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45:41
文档

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27、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诗。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1、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维护祖国尊严的宋庆龄,还有奋起反抗、保卫卢沟桥的抗日军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2、板书课题,作者。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二、第一
推荐度:
导读27、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诗。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1、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维护祖国尊严的宋庆龄,还有奋起反抗、保卫卢沟桥的抗日军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2、板书课题,作者。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二、第一
27、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1、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维护祖国尊严的宋庆龄,还有奋起反抗、保卫卢沟桥的抗日军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2、板书课题,作者。

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一)

1、自读诗歌,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学习生字“孤、遥”。

2、读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3、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

1、朗读诗歌前两句,并思考:

(1)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试结合“暗”和“孤”字说出这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边疆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  

过渡语:边疆的环境这么恶劣,生活这么艰苦,那边疆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着来学习后面的内容。

2、齐读诗歌后两句,并思考:

(1)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写出了边疆的环境荒凉、艰苦,战争频繁、残酷、漫长,表达出战士们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勇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黄沙、百战、不破、终不还) 

四、小结

1、读读这首诗,大家想一想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后两句写出了什么?(抒发了感情)对,这种写作手法就叫作情景交融。

2、其实,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一首边塞诗。“边塞”指“边关”、“边疆”,而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军事生活的诗。诗中有的展示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有的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守边将士们奋不顾身、不畏艰险、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那么,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好好学习,提高本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交流体会。

六、板书设计:            

边塞景物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战斗之苦

从军行                   

         抒发感情   黄沙、百战、不破、终不还            决心之坚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反复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想象力。 

3.学习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感受到了戍边将士们不畏艰险、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古诗《塞下曲》,来认识一位勇猛无比、武艺高强的边塞将军。

2、板书课题,作者。

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

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学生自读诗歌,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学习生字“塞、棱”,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回答,然后集体更正错误。

3、    学生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生朗读诗歌前两句,并思考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写夜晚打猎的情景:林暗、惊、引弓)

(2)“惊”字说明了什么?(写出风来得很突然,来得很凶猛。)

(3)一有动静,将军立即“引弓”,写出了将军什么品质?(将军很机警、沉着、动作敏捷)  

过渡语:将军射中了吗?我们接着学习诗歌的后两句。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1、 学生齐读诗歌后两句,并思考:

(1)后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写次日寻找猎物的情景:白羽、没、石棱)

(2)“没”字说明了什么?(写出箭射入棱角的深度,说明将军力量之大、技艺之高) 

五、小结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认真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夜晚打猎   林暗、惊、引弓    临危不乱

塞下曲                                             赞扬将军的勇武

          平明寻箭   白羽、没、石棱    箭力之劲

                          

八、教学反思:

文档

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27、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诗。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1、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维护祖国尊严的宋庆龄,还有奋起反抗、保卫卢沟桥的抗日军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2、板书课题,作者。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二、第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