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外国文学(1)期末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49:31
文档

外国文学(1)期末复习

两大源头:古希腊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教文学及文化理论,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两者没有依存关系,开创了两种文学样式。六大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思潮(17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法国大前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一、古希腊文学1、古希腊文学概况:分期、阶段、主要文学作品①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氏族社会→奴隶制,
推荐度:
导读两大源头:古希腊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教文学及文化理论,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两者没有依存关系,开创了两种文学样式。六大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思潮(17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法国大前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一、古希腊文学1、古希腊文学概况:分期、阶段、主要文学作品①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氏族社会→奴隶制,
两大源头:古希腊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教文学及文化理论,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两者没有依存关系,开创了两种文学样式。

六大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思潮(17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法国大前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

一、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文学概况:分期、阶段、主要文学作品

① 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氏族社会→奴隶制,“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文学主要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②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期。体现集体意识的史诗衰落,作家的个人创作兴起,适合于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繁荣。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散文故事,以寓言最著名。《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名词解释:(1)相传寓言由公元前6世纪的伊索(释放的奴隶)讲述,流传至今,共有三、四百个小故事。现归于其名下的作品,由后人收集编纂而成,并非都是伊索所作。(2)在古希腊流传。(3)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生活哲理。(4)故事性强。如《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狮子和鹿》、《狐狸与葡萄》、《狗和公鸡与狐狸》等。(5)实际上是个寓言故事集,由后人收集、改写和编定。(6)反映平民阶级的思想感情,既是当时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写照,又是对人们生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③ 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在雅典确立了奴隶主民主制。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达和民主政治,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以戏剧(悲、喜剧)成就最大,成为古希腊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此外,散文和文艺理论也很繁荣。柏拉图:“理念论”;“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诗人是不足取的一类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共40篇,《理想国》等。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摹仿说”;著作达47部之多,《诗学》;《亚里斯多德全集》。

④ 前4世纪末到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在东方广泛传播,并和东方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中心的地中海文化圈。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学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田园诗又称牧歌: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主要诗人是亚历山大城的忒奥克里托斯(前310----前250)。他的田园诗通常是一幅幅牧人生活的剪影,以理想化的牧人生活,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多以爱情为主题,对后世欧洲这一体裁的诗歌有很大影响。

2、古希腊文学地位

古希腊文学经历了近1000年的历史,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孕育了后世欧洲文学发展的各种因素。

A.在思想上,体现了以人为本、执著现世、积极进取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

B.在艺术上,具有首创性,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都可以追溯到希腊。

C.在体裁上,欧洲文学中的主要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悲剧、喜剧等均始于希腊。

D.在理论上,形成了完整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古希腊神话三个类型    

第一类,情欲与理智的矛盾——酒神和爱神。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和爱神,实际上可以视作体现人的自然本性——食和色——的两个神。希腊神话里则用酒神和爱神来体现人的这两大情欲。其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情欲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酒神和爱神,体现了希腊民族在远古时代对食、色两大情欲的崇拜,通过这两个神的故事激发了、释放了人们的情欲。 “金苹果”的故事和“伊阿宋夺取金羊毛”的故事。古希腊的这类神话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情欲毁灭理智,情欲打败英雄,明知毁灭,仍执意追求,犹如飞蛾扑火。这就是希腊人的悲剧性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这就是希腊神话的深刻性。

第二类,关于人与命运的冲突,希腊神话里就有不少表现人被命运所控制而又不甘心被控制的悲剧性故事。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关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追查元凶的俄狄浦斯恰恰就是元凶自己;这个全心全意拯救忒拜城的人,恰恰就是将忒拜城置于毁灭边缘的人;高贵的就是卑鄙的,善良的就是的。 

第三类,关于女性的命运与地位,从旧神谱到新神谱,以宙斯为界线,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在古希腊的一些神话里,就包含着现代爱情的萌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狄亚……文学母题……  

4、酒神:狄奥倪索斯   战神:阿瑞斯    爱神:维纳斯

5、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和《奥德塞》(又译《奥德修纪》)。相传这两部史诗是在公元前9至8世纪之间由一位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短歌编成,因而叫“荷马史诗” 。它是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6、阿基琉斯性格特点:

