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49:44
文档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2021·浙江湖州市·中考真题)向前行的小龙虾[意大利]詹尼·罗达利1)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们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2)“儿子啊,
推荐度:
导读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2021·浙江湖州市·中考真题)向前行的小龙虾[意大利]詹尼·罗达利1)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们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2)“儿子啊,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

(2021·浙江湖州市·中考真题)

向前行的小龙虾

[意大利]詹尼·罗达利

1)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们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

2)“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回到你原来的那个样子吧,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

3)他的哥哥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冷笑。他父亲严肃地站在那里,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

4)小龙虾爱自己的家人,但他觉得自已完全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他拥抱了母亲,对父亲和哥哥们说了再见,就出去闯世界了。当他从一群青蛙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围坐在睡莲叶上,闲言闲语地聊起来。

5)“世界真是颠倒了,”一只青蛙说,“你看那只龙虾,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我错了。”

6)“再没有什么尊重可言了。”另一只青蛙说。

7)“啧啧,啧啧。”第三只青蛙说。但小龙虾用他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行走。当他走到一个地方时,他听到一只很老的大龙虾叫他。大龙虾独自一人呆在一块石头旁边,一副很伤心的样子。“早上好。”小龙虾说。

8)老龙虾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才说:“你认为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我终生孤独,其他龙虾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愿意跟我说话。现在你还来得及,请听我说:接受事实,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给你的这个建议的。”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

9)小龙虾向老龙虾告别后,又继续他的旅程。

10)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

(选自《美文》2021年第一卷,陈荣生译)

[注释]詹尼·罗达利: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6.在下面空白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概括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7.画横线的句子看似重复,但重复中有变化。请推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8.在讨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重音时,同学们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赞同哪一种?写出理由。

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

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

9.“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内涵。

【答案】

6.(1)哭求(2)命令,威吓(3)嘲讽

7.画横线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人物的身份、语气不同。妈妈说“像你哥哥们那样”,是教:以情动人,父亲要求“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是以势压人;老龙虾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语重心长。这意味着小龙虾的“向前行”,是离开家人、违抗权威、改变现实,反映了小龙虾受到的阻力和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巨大的,突出小龙虾 “向前行”的勇气和决心。意思相近的句子重复出现,特别是“像……那样”这一句式的重复,还在表明,阻力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传统的、固执的观念。

8.示例(1):我选A.重读“想”,说明老龙虾只是有过“教龙虾向前走”的念头。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所以,重读“想”,可突出这种对比的意味。

示例(2):我选B.重读“教”,表明这位同学读懂了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小龙虾的“向前走”,是亲身实践,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而文中没有交代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只是说“教龙虾向前走”,我认为作者这样写,就是要让读者体会二者间的区别。重读“教”,意味深长。

9.示例: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错误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工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才是最可怕的。作者关心的,是人们把自己的生存现状看做理所当然,还是学会思考其他可替代的选择?,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想要通过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孩子带去自由,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示例: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对小龙虾“向前行”的美好愿望和对它的赞扬。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只要像小龙虾一样,亲自实践,保持勇气,坚定信念,就应该得到祝福。

【分析】

6.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结合第2段 “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回到你原来的那个样子吧,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归纳答案:哭求。

2)结合第3段“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归纳答案:命令,威吓。

3)结合第5段“世界真是颠倒了,一只青蛙说,你看那只龙虾,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我错了”,第6段“再没有什么尊重可言了”,第7段 “啧啧,啧啧”,归纳答案:嘲讽。

7.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第2段“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这是母亲以母爱以亲情打动小龙虾。

2)第3段“他父亲严肃地站在那里,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这是父亲在命令小龙虾。

3)第8段“老龙虾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才说:你认为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我终生孤独,其他龙虾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愿意跟我说话。现在你还来得及,请听我说:接受事实,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给你的这个建议的”,可见,老龙虾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语重心长。所以,画横线句看似重复,实则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这体现了小龙虾受到了来自于传统的、固执的观念的阻力,但小龙虾没有放弃,突出小龙虾 “向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想”,是一种念头,并不一定付出行动。文中的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结合第1段“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可见,小龙虾已经在做这件事,重读“想”,是把“想和做”进行对比,突出小龙虾付诸行动的勇气。

2)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教”,能体现出老龙虾愿意付出行动去教小龙虾前进,但文中并没有写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这个动作,而第1段“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可见,小龙虾是自己偷偷地练习,偷偷的实践这一动作。这样写,还是突出小龙虾付出了行动,让学生读懂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

