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竹石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46:01
文档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
推荐度:
导读《竹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
《竹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   

            读音

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 不   

            怕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竹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从花中四君子说起

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有谁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花中四君子,是哪四种?(梅兰竹菊)

 根据老师说的描述,猜测是四君子中的哪一种

    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一身傲骨(梅)

    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兰)

   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竹)

  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菊)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四君子之一的“竹”。

二.自由朗读,读通诗歌,感知大意

大家翻到课本149页,首先自己把这首诗朗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板书:竹石)

我们通常说,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郑燮。说到郑燮大家可能所知甚少,但要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号,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郑板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诗人我们经常会用号来称呼他:苏东坡)。谁来说说,你对郑板桥了解多少?

(预设:1、他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书画家、诗人

        2、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3、它的诗书画旷世,世称三绝

        4、他擅长画兰、竹、石、松、松等植物,以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5、著有《板桥全集》)

同学们说的很全面,老师想补充一点。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只做了解,不需要记忆)

三.音频听读,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是指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我们来看看关于这首诗的画。------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口上有座焦山,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留下了许多竹的形象,那一杆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听音频朗读,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和释义“破、磨、任、尔、还”(强调磨的多音字)

结合音频,给诗句划分节奏(按照划分的节奏,两个同学交换朗读)

竹和石本是两物,为何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呢?由请他们二位现身说法。(学生表演竹和石的对话)

结合二者对话,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组讲解展示:一组展示重点字词的意思;二组展示诗句的意思;三组展示整首诗的中心思想

老师补充总结:1.重点字词:咬、破、坚劲、任(磨的多音字,)

              2、以千磨万击为例,复习带千和万的词语;

              3. 竹的品质

作者画竹写诗仅仅为了赞美竹子吗?(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千磨万击---------比喻恶势力之甚       

东南西北-------比喻恶势力无所不有,准确的概括了那个时代的黑暗特征

“坚劲”、“任”准确地写出了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四.集体诵读,结合背景,领悟情感

     观看《竹石》视频解析

      一根竹子,扎根在贫瘠的石峰中,任凭风吹雨打,它却傲然挺立。让我们一起试着背诵这首诗歌。

      题目是?(竹石)作者是?(郑燮)

      竹子怎么样才能不被吹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长在哪里?(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哪些磨难?(千磨万击还坚劲)

      结果怎么样?(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同学单独背诵。

古诗新唱:古诗通常都咏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竹石》。

五、学以致用,参照本诗,自学《寒菊》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六.板书

               《竹石》

                借物喻人

       咬                     破         

      千磨万击                坚劲 

                     北

               西    任    东

                     南

文档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