他是一个多面体:首先,具有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渴望战斗、渴望冒险的性格,愤怒时甚至表现出很强烈的残忍。其次,阿基琉斯有天真、温厚、善良的情感。第三, 阿基琉斯对个人荣誉和尊严极度敏感。以上3点构成了阿基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其核心是个人本位。 这个三角形像一个旋转的蛋白石,旋转到某一个侧面就突出了某一种性格,但从整体上看,他又是一个完整而丰满的人。第四,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进一步考察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思想、历史的内涵,即为什么说在阿基琉斯身上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第五,阿基琉斯的脚后跟——个人和民族的致命伤。《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作为希腊民族的一个英雄,有着很健美的身躯,很高强的武艺,但不知为什么,他有一个致命伤,就是他的脚后跟。作为希腊文化的一个完美的体现者,他是有一个致命伤的,而这个致命伤也是希腊民族的致命伤。

7.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①结构完整,布局巧妙。②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③诗句优美,艺术手法高超。

8、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其希腊原文分别是“山羊之歌”和“狂欢之歌”,两者都来源于古老的民间酒神祭典。

二、古罗马文学

1、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是罗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一生写了3部诗作:《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

2、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8)是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代表作为15卷的长诗《变形记》,包括大小250多个故事,内容广泛、想象丰富,有“神话辞典”之称。

3、贺拉斯是罗马著名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诗作为《书札》,文艺理论著作为《诗艺》。在《诗艺》中,强调了文学的教育作用,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对欧洲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4、亚里士多德

三、中世纪欧洲文学

1、文学形式: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四种类型,此外,还有民间歌谣、传说等。

2、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了骑士精神。骑士是欧洲中世纪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当时,各个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多数国家的国王都有一支亲信,即相当于我国的“御林军”。这支由一些中小地主子弟组成,也有一些贵族青年参加,其成员不同于一般平民,带有贵族化倾向。他们比较有文化,过着很优裕的生活。每个人有一匹漂亮的马,构成了所谓的骑士阶级。表现骑士生活的作品称为“骑士文学”。

3、但丁《神曲》

引导:(1)贝雅特丽齐 (2)维吉尔

从地狱到天堂:一是知识,以维吉尔为代表;一个就是爱,以贝雅特丽齐为代表,这种爱是一种大爱,一种对祖国、对人民、对世界的大爱。因此:天堂之路=人智+爱

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1、各国人文主义作家及代表作品

意大利①: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抒情诗集《歌集》②乔万尼·薄伽丘  《十日谈》

英国:①杰弗利·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  ②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随笔》(《培根论说文集》)

法国:①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②蒙田《随笔集》、《蒙田随笔》    

“大学才子派” 主要剧作家有:约翰·李利(1554-1606)罗伯特·格林(1558-1592)托马斯·基德(1558-1594)克里斯托弗·马洛,其中以马洛最为重要。

2、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性格特点:堂是一个带有骑士狂热的人文主义者,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既具喜剧性,又含悲剧性。第一,脱离实际,耽于幻想,行动盲目,十分可笑。在资本主义已兴起的时期,堂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过时了的骑士精神,企图按骑士那一套来匡正时弊,可谓犯了时代错误,因而疯疯癫癫,滑稽可笑,成为一个夸张的喜剧性角色。结果他一系列的“英雄壮举”,不仅使他饱受皮肉之苦,而且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和灾难。第二,荒唐的行为往往出于善良、高尚的动机。他献身骑士游侠只为主持正义,消除世间不平,是出于救世济人的责任感。大战风车,是把风车当作危害人类的巨人;释放苦役犯,是因“人是天生自由的”;他一再咒骂自己的时代,“世风日下,横行”。 第三,他有高于时代,超乎常人的英雄品质。他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想建立没有剥削压迫,没有罪恶,人人平等,不分“你的”、“我的”的世界;他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勇敢、善良和正直的品格,有对爱情、友谊的忠贞。他还有渊博的学识和人文主义思想,只要不触及骑士这个题目,他的思想和谈吐都很清醒和深刻。他喜好几种语言,对历史、文学、美学、翻译等  有深刻见解。这一切都显示了他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风采。他的失败又使之带有悲剧因素,其严肃思想不为时代所容。第四,在矛盾中构建了形象的复杂性。他作为骑士之道的实践者,行为滑稽可笑;作为人文主义者,精神崇高伟大,两者的矛盾构成了形象的复杂性,既可笑,又可敬;既滑稽,又严肃,既是喜剧人物,又是悲剧人物。第五,是作者思想的寄托。凝聚了作者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在西班牙严酷现实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特殊方式。