9.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结合第10段“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可见,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是作者对小龙虾“向前行”的美好愿望和对它的赞扬。结合第8段“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可见,小龙虾本身是坚持的,所以,他的行为是对固步自封行为的否定,带有改变,带有叛逆的意味。对于新事物,我们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应该在实践中得到结论,在事实中得到论证。在以后的路途中,小龙虾还会遇到阻力,遭到否定,但是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结论。对这种实践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祝福、给予支持。

(2021·浙江绍兴市·中考真题)阅读《镇堂之宝》,完成下面小题。

镇堂之宝

揭方晓

归源村,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村口有家药堂,名叫“德济堂”,在这里已传了三代,代代医术高超,又不欺穷谄富,村民们视之如亲似友,不当外来户看。

德济堂现在这位掌柜名叫陈须浮,尽得祖辈真传,三根手指轻轻一搭,便知病人阴与晴、圆与缺,拣几样自己炮制的中药,吩咐病人拿水一煎,只几天必定药到病除。

这德济堂有些古怪,至少在陈须浮儿子陈小浮看来是。古怪之处就在神龛上面不供奉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天下公认的中医祖师爷,也不供奉陈家列祖列宗,却只供奉一只白铁皮盒。铁盒还上了锁,黄铜钥匙一直挂在陈须浮腰上,无论寒暑、夜昼,须臾不离身,他人根本甭想摸一下。

问及白铁皮盒里装了什么,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不过,若问起自家祖上从哪里来,这神一般的医术又打哪里起,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据陈须浮介绍,陈家祖上居住在遥远的建昌府,一个古老的地方。那里中药炮制技艺特别有名,上下游产业聚合而成的药帮,人称“建昌帮”,其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药技流传赣闽四十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

后来,由于战乱,建昌府老老少少,特别是药帮中都外出逃难。陈家祖先是建昌药帮中数得着的大户,遣散众婢仆及学徒,金银细软啥都没带,只带了豚刀和雷公创这两样中药饮片加工工具,以及那个号称镇堂之宝的药,千里奔逃,来到归源村。从此世居于此,用祖上传下来的医术及中药炮制技艺,混口饭吃,转眼就是百十来年。

豚刀及雷公创,陈小浮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就跟它们打交道。豚刀亦称建刀,体重、把长、刀面阔大、刀口线直、刃深锋利,适合切制根及根茎、藤木、果实、全草等类药材,包括各种规格的片、段、丝、块。雷公创又称药刨,适合创制长、斜、直、圆各形薄片或厚片,刨片片形均匀美观,片张可大可小、可厚可薄,省时省力。

用刀,是最考验药工手艺的。有一回,陈须浮酒后兴起,当众表演了一次“刀功”。只见他右手抓起一把硬如木柴般的中药,塞进豚刀之口,左手操刀,飞一般地上下切之。没几下,刀前的箩筐里便铺了一层薄薄的药片。陈须浮随手抓起一把,迎风扬去,那药片,竟如飞絮般,在空中飘飘扬扬,半天才堪堪落回箩筐里。

陈小浮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从此沉下心来,勤学苦练,寒来暑往间,各种技艺突飞猛进,隐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陈须浮打心眼里高兴。

老人,仿佛都有预知百年之事的能力。这不,一天晚饭后,陈须浮突然叫住了陈小浮,告诉他说,自己腰上的这把黄铜钥匙,可以打开那神龛上的白铁皮盒。只是,须得等自己百年之后才能打开,历代陈家人都是这规矩,不可破。

陈小浮觉得好好地说这话太不吉利,将父亲好一通埋怨。不料第二天早上,陈须浮竟然真的没有醒过来,如同睡着般,无疾而终。含泪料理完父亲后事,陈小浮拿过父亲那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颤抖地打开那个白铁皮盒。里面无他,只一个鼓鼓囊囊的黄纸包,如寻常中药般。再打开那黄纸包,黑乎乎的一堆,鼻子凑上去一闻,土腥味扑鼻。

陈小浮瞬间明白,这肯定是自己祖上从建昌府向南奔逃时,从脚下抓的一把家乡的泥土啊。泥土如药,治相思。“家乡之土”不正是天底下最好的一味中药吗?

