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艳凤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棋类游戏活动是幼儿园中重要的实践项目,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可以对其思维进行锻炼。文章首先分析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基于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棋类游戏活动的合理性,为幼儿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棋类游戏;年龄差异;积累经验
在棋类游戏活动中,通常需要两人或者以上的幼儿参与其中,便于在游戏期间学习会交流、相处。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幼儿调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于提高其逻辑性、推理性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园会为幼儿设置棋类课程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日常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对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如果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并未清楚认识,同时思考的方式也不恰当。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存在较强的求胜心理。因此,很可能会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实践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其次,从幼儿教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期间,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不仅如此,对于幼儿的要求相對较高,甚至超过了幼儿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游戏期间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基本上以技巧为主,而忽视对情感的培养。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幼儿棋类游戏活动无法获取理想的效果,不能发挥此类游戏实践活动的价值,对于幼儿的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1]。
二、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一)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1.结合年龄差异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在开展棋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过程而并非结果。由于幼儿很容易在游戏活动中被外界因素所吸引,所以教师可以设置相对自由的游戏时间,并在不同的区角放置各种类型的棋具,便于幼儿实现对其的初步认识,并激发其学习、游戏的热情。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通过小班的基础训练以后,能够基本掌握下棋的规则,同时明确点数的作用。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增加游戏难度,并将难度相对简单的故事棋展示给幼儿,或者鼓励幼儿将自己所喜欢的棋谱带入园内与同伴分享。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棋牌游戏活动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进行选择,避免影响游戏活动的整体质量。相比之下,大班的幼儿已经掌握下棋技巧,所以其会注重最终输赢的结果。正因如此,部分幼儿会为了获胜而违反下棋的规则。对此,教师需要对大班幼儿进行规则指导。例如:幼师可以鼓励有经验的幼儿,担当棋类活动的“监督员”、“小助手”,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关注能力差异
在下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能力倾向、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点等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棋类游戏。例如:每一个幼儿的思维水平、识字能力均存在差异,对于识字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将具有文字解释的棋谱分享给幼儿,使其在下棋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锻炼。另外,对于喜欢图形、数字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带有数字、图形的棋具,起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是因为幼儿的能力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游戏活动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保障游戏活动的针对性,使幼儿可以在实践活动期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全面感受游戏活动的乐趣。
(二)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支持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幼儿本身的经验不足,甚至存在自我认识模糊的现象。正因如此,幼儿很容易受到暗示,同时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儿棋类游戏实践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期间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结合情况对幼儿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使用赞许的话或者微笑等方式对幼儿予以鼓励。例如:幼儿在分析点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此时如果教师发现其点数是正确的,那么应该第一时间进行表扬,使其树立游戏活动的自信心。为了确保游戏活动系统性,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游戏与生活中,实现对幼儿专长、兴趣爱好的发掘。通过这种方式,便于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特长进行展示,使其可以体验成功并获取自信,发挥棋类游戏活动的价值,对于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三)教师应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以故事期为主之外,也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设计自制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担当设计者、开发者。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将生活事件作为基础,对棋谱进行开发,如将日常行为作为基本标志,鼓励幼儿对常见行为进行绘画。如:乱扔纸屑退两格、分享物品进一格等。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棋类游戏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密切游戏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便于幼儿加深对游戏本质的理解,激发其下棋的热情。除此之外,还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幼儿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棋类游戏活动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幼儿教师需要对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式,充分展现教师的作用,为幼儿构建和谐的活动氛围,实现棋类游戏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幼儿游戏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09):188-1.
[2]石凤梅.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作性游戏棋设计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市教育科学一般课题《大班棋类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编号:2019-ZJKYB-X09-015)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