《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第一,采用骑士小说的结构方式。以主人公的游侠史为中心线索组织情节,将一些各自的故事溶进主要情节之中或穿插在主要情节之处。题材众多,一无拘束,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又排除了骑士小说的虚幻成分。第二,通过对比等方式着力刻画两个典型。小说注意塑造人物,把刻画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两人的性格放在中心地位,通过对比来突出各自的特征。情节也为表现人物性格而设计,主仆两人的性格复杂多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发展,有变化,既鲜明又充实。第三,锐利、强烈的讽刺。作者揭露和嘲笑骑士小说的荒唐和危害以及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面,主要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进行讽刺。整部作品自始至终笼罩在讽刺氛围中。第四,小说语言鲜明、生动、幽默,既大众化,又富于情趣。书中人物的语言合乎本人的身份和教养。作者还大量运用了民间俗语和谚语,时而含蓄,时而明快,活泼风趣,意蕴深刻。

《堂吉诃德》缺点:

结构松散,有些穿插的故事与主要情节缺乏有机联系;细节也有重要疏漏之处;次要人物形象不够鲜明

3、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作品

1590—1600为早期:9部历史剧,如《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等;10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诗歌

1601-1607为中期:7部悲剧,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和《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1605)也占重要地位

1608-1612为晚期:传奇剧作品有《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

4、《哈姆莱特》性格为什么延宕

第一,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同现实之间的矛盾。哈是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与丑恶的现实发生冲突,现实的一切打破了他美好的幻想。第二,在历史重任面前感到力不从心。他身负重任,不知要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他的责任不是单纯为父报仇,杀死克劳狄斯,而是要消灭一切罪恶,按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把个人复仇同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联在一起。第三, 他面临的对手强大而阴险,而他单匹马,力量对比悬殊,他只能审慎地行动。他报了父仇,最终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重任。第四,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处事思考周密的人。

5、《哈姆莱特》悲剧产生的原因

客观上,是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与克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人文主义者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所进行的斗争。主观上,是哈作为人文主义者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本质上,是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6、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指的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戏剧艺术手法,即要求作家不是从抽象概念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用形象化的艺术描绘和再现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

五、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1、有哪几种形态巴洛克(baroque)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2、重要的文学创作规范——三一律,是指戏剧创作中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完全统一,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在一天之内,情节在同一件事(一条线索)。

3、莫里哀《伪君子》性格特点,艺术特征

《伪君子》性格特点:第一,骗人信任的虚伪伎俩。第二,深入骨髓的表里不一第三,道貌岸然的好色本性第四,穷凶极恶的忘恩负义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第一,妙用讽刺,巧设揶揄,击中伪善。第二,结构精谨,情节多变,层次分明。第三,人物集中,笔法夸张,高度概括。第四,灵活运用古典主义法则,大胆吸收民间闹剧手法。

六、18世纪欧洲文学

1、各国启蒙主义代表作家和作品

(1)英国启蒙文学:①丹尼尔·笛福《鲁滨逊飘流记》。②约拿旦·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③撒缪尔·理查生《克莱丽莎》④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

(2)法国启蒙文学:“四大启蒙学者”。①孟德斯鸠《波斯信札》②伏尔泰《查第格》(1748,又名《命运》)、《老实人》(1759,又名《乐观主义》)、《天真汉》。他还受到中国的《赵氏孤儿》的启示,写成悲剧《中国孤儿》。③狄德罗《修女》(1760)、《拉摩的侄儿》(1762)、《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73)。④卢梭《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忏悔录》

