为,增加过错。“”“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只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消磨了孩子奋斗的意志,从而没有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作者在此引用林则徐的话,希望能引起此类家长的重视,多陪伴孩子。
(5)B更能体现,因为B说的是不能只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应该重视对孩子品德的修养,父母留给孩子好品行才是“子孙至宝”。而A侧重于勤俭节约,C侧重于淡泊名利,都不符合本文主旨。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