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32年10月,当时的教育部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将有关科学教育的内容纳入( C )(1936年更名为“社会与常识”)课程当中,在国家层面上确认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体系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单选题 (3 分)
A.格物与致知
B.常规与习得
C.社会与自然
D.测量与科学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这一时期强调分科教育,主张让所有人都学会基本原理、概念等,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 A )时期。单选题 (3 分)
A.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
B.作为探究取向的科学时期
C.综合课程
D.科学的大众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于2012年10月颁布,该《指南》强调儿童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 B )
单选题 (3 分)
A.科学认知
B.数学认知
C.常识认知
D.心理认知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这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 )单选题 (3 分)
A.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B.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
C.提升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
D.加强学前儿童的科学氛围
5.以下不是儿童朴素理论基本观点的选项是( D )单选题 (3 分)
A.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的性质
B.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发展的特点
C.儿童同伴群体之间形成了朴素理论的“科学共同体”
D.儿童的科学认识必须要经过大人的指导
6.以下哪一点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D )单选题 (3 分)
A.在教育目标上,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B.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C.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
D.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7.对于科学的定义,有多种角度,但以下哪个从来没有成为过阐述科学定义的角度( A )
单选题 (3 分)
A.科学是对未知的敬畏
B.科学是探究过程
C.科学是态度价值观
D.科学是知识体系
8.强调“科学和工程实践”“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等内容的是( C )国的科学教育体系。
单选题 (3 分)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挪威
9.我国机构化、制度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肇始于( A )单选题 (3 分)
A.清朝末年
B.初年
C.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提倡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选取教育内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课程体系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是( B )单选题 (3 分)
A.陈鹤琴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张宗麟
11.日本2018年出台了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新纲要延续了原有大纲对教育内容所做的划分,其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领域是( D )单选题 (3 分)
A.人际关系
B.健康
C.表现
D.环境
12.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四类本能、兴趣或冲动,其中( B )方面的兴趣与儿童科学教育密切相关。单选题 (3 分)
A.谈话或交际方面的兴趣
B.探究或发现东西方面的兴趣
C.制造东西或建造方面的兴趣以及
D.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
13.狭义的科学指的是( D )单选题 (3 分)
A.工程科学
B.社会科学
C.现代科学
D.自然科学
14.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 A )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单选题 (3 分)
A.已有科学认识
B.自我观察
C.成人指导
D.核心经验
15.( C )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已有科学认识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他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感知、观察乃至动手操作,完成对科学的探索与发现。单选题 (3 分)
A.马卡连科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此纲要规定幼儿园继续采用分科教育模式,设置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六科。(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17.2007年7月8日至12日,在澳大利亚帕斯市召开的有世界50个国家1000多名科学与技术教育工作者参加的“世界科学与技术大会”并发表了《科学与技术教育帕斯宣言》 (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18.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列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进入“科学领域”课程阶段。(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19.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又称为“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时期。(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0.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仅可以跟随发展,不仅可以和发展齐步并进,而且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发展中引起新的形成物”(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1.儿童朴素理论认为基于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理论的“概念转变”的策略,是围绕“日常概念”与“利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展开的。(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不需要成人的引导、支持和帮助(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3.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通过感官的观察来摄取外界信息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4.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进行的科学学习比较浅显,科学探究比较简单,就不能苛求他们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具备应有的态度、品质等价值观。(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6.科学教育就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7.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8.美国在1996年发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就特别指出,学校,包括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质”的人。(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9.美国学者乔·米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时代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他在“当代情景下”定义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30.陈鹤琴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并就以此为基础的“五指活动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三、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1.简述科学的本质与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简答题 (7 分)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4.认识带有表面性,片面性。
32.简述美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简答题 (7 分)
美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而是重视教给学前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强调教师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不仪包括认知体系,还包括探索过程和科学活动所持的价值观。认为,如果只教儿童知识,不重视科学探索过程和技能的培养,就会使儿童只会享用知识,不会发现和创造知识。如果忽视对科学正确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会影响儿童对科学的信仰与热情,以及从事科学活动的道德标准。所以,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立体地进行科学教育,才能使儿童真正掌握科学。强调学前儿童自身兴趣的作用,让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了解和认识周围环境。因此,学前儿童的个别的科学探索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作少量的指导,培养和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并伴有少量的有计划的小组和集体探索活动。注重环境的创设和实验用的各种材料的准备,为学前儿童提供观察和接触大自然的充分机会。
四、理论知识应用(分析)题(本题11分)
33.试结合儿童科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儿童的科学朴素理论。简答题 (11 分)
