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小平
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它不仅实现对小学数学的承接,同时能为高中数学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传统应试教育以及数学思维模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愈发显著,故此为提高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真正地发挥好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是现阶段初中教育工作者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实现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培养方向
简单来说,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中国教育已经步入到“核心素养”的素质教学时代,因此面对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教育体系,为保障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依托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成为了现阶段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其中,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方向如下。
(一)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层次性
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必须以新课改下新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延伸教学内容的相关关联知识,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稳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也可以结合传统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式,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欲望,使其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比如,中学数学教师们在讲解特定的数学教案时,首先应摒弃传统“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度,保障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求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然后同学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而引导出与自身结论或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的同时,也保障了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目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加强学生对课题的学习、复习、总结的重视程度,同时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们还要保证所选习题具有显著的代表性,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强化中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逻辑性
由上述可知,将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传授给学生是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而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提高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与其它科目相比,数学学科的逻辑性相对较强,因此针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能力,而这也是学生数学素养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在开展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导致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定义无法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此,为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师们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需对课堂知识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完善课堂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中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应用性
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水平,加强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力度,是培养数学思维最为关键的教学手段之一,这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提高学生数学技能的训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数学学习技能。从目前来看,数学教师们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对中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的训练。第一,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数学知识;第二,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的重视程度,以期采取相关有效的教学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其三,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则应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为有效地解决当下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各教育单位需定期对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从而在提升他们数学教授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对于数学概念演变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进而不仅保障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的数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为学生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模式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筛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也给数学学科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选用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均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在进行小组学习过程前,教育工作者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等。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分析适合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状况的发生,真正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的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为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创建,旨在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于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小组创建过程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并以“以人为本”和“均衡原则”为基准,合理地进行数学小组划分,使各小组大体处于均衡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为保障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各个成员之间还需有明确的分工,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规避将所有问题集中到某一人或某几人的状况发生,让学生们在锻炼的同时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引导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学习绝不是一个将简单的道理和干巴巴的知识让学生去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学生智力、情感、社交、身心全方位投入,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保障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们更加灵活地通过实践掌握为人处事及学习的科学发展方法。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充分发挥,初中教育工作者需加强对学生教学方法引导,具体措施如下。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教育工作者可在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之前,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后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将原本单一、枯燥、抽象的教材知识直观、形象地演绎出来,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来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障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其教学目标有一点是让每名学生都能自己证明这一定理,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一般是利用自己掌握的面积计算公式证明这一定理,还有些学生是通过观察图形这种几何方法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而老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某一特定标准或是随机的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学生通过共同的努力证明这一定理,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证明方法,这样合作有助于学生整体对勾股定理证明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反映出基础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初中数学作为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使其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静文.浅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高中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为例[J].学园,2016,10(05):105~106.
[2]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22(02):32~33.
[3]于传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121~124.
[4]石大维,李成玉.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C].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8:11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