(3)德国启蒙文学:①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②歌德的《浮士德》

2、歌德思想的矛盾性

恩格斯作了极其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她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惟一的生活环境里。”

3、《少年维特之烦恼》

4、浮士德性格特点

① 从社会内涵看,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的形象。②从人的发展本性看,浮士德是一个永远在追求,永远在探索,永远在完成自我,永远在超越自我,又永远在否定自我的典型人物。③ 从精神追求看,浮士德成为了一种精神代表。

浮士德精神:

人们常把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不断探索,重视实践,勇于行动的精神和终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称为“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的关系:①与浮士德既矛盾对立,又相辅相成。

②他是“恶”的代表。“恶”是指哲学意义上的否定和毁灭,他的人生哲学是虚无主义,他的处世哲学是利己主义,对生活持否定的态度。

③靡非斯特与浮士德的两极对立,表现了《浮》始终贯穿的辩证精神:浮士德向往光明,不断追求至善至美,体现肯定的精神;而靡非斯特以鄙夷不屑的态度对待人的理性,他的本质是“经常否定的精神”,就是“恶”。他和善良执着的浮士德形影相随。然而,靡非斯特否定的很多东西本质上都是落后的、反动的。

④靡非斯特是一种生命的反推力:一方面处处给浮士德帮忙,一方面又阻碍浮士德向上。但是,他的恶也从反面起了推动作用,他一再引诱浮士德,使浮士德从错误中摸索正途。

七、19世纪前期西欧文学

1、各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代:“湖畔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湖畔诗派”的代表作,是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用民间歌谣体合写的诗歌集《抒情歌谣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阐述浪漫主义诗歌理论,明确提出了与古典主义相对抗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这一集一序在英国诗歌领域开创了浪漫主义新时代,集中体现了湖畔派的美学纲领。 

第二代: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他们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

雪莱:《麦布女王》、诗剧《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济慈:《呵,孤独》;1817年出版处女诗集《诗歌》,崭露文坛。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拜伦式的 孤傲 性格特点:"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中塑造的英雄,他们都是孤傲的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和道德,具备了强烈的叛逆精神,他们又脱离群众,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

(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天使派:早期代表是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和《勒内》和斯塔尔夫人《论文学》和《论德国》中肯定了浪漫主义文学。她的书信体小说《黛菲妮》,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诗人拉马丁他的诗咏唱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宗教思想,编织了许多田园色彩的圣洁之梦,他的诗飘逸、轻灵,像一缕微风,夹带着一声声纯洁的叹息。

恶魔派:20年代中期,法国浪漫主义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场颇有声势的文动,形成了以雨果为领袖的新一代浪漫派,代表人物是雨果、乔治·桑、缪塞和梅里美。女作家乔治·,从创作妇女问题小说,到社会问题小说,再发展到写田园小说,创作极为丰富,仅中、长篇小说就有近百部之多。缪塞的小说感情真挚,最有影响的是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沃达夫。雨果剧本《克伦威尔》和《欧那尼》,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和《九三年》(1872)。

2、雨果《欧那尼》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3、《巴黎圣母院》四个人物性格特点

(2)爱斯梅拉达:你是雨果理想中“美”的形象。你是美和善良的化身,不仅具有摄人心魄的形体美,而且有高尚的心灵美。你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却成为流浪人中的一颗明珠。你搭救乞丐王国的落魄诗人甘果瓦的性命,与之结为名义上的夫妻。你解除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口渴难熬的痛苦,不记旧怨深表怜悯和同情,把水送到了他的嘴边;你热情天真,至死仍对负心的弗比斯保持忠贞的爱;你品格坚贞,不畏强暴,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和诱惑,宁死不屈!然而,你的美遭到了侵袭,并最终被这种侵袭所毁灭。你受到克洛德·孚罗洛权力和情欲的双重,出演了一场美和善良遭到毁灭的悲剧。

