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领导,各位报业同行。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关于报业转型向新媒体发展的这么一个话题。以前也会有多种场合涉及到这个话题,但是有一些古怪,因为是另外的场合,我们表述我们的困境的时候,会有遮遮掩掩。那么今天在座的都是我们报业的同仁,我们在表述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以更精确和到位。我很愿意把光明日报、光明网最近一些建设的理念和思考以及产品研发的一些成果,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大致看一下在国际国内关于新兴媒体发展的趋势。移动媒体已经在全面地冲击着我们的媒体时代,那么现在事实上,全球的智能手机已经超过了PC,大家大部分的人都会带着平板电脑,也已经在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媒体。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三个亿,其中我们对手机网民的行为做一个分析,发现超过87%的人首选应用是看新闻,意味着这种运用在将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讲到一个主导作用,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而移动媒体不管是手机还是各种移动终端,它最大的特性一个是便携,一个是可以更方便和个性化的定制以及阅览内容。所有互联网的老大们都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的技术性的运用,我们遭遇到像等,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头,带来了性的变化,我们一直是点对多的方式,现在已经进入多对多的发布状态。我们现在报业媒体在新媒体建设上,尤其是走入移动媒体里面大部分还是应用,是我们纸质媒体的一个移植,一个阅读的电子框。但是大家注意到,今年二月在我们春节的那一天,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推出专门为了Ipad打造的电子报纸,这一份报纸的出现会带来一些性的变化,因为它不再是纸质的移植媒体,而是一个全新的。
做一下小结,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相应的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进行的过程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的领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应该主动地去适应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这里我要表述的为商业网站打工,丧失主导权的覆辙。在WAP时代,我们的媒体受制于商业网站的这种资本的力量,我们丧失很多主动权,我们一直像农民在种草,而互联网时代羊在吃我们的草,当搜索引擎出现的时候,是狼群出现了,那么我们怎么办?现在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我们要当猎人”,猎人不是要把狼群杀掉,而是变成猎犬,我们要在新的媒体时代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导作用。
下面宣布《光明日报》转型的一些探索。大家看到这照片,是两年前的今天,正好就是今天,当《光明日报》庆祝60周年创刊会的时候,长春同志,云山同志在《光明日报》视察。这是在光明网的一个镜头,当时我在向他介绍一个新产品,是和中国移动合作开发的一个移动阅读终端。当时连名字都没有,这个终端上内置了《光明日报》的原版阅读。当时表述的是可以越过报纸的印刷发行的很多瓶颈,使之进入一个电子化的时代。当时他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一份产品当时的《光明日报》和光明网没有实力进入继续的开发,而后来汉网(音译)做起来了,现在他的技术水准和理念仍然没有超过两年前我们所研发的产品。当时他说《光明日报》这样的主流媒体,像光明网新媒体,一定要在新媒体新业态里面有所成就。一年半之后,在去年的11月12日,《光明日报》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光明云媒,当时是在联想乐Phone推展会上出现,我们得了第一名。当时业界非常震惊,一个传统媒体的报纸,在新媒体的领域,以自己研发的研究成果推出新产品,然后夺得了当时应用程序的第一名,这是一个标志。那么我们研发这份产品,出发点首先就是奔着三网融合,这份产品出来的时候直奔手机,然后是平板电脑,然后是电视。
