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底渗晶防水施工方案
一、本工程特点
××××工程基底防水工程施工的特点在于:
1、基础及底板工程为分部位陆续施工,因此,基底防水工程不可能是整体一次性施工,只能分部位先后施工,存在有先后施工的防水层相互衔接的问题。基底防水施工的具体实施过程将分为五步进行:第一步,首先进行第1作业段(基坑西北部)的施工;第二步,间隔若干天以后进行第2作业段(基坑南部)的施工;第三步,再间隔若干周以后进行第3作业段(基坑东北部)的施工;第四步,再间隔若干周以后进行两段南北向后浇带部位的施工;第五步,再间隔若干个月以后,最后进行东西向后浇带部位的施工。
2、各部位的基底防水施工条件存在明显差异。
从季节条件看:第一、二步施工是在秋冬之交进行;第三步施工将在冬季进行;第四步施工将在春季进行;第五步施工会在经历了雨季以后进行。
从作业面条件看:第一、二、三步施工时,作业面是开敞的,大面积的;第四、五步施工时,作业面是条带状的,处于后浇带钢筋网的下面,防水施工必需在有障碍的条件下进行。
3、防水层以基底混凝土垫层作为基层,在无上覆保护层的条件下承受钢筋混凝土施工冲击。
本工程的上述特点,是制定本施工方案的基本出发点。
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根据设计院建议,经建设单位确认,本工程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以下简称为“渗晶”)作为基底防水材料。
渗晶是德国化学家 Lauritz Jensen(劳伦斯·杰逊)在解决水泥船渗漏水的实践中于1942年发明的,英文名称是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materials,缩写为CCCW。它是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石英砂为基材,添加带有活性功能基团的化学复合物制成,以粉状产品供应市场。渗晶的作用原理是:其所包含的活性化学复合物质可以溶于水分渗入混凝土的内部孔隙,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胶体氢氧化钠、水化硅酸钙和硅酸镁结晶物,充填在混凝土的内部孔隙中封闭毛细孔,形成一定厚度的密实防水层。据资料记载,当结构产生细微裂缝时,尚未完全溶解的活性化合物还会继续发生反应,再次生成胶体修复裂缝;渗透结晶物经多年以后还能被激活而生长出新的渗透结晶物;所生成的不溶性胶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最深可达300mm;失水胶体遇水后还会膨胀起来充填孔隙。
关于渗晶的用法,国家标准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第3.1.1条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粉状材料, 经与水拌合可调配成刷涂或喷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浆料;亦可将其以干粉撒覆并压人未完全凝固的水泥混凝土表面”的表述。
三、基底渗晶防水施工方案
1、本方案依据下列文件制定: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208-2002 《地下防程质量验收规范》
GB18445-200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及其于2011年3月22日通过审查的修订稿
2、第一、二、三步基底防水施工作业采用干粉撒覆方式实施,具体做法是:在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喷粉器将渗晶粉均匀喷布在尚未初凝的垫层表面,使其湿透并随即将其拍压平整,完成作业。
在作业中,以四个人组成一个防水施工小组,其中防水工2人,分别负责喷布作业和物料输运、充填等;另有混凝土工2人,负责喷布前后作业面的拍压整平。
确定采用这一施工方案的原因是:
a.适应冬季施工的季节特点,使用粉剂而不是涂料,能避开在冬季使用非反应型防水涂料的禁忌,并确保防水工程的质量。
