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时天子设立的大学中,习乐之所是( )
A.辟雍B.东序
C.成均D.上庠
2.两汉最经常性的察举科目是( )
A.孝廉B.秀才
C.明经D.童子
3.建立郡国学校制度是在( )
A.北魏B.西晋
C.南朝D.北朝
4.科举考试创立的标志是设置了( )
A.秀才科B.明经科
C.进士科D.明法科
5.宋代文教的核心是( )
A.兴文教B.抑武事
C.儒佛道三教并用D.程朱理学
6.属于明代最为着名的书院是( )
A.漳南书院B.诂经精舍
C.学海堂D.东林书院
7.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是( )
A.天津水师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
C.天津武备学堂D.江南水师学堂
8.科举考试废除于( )
A.1902年B.1905年
C.1912年D.1915年
9.南京临时教育部成立于( )
A.1911年B.1912年
C.1914年D.1920年
10.初年,教师检定制度的施行对象是( )
A.幼稚园老师B.小学老师
C-中学老师D.大学老师
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大学在改革管理制度中贯穿的核心思想是( )
A.学生自治B.分任任务C.教授治校D.教学改革
12.蔡元培创立大学院制的目的是( )
A.教育官僚化B.学生自治
C. 教授治校D.教育学术化
13.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产生于( )
A.希腊B.意大利
C.法国D.英国
14.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裴斯泰洛齐B.费希特
C.赫尔巴特D.洪堡德
15.在近代欧美,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的中学是( )
A.文法学校 B.公学
C.实科中学D.国立中学
16.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学校是( )
A.文法学校B.公学
C.实科中学D.国立中学
17.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 )
A.实科中学B.公学
C.文科中学D.职业中学
18.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创办了着名的( )
A.普拉特游戏学校B.沃尔顿学校
C.葛雷学校D.林肯学校
19.最早在哈佛大学实行选修制的校长是( )
A.科南特B.埃里奥特
C.希尔D.农伯格
20.以“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 )
A.葛雷学校B.林肯学校
C.沃尔顿学校D.游戏学校
21.《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
A.杜威B.农伯格
C.凯兴斯坦纳D.赫尔巴特
22. 1839年英国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____,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校。( )
A.教育局B.文部省
C.教育署D.枢密院教育委员会
23.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确立于( )
A.19年的《汉堡协定》 B.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C.1976年的《德国高教总法》D.1979年的《高等学校法》
24.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 )
A.50年代B.60年代
C.80年代D.90年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5.________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最初是封建国家加强对教育进行宏观的手段,后来则成为国家重视教育、独尊儒术的象征。
26.国子监“六学”考试分三种:旬考、________和毕业考。
27.分斋教学实行________和主副科制度,在教育史上有开创意义。
28.辽金元时期文教的集中体现是尊孔崇儒和________。
29. ________成为元朝官方意识形态,意味着元朝已经比较彻底地完成了“汉化”过程。
30.南洋公学是我国采用________制度的开始,也是近代学制的雏形。
31.近代教育行政的创建体现在:学部的建立、学务公所的建立和________的建立。
32.教育部内部设立了________,这是我国近代教育部设立视导制度的开始。
33.初年在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办学上,初步建立了普通学校_________。
34.北洋统治时期,新学制在课程管理上规定:大学实行________制。
35.印度最早的学校是________创办的宗教学校。
36.中世纪________学校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37. ________,教育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38.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________的必然产物,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学校。
39.《拉瓦锡计划》是拉瓦锡拟订的一项在学校中进行________教育,传播技术知识,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教育计划。
40.1623年后,许多非国教派教士接受了弥尔顿的思想,创立了________学校,重视自然科学及外语课程,并用英语教学。
41.近代高等教育中,随着大学发展的需要,通过________授予学位的方式进一步得到发展。
42.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私立学院的地位,对________大学的建立构成重要打击。
43. 1879年,________在华盛顿大学创办了一所附属手工艺训练学校,这被认为是美国综合中学历史的开端。
44.克林顿上台后,提出了教育的________首要任务。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45.学制
46.“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47.毕业会考制度48.教学三原则
49.洪堡德教育改革
50.“学校主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51.简述宋代三次兴动的共同特点。
52.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3.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的规定。
54.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学校系统。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学校也集前两代之大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西周学校包括国学、乡学两类,大学、小学两级。天子设立的大学,以辟雍为中心,南面是成均,是习乐之所。
2.A【解析】此题考查察举的主要科目。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常科和特科。常科通常包括孝廉和秀才两科。孝廉是两汉最经常性的察举科目。
3.A【解析】此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建立郡国学校制度是在北魏时期。
4.C【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一般认为,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5.A【解析】此题考查两宋时期文教的内容。“兴文教”既是宋代治国方针的一部分,又是其文教的核心。
6.D【解析】此题考查明清倡导实学的着名书院。这类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有很大发展。明代最为着名的要属东林书院,清代以漳南书院和诂经精舍、学海堂等书院最有影响力。
7.A【解析】此题考查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类型和主要学堂的名,称。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是我国最早的海军学校。
8.B【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废除的时间。在朝野的共同要求下,清王朝于1905年下诏各省停止科举考试。标志着封建教育管理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9.B【解析】此题考查南京临时教育部成立的时间。南京临时成立后,任命蔡元培为临时教育总长。 1912年1月9日 ,临时教育部成立,开始对清末主义教育行政进行改革。
10.B【解析】此题考查小学教师检定制度。初年,小学老师继续施行清末创建的教师检定制度。分为试验检定和无试验检定。
11.C【解析】此题考查北京大学的改革。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革。这些管理制度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教授治校”。
12.D【解析】此题考查大学院制。蔡元培创立大学院制,目的是要变“教育官僚化”为“教育学术化”。但是,由于受到责难和非议,实行年余即被取消。
13.A【解析】此题考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14.C【解析】此题考查赫尔巴特教学的心理基础。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这就是教育史上着名的赫尔巴特阶段教学,也就是四段教学法。
15.C【解析】此题考查对实科中学的掌握。实科中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但水平和地位与文法学校相比都不高。
16.B【解析】此题考查对公学的掌握。公学和文法学校是英国中等学校的主要形式。但在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古老的“公学”。
17.C【解析】此题考查德国中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在近代德国,中学类型有文科中学、骑士学校、实科中学。而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