很多研究发现,很小的婴儿对外部世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系统看法,学龄前儿童能区分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心理世界,并对这些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机制,能依据这三个不同领域中各自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因果推理。这些早期的“朴素理论”是幼儿用以解释周围环境的知识框架和基础结构。儿童的“朴素理论”可以增加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心,降低事物的不确定性。研究者把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这种观点强调了领域的特殊性,强调了知识经验的作用。研究结果使得人们对婴幼儿的能力重新评价,更加深切地关注婴幼儿究竟知道些什么,人类自身生命早期的潜力有多大。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谢弗认为,儿童拥有与成人很不一样的思想和认识,在不断生成、验证和修改有关世界的理论过程中,儿童的认知会得到发展。婴儿自出生起就能理解某些类信息的能力,但这些先天固有的知识需要真实的经验来建构对现实的认识,在理解世界怎样运作时,婴儿如同科学家一样,首先设想出一些以此有关的概念或“理论”,然后不断地验证和修改这些理论,直至形成的心理模式与客观现实相似为止,儿童的知识被组织为一种内聚的、具有解释机制的系统,这就是儿童的朴素理论。威尔曼和格尔曼认为,“朴素理论”是指人们对某一组信息、事物、现象等日常的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兴趣、好奇、好问”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方面的目标。单选题 (3 分)
A.科学情感与态度
B.科学方法与能力
C.科学知识
D.科学经验
2.“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这是哪个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 )单选题 (3 分)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3.“引导学前儿童在操作、探究中发现并理解三脚架稳定的特性”,该活动目标表述是从( )的角度?单选题 (3 分)
A.教师
B.学生
C.幼儿园
D. 教育行政机构
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属于( )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单选题 (3 分)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5.“预测与推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方面的目标。单选题 (3 分)
A.科学情感与态度
B.科学方法与能力
C.科学知识
D.科学经验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为科学探究和( )两大维度,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做了进行了进一步分解。单选题 (3 分)
A.科学认知
B.科学实验
C.数学认知
D.数学训练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不包括哪一项( )。单选题 (3 分)
A.科学态度
B.科学方法与技能
C.科学知识
D.科学思想
8.《纲要》和《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分别暗含在《纲要》的内容与要求 和《指南》的( )部分。单选题 (3 分)
A.前言
B.后记
C.教育建议
D.附录
9.在《纲要》和《指南》中多处强调“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季节变化和常见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和影响”等,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的特点单选题 (3 分)
A.生活性
B.日常性
C.常规性
D.环境性
10.夏天雨季,突降暴雨,学前儿童立即被下雨所吸引,雨后地面出现小水洼,蚯蚓钻出来了,树叶挂着露珠.......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暂停了原本准备的课程教学计划,而是与儿童一起观察雨并进行引导教学,这体现了科学教育课程的( )特点.单选题 (3 分)
A.突发性
B.偶然性
C.生成性
D.启蒙性
11.大班科学活动《地下的秘密王国》的目标表述为:(1)观看森林冬景图。(2)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请问这个目标表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单选题 (3 分)
A.混淆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B.目标表述不清晰
C.目标表达没有从儿童视角
D.目标的制定没有体现年龄适宜性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学前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来获得有关的经验与体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水平的( )概念。单选题 (3 分)
A.关键核心
B.初级科学
C.认知探索
D.基本认知
13.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通过( )来摄取外界信息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单选题 (3 分)
A.感官的观察
B.成人的教导
C.丰富的媒介
D.自身的思维
14.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培养具体包括保护与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 )单选题 (3 分)
A.求知欲
B.观察力
C.认知能力
D.好心态
15.美国学者乔·米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时代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定义的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单选题 (3 分)
A.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科学本质)的理解
B.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科学知识)的理解
C.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
D.对科学发明的理解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1932年,我国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诞生了。(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17.1949年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借鉴美国的模式进行了改革。(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18.儿童虽然有其独特的心理与思维发展水平,但其学习与建构科学的过程与结果具有成人的特点。(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19.光、影、颜色等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物质科学”内容。(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0.在1952年3月与7月分别颁布实施《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中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定为“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1.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湖泊等地貌景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以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都是学前儿童感兴趣也应该学习的科学内容。(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2.学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其思维发展程度决定了他们也可能获得抽象理论水平的科学概念。(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科学教育中最下位、最切近的目标,比较具体。(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4.学前儿童获取科学知识与经验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前儿童抽象水平的科学概念(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5.孩子自出生就不断地与周围世界直接接触,已感知了不少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已从自身的周围环境中自发地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经验。(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6.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生活性,强调课程内容源于、高于进而回归学前儿童的生活,这就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生活性特点。(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7.科学性与启蒙性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原则。(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8.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是3-4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29.表述教学活动目标一般有两种方式:从教师角度表述和从学前儿童角度表述。(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30.除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科学教育内容,幼儿园和家庭一日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偶发生成的科学教育契机,教师要敏感关注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促进学前儿童科学学习,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随机性特点( )判断题 (2 分)
A.对
B.错
三、问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31.儿童科学教育中包含哪些需要培养的能力与方法?简答题 (7 分)
32.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目标是:简答题 (7 分)
四、理论知识应用(分析)题(本题11分)33.从历史发展和国际范围来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有哪些新变化?
简答题 (1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