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2期
摘 要:白鹿原上活跃着个性鲜明的女性,有冰雪聪明的白灵,有“淫荡”的田小娥,有贤妻良母型的吴仙草,有恪守礼教的白赵氏,还有好几个处于生命旺盛期的少女。然而,不论她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或是生活经历,在生命尽头等待她们的终究是厄运。本文就她们的悲剧命运,从封建礼教、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中去探究造成这些女性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女性;白鹿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016-02
白鹿原上活跃着好几位女性,有一辈子作贤妻良母的吴仙草,有“淫荡不羁”的田小娥,有个性鲜明的白灵,有恪守封建礼教的白赵氏等。然而,当我们把白鹿原上的女人的最终命运联系起来时,痛心地发现她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落得好下场。
白嘉轩的第一房妻子白巩氏嫁给他一年以后死于难产;白嘉轩第二房妻子进白家门未满一年就害痨病死了;白嘉轩第三房妻子原本体态丰腴,一年以后却瘦成了一根干枯的包谷杆子,最后不明病症地吐血而死;白嘉轩第四房妻子死时浑身扭蜷成一只干虾;白嘉轩第五房妻子因无法解除心病而变成疯癫,最终栽进涝池溺死了;白嘉轩第六房妻子胡氏害于闹鬼而精神失常,最终因流产而卧炕不起;白嘉轩第七房妻子吴仙草虽然在白家平安无事地渡过了大半辈子,可是她晚年死于瘟疫;白嘉轩之母白赵氏在“撮合”了兔娃和孙子孝义之妻的“好事”以后,始终无法面对三媳妇肚中的孩子,在酷暑的闷热气浪里咽了气;田小娥这个在封建文化中寻求的人,虽躲在窑洞中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然而结果还是招惹了“淫荡”的罪名,死于家公鹿三手下;就连白灵,这个作者刻意塑造的,与朱先生一样,同为象征着白鹿秉性的冰雪聪明而又富有个性的女子,也难逃厄运,被的人活埋了。她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成长经历,但却有着同样的人生结局,我认为造成这种殊途同归的悲剧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封建礼教对女人的毒害、轻视,黑暗政治环境和社会对生命的荼毒。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毒害、轻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男尊女卑,忽视女人本身的存在价值,女人更多的是作为男人附属品而存在,在传宗接代中彰显其价值。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女人的生命就显得无足轻重,人们会忽视她们存在的内在价值,忽视其人生的诉求。在《白鹿原》起始部分,作者写白嘉轩一连“克死”几个女人,但是白秉德两夫妇毫不怜惜那几条女性的生命,只是强调自己对祖先的责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除了不惜花去大量家财一次次为儿子娶回媳妇以外,秉德老汉临死前还吩咐儿子无需守孝三年,而要尽快完婚。秉德老汉死后,白赵氏的意志更为坚定,认为女人只不过是糊窗的纸,破了就再糊,死了五个儿媳妇,还可以再讨五个,耗尽家财娶媳妇总比后继无人要强。这足以证明他们把传宗接代看作重中之重,而毫不在乎死去的女人的性命。更滑稽可笑的是,白赵氏为了使孝义有后代,竟然让孝义媳妇偷偷陪兔娃睡觉,以怀上孩子。这无疑是进一步证明了,他们认为传宗接代是硬道理。当人们把得到后代看做是行为的终极目标之时,女性的存在价值可以得到重视吗?