多年以后,当陈小浮躺在太师椅上,惬意地唱着戏曲段子,两岁大的孙子爬到他身上,指着神龛上那白铁皮盒,问那里装有什么时,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任宝贝孙子怎样撒娇,也缄口不语。

风,穿堂而过。陈小浮腰间那把黄铜钥匙碰到桌沿椅角,哗哗作响。

10.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故事线策略    (1)从“悬念→结局”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

____________→镇堂之宝的来历→____________    运用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境策略    第段: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

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2)揣摩加点词“吝啬”“慷慨”在语境中的意思。___________

关注重复策略    第段: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

第段: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    (3)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

10.“必读社”网站将本文推荐给读者,评论区留言中,大家认为这篇小说能反映社会生活,内涵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小题1】    (1)镇堂之宝是什么;    理解“镇堂之宝”的意义/“镇堂之宝”原来是家乡之土。    (2)“吝啬”指陈须浮对“白铁皮盒子里有什么”的回答过于简单笼统,知道详情却遵循家规不予细说。“慷慨”指陈须浮对家族和手艺的来源介绍详细具体、内容丰富,乐意细说。(意对即可)    (3)重复部分描写了陈家父子回答“白铁皮盒里装有什么”时的态度(表情)与答案,两者的高度一致,既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回环,也暗示出父子间的一脉相承,反复的内容也能加深读者对“镇堂之宝”的思索。(意对即可)    

【小题2】总体说明:根据文意,理解“镇堂之宝”的意义与陈须浮的形象,进而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分。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能形成有意义的关联,将理解上升到社会意义层面。

示例: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医药世家的故事。陈家人把“家乡之土”当作“镇堂之宝”,供奉在神龛上,既表达了他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也寄托着前人对后代能牢记本源、传承家风的愿望。小说塑造了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中医形象,介绍了“建昌帮”的历史与影响、中药加工工具、中药加工技艺、药材等,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小说旨在引发读者对“乡土情结”“中医文化”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思。

第二层级:思维较深入,理解问题较全面,但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关联。

示例一:“镇堂之宝”其实就是“家乡之土”,是陈家供奉在神龛上的、逃难时也不忘带上的世代传承的宝物。“泥土如药,治相思”,这“家乡之土”代表着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后代的希望。不忘家乡,牢记本源,或许是陈家中医药世代流传的原因。

示例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医世家的故事,陈氏家族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制药手艺代代传承,体现了他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坚守。小说还介绍了“建昌帮”的历史与影响、中药加工工具和技艺、药材等,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示例三:小说讲述了陈家人把“家乡之土”作为“镇堂之宝”代代传承的故事,表达了陈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小说也写了陈家几代医术高明,制药手艺高超,展现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第一层级:思维较肤浅,理解角度较单一。

示例一:小说讲述了“镇堂之宝”的传承故事,表达了陈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示例二:小说塑造了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中医形象,写了陈家人对中医药手艺的传承。

【分析】

10.

(1)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读文可知,本文前四段记叙的是德济堂神龛上面不供奉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天下公认的中医祖师爷,也不供奉陈家列祖列宗,却只供奉一只白铁皮盒。别人问及里面是什么,陈须浮说是药,是镇堂之宝。这就设置了悬念:镇堂之宝是什么。

第二空:第十二段记叙的是陈须浮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陈小浮打开了白铁皮盒,发现里面是一堆家乡的泥土,瞬间明白了“泥土如药,治相思”的道理,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称其为镇堂之宝的原因。这是故事的结局:理解“镇堂之宝”的意义/“镇堂之宝”原来是家乡之土。

(2)“吝啬”的本义是小气,当用而舍不得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联系第四段中的“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可知,这个词语的句中义指的是陈须浮对于盒子里是什么总是语焉不详,明明知道详情,却从来不细说。

“慷慨”的本义是大方,不吝啬。联系第五段和第六段的内容可知,陈须浮在介绍自家祖上是怎样来到当地,这神一般的医术又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滔滔不绝,介绍地极其详细。据此可知“慷慨”的句中义指的是陈须浮对家族和手艺的来源介绍详细具体、内容丰富,乐意细说。

(3)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这是反复的修辞。父子二人在回答“白铁皮盒子里装有什么”的问题时,神情一致,答语一致。在结构上形成了前后呼应。也暗示了父子二人的一脉相承。陈须浮的神情与答语,激发了读者对于“镇堂之宝”究竟是什么的兴趣。陈小浮与父亲一样的神情与答语,引起了读者对于“镇堂之宝”的深入思考。