b.避免手工撒布不均匀造成局部粉料偏少导致防渗性能不足,也避免按常规做法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向垫层表面抛撒浮粉,容易被底层钢筋阻隔而造成局部缺粉,或是在浇筑过程中被混凝土推走渗晶造成局部失粉的质量通病。
c.渗晶与垫层结为一体,在使垫层成为不透水垫层的同时也是渗晶层融入垫层,而增加了防水层的强度,不容易在后续的钢筋施工中发生损坏。
d.这一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质量,并且防水施工周期融入了垫层施工周期,垫层一硬化即可以进行底板钢筋绑扎作业,大大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
按照这一方法施工,在形成一个不透水垫层的同时,还会在垫层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包含比较高活性化合物浓度因此反应并不充分的构造层。根据渗晶的作用机理,当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遇有地下水入侵时,地下水流经垫层特别是流经垫层上表面的这一构造层时,会溶带着活性化合物渗入基础底板,从而发挥止水效力,增强底板抗渗效果。
参照GB18445标准修订稿第7.2.2.2条,渗晶的施用量确定为1.5kg/㎡。考虑渗晶的容重为1000 kg/m³左右,确定渗晶撒覆层的厚度为1.5mm。
3、第四、五步基底防水施工作业采用喷涂方式实施,具体做法是:喷涂防水层的作业安排在绑扎后浇带纵向钢筋之前进行。首先仔细清理位于后浇带钢筋下面的增强垫层的表面,然后将渗晶防水涂料喷涂在垫层上,待喷涂层达到强度后进行绑扎后浇带纵向钢筋和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作业。
在喷涂作业中,以两个人组成一个防水施工小组,除共同完成搬运工作,进行作业准备外,其中1人负责喷涂作业,另1人负责控制机械,搬运管道等。
确定在这两步施工中改用这一施工方案的原因是:
a.它们都不会被安排在冬季实施,不再有环境温度禁忌。
b.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施工早已结束,后浇带中上下两层横向钢筋会对防水施工形成妨碍,使用喷涂方式有利于克服钢筋的阻碍,特别是避开底层钢筋的阻隔,确保敷设均匀。
c.喷涂方式有利于对后浇带两侧板底角隅部位加强敷设防水层,有利于加强分阶段进行防水施工时结合部位的衔接效果。
参照GB50208-2002规范第4.4.3条关于将渗晶用于防水等级为1级的防水工程时,防水涂料的厚度应≥0.8mm的有关规定,并参照施工惯例,确定渗晶喷涂浆料的配合比(容积比)为CCCW:水= 5:3,喷涂层的厚度为1mm。
四、CCCW干粉撒覆作业的施工工艺
1、施工及劳动保护机具装具:干粉喷洒器1具;防尘口罩4个;风镜4个;胶靴4双;橡胶手套4双。
2、施工工艺:
a.混凝土垫层施工,直到至少在位于下风位置的局部完成垫层混凝土的振捣及整平作业。
b.从已完成垫层施工的一个角部开始,以退行方式在平整的垫层表面进行渗晶喷布作业。
c.由1名混凝土工跟随喷布工,负责把即将进行喷布作业的垫层表面拍压整平;另1名混凝土工离开正在进行喷布的作业面一定距离,负责成活作业面最终的拍压整平作业。
3、质量控制要点:
a.在喷布开始阶段对渗晶撒覆层的厚度进行检查,达到施工方案要求,然后以此为样板,靠颜色控制撒覆层的厚度及均匀性。
b.保持喷布作业面距喷布工有1~3m距离,避免在尚未拍压平整的作业面上喷布影响撒覆层的均匀性,也避免喷射过远造成粉料成分分离影响其均质性。
c.对最短边长度不超过5m的基底留坑,在坑沿上方进行喷布作业,不必下到坑底,以避免影响坑壁垫层质量。对最短边长度超过5m的基底留坑,应下到坑底进行坑底喷布作业,以确保防水质量。对坑壁的防水作业仍然在坑沿上方进行。为确保坑壁斜面喷布作业质量,坑壁斜面的喷布作业应进行两次,每次喷布厚度控制在1mm以内。
d.对成活作业面进行最终的拍压整平作业时,应该以拍压为主,减少拖拉推压,以免对渗晶撒覆层的均匀性造成不良影响。
e.必须在垫层完全硬化后满24小时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五、CCCW浆料喷涂作业的施工工艺
1、施工及劳动保护机具装具:200升敞口拌料桶1个;计量筒1个;喷涂机1台;橡胶手套2双。
2、施工工艺:
