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推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精品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45:50
文档

【推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精品教案

《曹冲称象》精品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赞扬其聪慧过人。课文趣味性强,既可以图文结合,识写生字,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学会思维转化、替代。1.识写生字。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要求会写。称、秤:2个字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ɡ),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柱、杆、根:3个字都是形声字,右边“主、干、艮”是声旁,表读音,左边形旁表义,都与“木”有关。认读“
推荐度:
导读《曹冲称象》精品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赞扬其聪慧过人。课文趣味性强,既可以图文结合,识写生字,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学会思维转化、替代。1.识写生字。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要求会写。称、秤:2个字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ɡ),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柱、杆、根:3个字都是形声字,右边“主、干、艮”是声旁,表读音,左边形旁表义,都与“木”有关。认读“
《曹冲称象》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赞扬其聪慧过人。课文趣味性强,既可以图文结合,识写生字,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学会思维转化、替代。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要求会写。

称、秤:2个字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ɡ),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根:3个字都是形声字,右边“主、干、艮”是声旁,表读音,左边形旁表义,都与“木”有关。

认读“砍、止”等字,宜将字音、字形和字源结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根据字形,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弄清字义。例如:砍,“石”代表刀斧,“欠”表示被刀斧劈后缺少一块。止,本义为脚趾,文中指到画线的地方结束。

认读“曹、员、议论、重、量、线”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曹操和,想一想如何议论大象重量,议论如何称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议论”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并能大致了解“议论”的本义——都是“言字旁”,表示说话有意义,有条理。

识写“称、做、底、秤、站、然、柱、杆、岁、船”10个字,在读准字音和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整体观察9个生字字形,找出左右结构的字:称、做、秤、站、柱、杆、船。注意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做。书写时注意左边偏旁要窄瘦些。余下5字基本是左右相当。

识写“底、然、岁”3个字,可以分别讲明结构,一要发现共同点,“底”的上下两点,“然”的四点底中的第三点,“岁”的下面一点都在聚中线上。二要逐个关注:“然”字教师要范写并提示四点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岁”字上下之间的占格、位置关系,“底”要重点示范讲解,广字头要写正,被包围部分的斜钩要略长。

2.朗读课文。

在读正确、连贯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对话朗读:一是读好文中的三个问句“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读出疑问的语气。其中,要突出语气词“呢”和关键词“到底”“谁有”等,重在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加以体会和感悟。二是读好曹冲说的话。曹冲的话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开头一句总述,后面几句极为连贯,把称象办法说得清楚明白。文中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要一句一句示范、训练,读出重音,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这里,也可以采取跟读的方式,如,教师读:把大象——,生读:赶到一艘大船上……以此类推。

3.迁移运用。

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及步骤讲述得十分清楚,适合训练学生复述,学习有条理地说话。两个副词的运用既精准又情感丰富。“才”字表现了曹冲的智慧,“到底”表现了人们想知道大象重量的迫切心情。以上训练可以通过借助插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进行。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连贯。

3.能学会复述称象办法,能用“才、到底”练习说话。

4.能借助图文阅读,体会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进而能明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需要学会转化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字词,认识事物

1.认读“曹、称、秤、重量”。

(1)认识曹冲:出示课题——曹冲称象。谁来读课题?了解曹冲做的事情:称象。

要点:曹冲是历史名人曹操的儿子。

(2)认识重量:你还见过谁称什么?一称,就知道了重量,你的重量是多少?

要点:“称”是后鼻音。

2.认读“柱、杆、根”。

(1)认识大象:出示大象图片,读好量词短语: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大秤。

要点:读准字音,节奏停顿在“一堵、四根、一杆”后面。

3.认读“、议论”。

提示:活动展开,层层推进,通过的话认识、理解什么是“议论”,通过学生讨论,明白这就叫“议论”。

4.认读“砍、线、止”。

(1)说说你认识哪个字?请你读读这个字,也可领着大家读一读。

(2)这个字由哪几部分组成,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

要点:“止”,独体字,表示停止。文中指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5.巩固识字。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再次认读词语。

要点:可以把“秤、称”“杆、柱、根”反复出示,比较辨别。也可以猜猜几个字的意思。

板块二朗读课文,正确连贯

1.教读问句。

(1)出示问句: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自由练读,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都是问句。

(3)尝试练读。

要点:语气词,要读得轻而短。

(4)示范朗读。

要点:句子中间的要点要读重音,例如“多重、谁有办法、谁有”等。

2.教读长句。

(1)出示长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2)自由练读。引导发现语言特点。

提示:这两句话是曹冲讲述称象的办法,虽然是人物语言,但没有提示语,也是叙述性的语气,语调也较平缓。为了让别人听得清楚,每句话中要注意重音的把握。

(3)范读指导。

要点:可以把朗读要点放在重音上,如:“赶到、下沉、沿着、画、再、赶上、装、下沉”等词语。

3.比赛朗读。

要点:(1)看谁突出重音,读出疑问语气。(2)看谁突出重音,把称象办法读得清楚明白。

板块三图文阅读,交流复述

1.排一排。

(1)出示课后习题: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给下面内容排序。

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2)自由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3)尝试正确排列并校对。

提示:正确排列后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2.演一演。

(1)创设情境:

一天,吴国使臣来到魏国,看到大象,使臣问曹操:“听说你们已经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能让我见识一下这杆大秤吗?”曹操说不用秤来称。使臣惊呼:“不用秤来称,真是稀奇,那该怎么称呢?”曹操说出了称象的办法。使臣问:“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曹操说是自已才七岁的儿子曹冲。使臣问:“曹冲的主意谁都没试过,你怎么就能马上答应下来呢?”曹操说出了理由。

(2)设置角色:教师做吴国使臣,学生做曹操。

(3)情境表演。学生说出曹操没有说具体的话。

(4)师生点评。

要点:目的在于复述称象的过程,区别两种称象办法,再认识曹冲的智慧。

板块四迁移运用,练习说话

1.学用“才”字。

(1)出示两句话:“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2)指名两名学生对比着读。

(3)读了这两句,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前一句给你什么感觉?

(4)出示句子:“写完这么多作业,他花了十分钟。”如果在句中加入“才”字,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写完这么多作业,他才花了十分钟。”——夸赞的语气)

要点:“才”表示“刚刚”的意思,是感叹曹冲人虽小,但办法好,“才”字用在句中,赞叹曹冲智慧过人。

2.学用“到底”。

(1)出示两句话:“大象到底有多重?”和“大象有多重?”

(2)比较两句话的不同。

(3)练习说话:一生说一句话,另一生加上“到底”一词,如一生说“明天有多热?”另一生说“明天到底有多热?”

提示:“到底”表示疑问程度深,大象很重。

板块五整体观照,学写汉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生字中多数是左右结构的字。

(2)发现构字规律后提示书写要领,必要时示范书写“做”。

(3)练习书写这几个字:称、做、秤、站、柱、杆、船。

2.范写“底”,学写“然、岁”。

(1)教师引导发现这几个字的结构。

(2)突出“底”,发现其上下两点均在竖中线上,提示其撇和斜勾的舒展。(3)示范“然”,强调四点底的四点方向不同。

(4)“岁”字提示注意结构比例和点的位置。

提示:以学生书写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文档

【推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精品教案

《曹冲称象》精品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赞扬其聪慧过人。课文趣味性强,既可以图文结合,识写生字,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学会思维转化、替代。1.识写生字。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要求会写。称、秤:2个字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ɡ),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柱、杆、根:3个字都是形声字,右边“主、干、艮”是声旁,表读音,左边形旁表义,都与“木”有关。认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