【小题2】

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可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医药世家的故事。陈须浮与陈小浮父子把家乡的泥土当作是镇堂之宝,珍而重之地将其供奉在神龛上。这种行为表现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也代表着他们一家不忘根本,眷恋乡土的家风传承。根据第二段中的“三根手指轻轻一搭,便知病人阴与晴、圆与缺,拣几样自己炮制的中药,吩咐病人拿水一煎,只几天必定药到病除”可知,陈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这是中医的传统。第五段介绍了“建昌帮”的历史与影响。第七段介绍了中药加工工具,第八段介绍了中药加工技艺、药材等。这些内容表现了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引发读者对于乡土情绪的思考,可以让读者了解中医药文化,思考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意蕴与内涵,引起读者的思考。

(2021·安徽中考真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儿子的一幅画

徐则臣

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例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一不小心就哭就笑。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我心虚,无论如何得如期完工。紧赶慢赶,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人手一册。送完书,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吧。

“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当然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借口,再忙也得陪孩子。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愧疚又一日日(   )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一张照片,儿子的画,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我爱您!”正打算夸小东西的画有长进,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儿子两个同学的画。都是画了一个自己,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都一个。”

一点没矫情也没夸张,我突然难过得好像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地空空落落,眼泪哗地就出来了。别的孩子的笔下都是“爸爸妈妈”,我儿子只写了”妈妈”。太太见我半天没吱声,回一句:“别多想。”能不多想么?人家娃儿不管来的是爹还是妈,心里装的都是父母两个人;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当爹的什么事儿。要是心心念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给个警告处分,他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昝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是爸爸来开家长会,我就会写“爸爸,我爱您”了。那为什么不把爸爸妈妈一起写上?老师说,家长会刚开始就要给家长一个惊喜,来的是妈妈呀。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都写上的呀。他们是写在旁边的,我是写在肚子里,写在心里的,我的字又大,心里装不下那么多字呀,所以就只写妈妈了。

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

(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见天:每天。

1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积蓄  侥幸 B.回报  积压   荣幸

C.补偿  积蓄  荣幸 D.补偿  积压   侥幸

12.体味原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    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    眼泪哗地就出来了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

情感              感动、安慰

1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14.文章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你认可文中“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1.D

12.激动、愧疚难过、失落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债台”日渐高筑比喻对儿子的亏欠越来越多,表达作者因不得不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无奈和愧疚。

14.视频中的母子对话,使“我”明白了儿子没在画上写“爸”的原因。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太太的体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既呼应了上文“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15.示例一:认可。尽管工作忙,还是努力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重感情,始终为自己不能陪伴孩子而心怀歉疚;知过愿改,具有反省意识,下定决心扮演好父亲角色。示例二:不认可。因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有时还敷衍孩子;对孩子没有充分的了解,误以为孩子心里没有父亲,有时太过敏感,缺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性。示例三:有些方面认可,有些方面不认可。(“理由"参考示例一、示例二)

【分析】

11.

考查词语的选用与表达。第一空,依据前文“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可知,应该选用“补偿”,而不是“回报”;第二空,依据语境叙写的是愧疚不断地累积的情形,所以应该选用“积压”,而不是“积蓄”;第三空,依据空后的语句“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可知,应该选用“侥幸”,而非“荣幸”。据此,三个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是:补偿-积压-侥幸。故选D。

12.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

(1)结合语境,我“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是在“我”兑现了承诺,儿子回家后开心地对“我”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情况下,此时的“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2)结合语境,我“眼泪哗地就出来了”是在看到儿子和儿子同学的画,发现儿子的画只写有“妈妈”;而儿子同学的画却写有“爸爸妈妈”,此时“我”的内心既有愧疚,又有失落。

1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把“对儿子的亏欠”比作“债台”,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情况,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对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之情。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8段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从内容上看,承接上文,交代了孩子作画的整体构思,使“我”明白了儿子没在画上写“爸爸”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儿子的天真、太太的体贴,表现了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叙写的内容承接了上文的儿子作画的内容,也与“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相照应,同时,又为下文叙写“我”内心的“感动、安慰”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5.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观表达能力。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我”是一个因忙于工作而不能常陪伴孩子而心怀歉疚之情,有时还会采用敷衍孩子的方法,但又知过愿改,具有反省意识,尽力想办法来兑现自己的承诺,下决心做一个好像好父亲。文章中的“我”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因此,对文章中的“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可认可,也可以不认可。认可的话可以从父亲的优点去阐述理由;不认可,可以从阐述父亲的不足来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8)(2021·浙江湖州市·中考真题)向前行的小龙虾[意大利]詹尼·罗达利1)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们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2)“儿子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