a.基层清理:用钢钎、铁锤等工具清理垫层以及两侧防水板侧边上的浮浆、返碱、土石等附着物;遇有肉眼可见的明显裂缝时,应扩凿成宽20深10的U型槽;遇有油污时应凿除污染层。然后,用高压水配合钢丝刷冲洗基层至洁净无杂物无油污。
b.基层修补:对垫层上清理后出现严重不平整部位,用1:2水泥砂浆局部填塞,抹平。
c.浆料制备:按作业需要量,使用计量筒将渗晶粉料渐次倒入拌料筒,磕净,然后使用同一计量筒按倒入渗晶粉料筒数的60%装盛清水渐次倒入拌料筒,随后用人工进行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搅拌均匀。完成搅拌的浆料必须在30分钟以内全部喷完。
d.实施喷涂:喷涂分两遍进行,喷涂的部位包括后浇带的底板及两侧防水板的侧壁。对于底层钢筋的下面特别是位于底层钢筋下面的后浇带两侧底角处,应将喷嘴伸到底层钢筋以下实施喷涂以避免出现喷涂死角。对后浇带两侧底角处,应在完成了两遍喷涂以后再加喷一遍。每一遍喷涂过程中都必须注意喷涂面的接槎部位,不得出现甩槎漏喷。
3、质量控制要点:
a.实施喷涂作业前应仔细进行基层验收。基层处理不合格时必须认真处理直到合格。基层处理完全合格并且无明显积水后才能进行喷涂作业。
b.实施喷涂作业时环境温度不能低于7℃,并应妥善安排作业时间,使作业面不会处于阳光暴晒之下,喷涂层未硬化前不会遭遇雨水冲淋浸泡。
c.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控制浆料的配合比,并在投料后迅速搅拌均匀,特别注意桶底周边的边角处不能残留干粉。
d.第二遍喷涂必须在完成第一遍喷涂后且涂层手摸硬化以后才可以进行。第二遍喷涂使用的浆料可以比第一遍喷涂时略稀,但必须增加喷涂的细密度。
e.全部喷涂作业完成后,应在满24小时以后尽快安排后浇带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并在完成了后浇带钢筋绑扎作业后尽快浇筑混凝土。
六、质量控制及验收
1、材料的质量控制
a.不使用超过或临近超过有效期的产品。
b.产品的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应该完整、齐全、有效。
c.进场材料应密封存放在干燥场所,避免遭遇水汽侵渗浸淋。
d.根据GB18445标准修订稿第8.1.2条规定,“…连续生产,同一配料工艺条件制得的同一类型产品为一批。防水涂料和防水剂产品5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亦作为一批。”检验项目执行GB18445标准。
2、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a.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b.严禁在雨雪天或有五级及以上大风的气候条件下施工。
3、施工安排中的质量控制
a.合理安排工期,确保防水施工作业避开雨雪及大风天气,并且在完成防水施工以后直至被混凝土浇筑覆盖之前不遭受雨雪侵害。
b.科学组织施工,确保作业所需渗晶粉料满足用量需求,并就近放置方便向作业面运送;确保施工机具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施工过程连续顺畅。
c.统筹安排后续施工,尽量缩短防水层被钢筋混凝土底板覆盖之前的暴露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其被钢筋混凝土底板覆盖之前受到不利环境侵害影响防水效能。
4、质量验收
基底防水施工作业面将很快被钢筋绑扎所覆盖,并被混凝土浇灌彻底隐蔽,因此,防水层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必须提高效率,及时进行。
质量验收依据下列国家标准规范执行: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施工中应加强并完善各种现场检查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施工检验记录。
施工作业面终凝后由项目部组织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于当日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