第二,封建贞操评判制度一味强调女性的贞操,而无视人性的合理诉求。当读者为终于从郭举人的“泡枣缸”解脱出来,寻得自由与真爱的田小娥感到高兴之时,田小娥在白鹿原上却开始了背负着“淫荡”罪名的生活。正如田小娥所言,她没偷旁人一朵棉花,没扯旁人一把麦穗柴禾,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却容不得她住下,说到底大家都是觉得她不干净。既然大家冷眼相待,她和黑娃便自觉搬到村外的烂窑里,可是大家还是容不下她。田小娥出身于秀才门第,不甘作性奴,宁愿为自由与真爱放弃富贵安逸的生活,实在难得。她若是生活在开明的时代,或许早已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赏,何至于死于家公手中?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封建贞操评判标准迂腐,只许男人三妻四妾,却不理解女性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评判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它是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而定的,实际上是强者弱者的幌子。一方面,族长要维护传统礼教驱逐“苟合”的黑娃和小娥,另一方面满口仁义道德的白嘉轩却与母亲合谋,制造机会让孝义媳妇陪兔娃睡觉以怀孕。这本来是要遭受道德谴责的,但是到了计较自身利益的关节眼上,也就无所谓了。
第三,封建的婚姻制度剥夺了女性自由选择婚嫁的自由,把她们推向家族利益的风浪口,酝酿了悲剧的产生。虽然白鹿原时代家庭环境优越的女子可以选择与男子一同进学堂,但是她们在自己的婚姻上仍然没有选择权的,仍然得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行事。在这种制度下,尽管第五个、第六个妻子都害怕嫁给白嘉轩后自己会死去,但是她们却都是只得听从父母的安排,嫁到白家。或许本来无所谓命硬的事情,然而,在重重心理压力之下,白嘉轩的第五房、第六房妻子阴郁成病,最终与世长辞。同样的,鹿兆鹏的妻子从守活寡到最后发疯而死这一事实都是冷先生和鹿子霖两人的商定婚事造成的,他们为了两家联姻而毁了年轻一代的婚姻。相信这种惨剧不仅仅存在于白、鹿两家,他们只是我们观察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窗口,是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扼杀年轻人幸福的一部分而已。
其次,社会、党派斗争也是造成白鹿原上女性悲剧的原因。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民群众而言,乱世便意味着厄运。纵使白灵是现代文明的先觉者,她敢于违抗父命,自觉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以知识充盈头脑;她敢爱敢恨,能脱离家族纷争的束缚,私自先后与兆海和兆鹏在一起,并且最终擅自决定自己的终生幸福;她不畏艰险投身中,她明辨是非放弃而加入党,为事业而贡献一份力量。然而,中诞生的英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成为乱世的牺牲品,乱世是杀害白灵的屠刀。此外,也正因为时势,黑娃才会走上了当土匪的道路。乱世分离了黑娃和小娥,鹿子霖才有机会利用小娥,以至于造成后来的鹿三杀儿媳,“为民除害”的惨剧。动荡的社会、阴暗的政治,直接或间接地摧毁了她们的幸福,也摧毁了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的幸福。
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窘迫的经济条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无奈之举。白嘉轩先后“克死”四房妻子,早已让少女们闻风丧胆,家境稍微殷实的人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到白家送死。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尽管有一万个不情愿,因为经济不景气,明知山有虎,却只能往虎口送。养了五个女儿的木匠卫老已经顾不上男方命硬与否,只要有高金聘礼,便可以随时把女儿接走。这让人何等让人心酸啊!俗话说“虎毒不吃儿”,面对木匠的冷酷无情之举,我们可以推知当全家的性命都养不活的时候,木匠已经没有理智去思考那一个女儿的命运了,作为一家之主,他选择了“顾全”。南原上的胡家男人,一夜之间把家当输精光,最后同样也是为了高足的聘礼而“卖女求荣”。生活的艰辛活活把青春年华的她们逼上了歧途。如果说生活把她们逼上歧途的话,那么落后的科技和医疗便是把她们送上绝路的推手。无论是白嘉轩的几房妻子还是他的母亲,无不不是因为难产、害病、精神失常而死去。倘若她们生活在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年代,或许她们的小生命就得以延续。
代表着白鹿原精神的白灵被活埋,受人唾骂的“淫妇”田小娥死于公公手下,守活寡的鹿兆鹏媳妇活活“疯死”,白嘉轩的几房妻子或是难产而死,或是精神失常后离奇死去,或是病死,精明的白赵氏最终也病死。虽然她们死去的表面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实际上都与当时的封建传宗接代思想、封建贞操评判制度、封建婚姻制度、阴暗的政治斗争、窘迫的经济环境以及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密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白鹿原上女性的悲惨命运向蔑视女性的价值与存在、残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封建糟粕思想提出严厉的控诉,向荼害百姓的阴暗的党派之争提出。她们用性命唱响了女性的诉求。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张鑫莲. 《白鹿原》叙事的阐释[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年.
[3]雷达.废墟上的精魂[J].文学评论,1993(6).
[4]郑周明.白鹿原的女性悲剧[J].学术探究,2006(1).
[5]吴成年.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J].妇女研究论丛,2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