(手指屏幕)这是三个产品,从左到右是乐Phone、Ipad和Iphone。我们干报纸出身的,看到这个版面非常的熟悉,这是一个直观的报纸版面,但是在移动阅读终端上,在手机上,每一条都可以点开阅读。我们首先在新闻的手机上做了处理,我们的搜索源做了很多选择,首先是合格的新闻源,然后在被引用,被推荐,被选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参数,用机器的方式做一些代替人工的判断,编辑进行重新加工,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而且它融合了浏览器上所有功能,包括可以延伸的阅读,多层次的阅读,还可以收听、收看,而且可以发表评论、留言,总之WEB网站上的功能在这上面都可以实现。我们认为报纸作为一个传统的新闻体,报体有核心价值,我们要把核心价值移植到一个新媒体当中来,这样使它内涵能够得以延伸。这一个部分是滚动播报,这是Web时代产生,不是死的新闻,最新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播出。这是一个互动区,在网站上实现留言、评论,我们移植到新的页面上面来。这是视听部分。这是音频,有的读者有列表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照顾他们,以列表阅读的方式。目前开发出的功能比如评论可以收藏,收藏在一个页面上;还可以留言到博客、微博,实现两次传播。我们同样实现了从传统的一对多的广播的方式进入到一个社会化媒体,多对多的方式。
我们这份产品的出现正式推向市场,默多克早了三个月。我们的理念完全一样,但是它和我有两点不同,一个是在新闻源上它只推出它自己原创的新闻,量有限。第二它的页面是杂志化的,报纸报型的元素比我们要弱很多,这是后台技术的原因。那么从渠道商,光明云可以通过3G和有限网络电视来传输,在平板电视、楼宇电视、广播电视,一个是联动的可视电话,已经覆盖了十万用户。中间最大的是大电视,我们和中国有线已经签订了协议,第一批已经在铁岭试播,在有线电视的机顶盒中内置,通过电视的摇控器来阅读这一份产品。后面是几个手机的。
除了理念上、技术上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那么其实作为一个新产品,它最大的障碍是在市场推广。我们报业在新媒体领域之所以发展落后于商业网站,是因为资源上远远落后。那么当我们拥有了一份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之后,资源的凝聚开始怎么做?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光明日报、光明网要说拿出几个亿的资金一下子覆盖,没有这个实力,所以逐步逐步凝聚我们的资源。从目前我们已经凝聚的资源给大家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团队,目前是40人,今年之内至少要达到100人,因为是一个编辑工作。光明日报在珠海拿了十万亩地,红线图都已经在了,目前想改造为新媒体的数据中心。我们在哈尔滨的国际经济开发区,哈南的数据城签订了协议,在中国云谷建立光明云媒的产业园。在上个月的会议上已经签定协议,80亩的地,一个学校、一个系的招生需要大量的人才,当地在税收、文化产业资金的扶持方面已经给予了很细致的很系列的扶持的条约。我们在中关村的软件园建设北京的运营总部。在江苏的南通已经成立了一家公司,华东的数据公司,专门运作光明云媒的数据存储的分发,在铁岭在有线电视上已经开始播出和收看光明云媒,初期覆盖已经达到70万用户,这是中国有线网络作为读报工程,媒体如何进入有线电视网络,是一个大的工程,我们为光明云媒这一份全新的电子产品来切入。在联通的可视电话,小频上已经在播出光明云媒,这是我们光明云媒自己的一家公司,这是很有名的公司,它来做光明云媒的策划、宣传、产品推广和广告代理,使得光明云媒在市场初期没有障碍,而且世界级的团队层面来运行。
我们想把这一份产品一定要做成一个行业标准,接下来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做什么?首先光明云媒是一份媒体。这一份媒体的基础上,我们要一个移动媒体的行业标准,然后将所有移动互联网上的最新的技术成果在光明云媒上集结、集成。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媒体只是一种属性,一个背景,一面旗帜。在这个背景和旗帜下,我们要延伸的是一个产业,一个行业。我们已经和方正集团签定协议,组成了一个光明方正新媒体技术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任务就是要把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从云媒的概念到媒体运动员的概念,我们要冲到前头,开辟一片大家可以共享的媒体云和开放性的平台,我们来共享。这就是我们想要做的一个行业标准,是一个跨平台的。在信息源的抓取,在加工,在传输,在呈现,我们要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已经有不少的报业的同行来和我们接洽,也想做这样一份云媒,尤其是一些行业,这一些行业的云媒,他们看到这一份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凝聚的一些作用,当成一个平台,能够对工作、整个行业的运作起到一些支撑。这种时候,我在想有一天,我们肯定会向所有的报业同行开放数据,包括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处理、储存、集成,建立一个大的开放平台,然后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我们共享在移动媒体时代报业的一种发展成果。这里想说的是,我们对这个的理念,报业今后如何发展?各种极端的说法都有,但是有一条,这支队伍是中国新闻界、媒体界最有核心价值、最有原创力量的队伍,价值必须在新的时代能够得以发展,这是党和人民最放心的队伍。大家还记得冯骥才写的文章里面有傻二,靠一根辫子打天下,但是八国联军来的时候辫子没有用,再度出山时手里有炮,照样有用,这就是精气神还在,这分精气神就是我们报业同仁,我们这支队伍原创的核心价值。让我们在移动媒体时代继续能够发挥出我们的核心价值的力量。只要精神在,工具可以选择,让我们来共同选择和使用这个工具。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