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学生进入新高考模式后的一个选择是“弃考物理”,原因无他,物理难学。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会选择物理,广大家长和考生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这一趋势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是相当不利的,物理学科是众多理工学科的基础所在,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有识之士都发出呐喊,要求主管部门设计出更加科学而合理的髙考模式。从物理教师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期待相关部门快速做出回应,只能在教学中做出调整,分析物理难学的原因,对症下药优化我们的课堂,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物理。
―、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
客观来讲,高中阶段的毎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难点,物理难,生物、化学、地理也是如此。那是谁妖魔化了物理呢?归根到底应该还是我们的曰常教学。物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强调体系的学科,对学生而言,一旦某一个模块掌握得不够扎实,很可能拖累整个知识结构的建构。这一点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差别,比如学生的动能定理没有学好,那么他对整个能量体系的认识就存在缺失,他们在处理一些综合的电场问题、电磁感应问题时,肯定就少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盲目地追赶进度,而教学是以章节为结构推进的,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时目光会集中于某一孤立的章节,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降低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造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一旦做作业,就会将公式表放在边上,一边做作业,一边翻看公式,选择对应的公式进行套用,这样的机械套用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造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二、物理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针对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优化物理教学的策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瞄准基础,降低起点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把握。比如受力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学生如果没有形成很好的习惯和意识,将严重干扰后续内容的学习。受力分析将贯穿于学生整个髙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当学生在学习圆周运动时,他们要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当学生要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他们需要通过受力分析明确合外力做功情况;当学生要研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时,学生需要用受力分析明确各个力的存在,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更要能降低学习的起点。这一点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安排作业时直接将高三的模拟题让学生来处理,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困难的,这无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2.研究课标,明确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研读课程标准,要用新课标的思路来指导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当前,与新课标匹配的教材尚未投人使用,我们依然采用老版本的教材来教学,这时更要结合新课标来重新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分析,要彻底明确新课标体系下的知识结构和相关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核素养是新课标制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研究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要尝试用最新的理论来建构课堂,从而让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联系实践,关注探究
物理教师务必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依托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如此学生将更加直观而生动地对知识产生认识和理解。而且,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也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科学探究依然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效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将全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他们的思维也将由此而获得发展,实验探究能力也将得到针对性地提升。
综上所述,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物理教师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智慧来分析当前的新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来优化课堂,提升课堂品质,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