18.B【解析】此题考查“心理分析”的沃尔顿学校。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学说物化成了着名的沃尔顿学校。学校的宗旨是将心理分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19. B【解析】此题考查哈佛大学的选修制。埃里奥特出任哈佛大学的校长,着手进行改革,他扩大了哈佛大学的课程范围,设置了丰富的教学科目,并实行了选修制。
20. A【解析】此题考查沃特的葛雷学校。沃特为了实践“葛雷计划”,创办了葛雷学校,教育宗旨就是“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
21. A【解析】此题考查对《民本主义与教育》的掌握。《民本主义与教育》是美国着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其另一部代表作是《学校与社会》。
22.D【解析】此题考查英国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形成的历史。1839年,英国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补助金的分配,并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院。
23.B【解析】此题考查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两元: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实训。是在1969年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下来的。
24.C【解析】此题考查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时间。70年代末,中曾根就指出,现在是朝着21世纪下定决心改革教育的时候了。中曾根上台后,于1984年开始全面改革。
二、填空题
25.刊刻石经26.岁考
27.分科教学28.兴学设教
29.理学30.分级教育
31.劝学所32.视学室
33.分级管理34.选科
35.婆罗门教36.城市
37.人文主义38.社会分工
39.工业40.阿卡德米
41.考试42.州立43.伍德沃德44.七大
三、名词解释题
45.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46. 1912年,南京临时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在这篇论着中,他批判了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47.毕业会考制度是一种地区性的统一考试制度,由教育行政机关对所属中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行统一考试,各科成绩及格才能毕业。.
48.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49.洪堡德教育改革是洪堡德于1808年担任普鲁士公共教育部时,对德国教育进行的一次卓有成效的改革。洪堡德综合继承了费希特和巴西多等人的教育思想,非常注意基础教育的质量,一上任就派17名教师到瑞士专门向裴斯泰洛齐学习。这些教师中包括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等着名教育家。同时,他还邀请裴斯泰洛齐的学生席勒到普鲁士师范学校讲学。这些措施大大改进和加强了师资的培训工作。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师范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像第斯多惠那样在办师范教育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兴办的师范教育为德国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由于抓住了教育发展的关键,洪堡德在短暂的时间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使德国教育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50. “学校主权”是德国州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州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州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
四、简答题。
51.简述宋代三次兴动的共同特点。
答:北宋三次兴动和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振兴官学,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为此,每次改革都试图整顿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制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和科举选才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1)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则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加强培养人才这一环节的作用,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并且,都尤其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2)在改革科举方面,则努力探索如何才能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如何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高低,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如何才能使科举选拔人才与学校育才有机衔接,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3)三次教育改革运动都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宣告终止,但是,这三次兴动确实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完善,在上述诸多问题上的探索和尝试,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52.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1)学区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美国是移家,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社区,在社区里,孩子们往往就近入学,社区又被称为学区。学区有不同的类别,如市镇学区、县学区、城市中的学区和特殊学区等。学区可以制定教育计划,聘任教师、校长、购买教材等。
(2)县和市镇是基层的管理组织。美国实施县管学制和市管学制,县管和市管机构一般设教育。
(3)每个州设置州教育委员会,行使教育职权。州教育委员会是州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它可以任命州教育并确定教育厅的职权范围,作出预算,它可以制定州教育并确定管理和监督的最低标准,它可以制定教学大纲及质量标准等等。州教育的建立,结束了美国教育各自为政和放任自流的历史,使美国教育走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市县和学区的管理被系统化。
(4)联邦只能以民主、自由为首要原则,主要责任是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联邦在教育管理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由1867年的联邦教育署发展为1976年的联邦教育部,联邦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在加强,但从根本上说,联邦仍然坚持了建国初的民主、自由和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原则。
(5)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管理。这一特征最初在学区制中就存在。然而,这一特征的真正形成主要由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的职业化。它的确立则以《史密斯一休士法案》、《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颁布为标志。社会团体参与教育管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五、论述题
53.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的规定。
答:《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1)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教育,兼理笔墨收支等项事宜,并兼充教员。学生在60人以上可置正教员或副教员。登记账目、照料杂务,须置司事一人。
(2)中学堂设监督一人,统辖全学人员,主管一切教育事宜。下设教员若干人,分教各科教学;掌书一人;文字一人,专管学堂往来文牍;会计一人,负责学堂的款项出入;设庶务一人,管理学堂的各项杂务。
(3)高等学堂韵最高领导是监督,统辖全学人员,主持全学教育事务。正副教员及掌书官均听命于教务长,文案、会计和杂务官均听命于庶务长,监学、检查官均听命于斋务长。
(4)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设总监督,总管全堂各分科大学事务。总监督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
(5)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正教员、副教员、监学、附属小学办事官、小学教员、庶务员,由监督主持全学事务。优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务长、庶务长、斋务长,以及中学办事官、中学教员、小学办事官、小学办事员。
(6)实业学堂分高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各级实业学堂的组织管理办法基本上依照同级普通学堂或师范学堂的办法管理,但实业学堂设有实验场等,事务繁杂,可酌情增置委员司事办理。
54.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
(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