(2)伽西莫多:你是社会的低贱者,然而你拥有高尚的心灵,也就由丑陋变成善和美的象征。你相貌奇丑,是一个又聋、又跛、又驼背的弃儿,从小饱尝世间的歧视、欺凌,世道的冷酷扭曲了你的性格,是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的品性,唤醒了你沉睡的心灵,就这样,你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你的勇敢、忠诚和柔情,藏在你丑陋外表的深处,而又与那个社会如此格格不入;你的爱那样谦卑、朴实、真诚,成了全部的生命寄托,交织着爱慕、敬仰和保持善良之情,是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就凭这种无私、永恒、高贵质朴的爱,可以毫不犹豫地为她赴汤蹈火,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主人的残忍可恶和人性丧尽,你毅然伸张正义,结束他的生命。你的行为背后,藏匿着多少难言的生命沉思!你把生命献给了爱,随爱斯梅拉达去向了另外的世界。你是无辜的牺牲品,你是至恶背景下的至善形象!尽管你真正的善只能以外表的奇丑展示给世人。 

(3)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他是教会恶势力的代表,教中黑暗势力的象征,美的元凶,戕杀善的凶手。他是教会的受害者,教会生活泯灭了他的天性,是一个扭曲的病态的灵魂。他又始终代表教会的恶势力,残酷真善美;他道貌岸然,却居心险恶;他看似严肃、刻板、清心寡欲,实则自私、阴险、渴求淫乐,陷入无法自拔的邪欲之中;虚伪的禁欲主义与淫邪的本质,在他的人性中如此地冲突,以至走向了人性的极端:。这又是天性的泯灭!他在疯狂的占有欲支配下,一步步陷入了作恶的深渊:街头抢劫、预谋凶杀、操纵法庭栽赃诬陷,威迫拐骗,不择手段,最后达不到目的就置她于死地。你即使粉身碎骨,也死有余辜!

(4)弗比斯:他有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外表,却始终掩饰不住轻浮浅薄、粗野庸俗的内心;他喝酒、撒谎,胆小自私,不讲道德,荒淫无耻,是贵族的形象。他始终读不懂爱斯梅拉达,时刻想着她美丽而性感的肉体,施展的只是卑鄙的玩弄游戏;当至死仍未对他改变爱的少女身陷囹圄之时,他却逃之夭夭。这与他的高贵出身,与他的国王侍卫长身份,形成何等不相称的反差。他是品格卑劣的形象,是心灵渺小的象征! 

八、19世纪中期西欧文学——现实主义

1、各国概况、主要作家及作品

(1)法国:普鲁斯贝·梅里美《嘉尔曼》;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波德莱尔《恶之花》

(2)英国:萨克雷《名利场》、盖斯凯尔夫人,英国文学史上最早写二人生活和斗争的作家,最早写劳资矛盾;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利勃朗特《呼啸山庄》

(3)德国:海涅早期《歌集》、《旅行札记》,中期黄金时期《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2、司汤达《红与黑》于连性格分析

(1)书名的三个含义:①暗指于连的两条奋斗道路,红是拿破仑式的“红色军装”,建功立业,黑是教会势力;②象征精神和封建统治的冲突③红象征自由、共和,黑象征、复辟

(2)于连性格分析:①生活环境造成的孤傲的个性,三大拼搏是其个性丝袜现实反映②民主思想培育的反抗性,两次爱情冒险都是对于上流社会的报复,其言语心理充盈着军事术语,心里路线从自卑到自尊到反抗③发财野心主使的妥协性,野心的目的不是改造社会,而是挤进上流社会,仇视但不想推翻,他在上流社会取得越大的成功,他的妥协性越强,他的一生中,反抗与妥协的消长变化都是以他个人利益为转移④个人主义带来的虚伪性,于连的人生目的和个人野心决定了他的反抗是虚伪的,以虚伪为武器来与社会抗衡,但他并非天生虚伪,虚伪对抗虚伪,轻蔑回答轻蔑⑤多元性格呈现的矛盾性⑥悲剧形象具有的思辨性。

3、巴尔扎克12年探索期 分阶作品 

(1)第一阶段,1829-1834年,共发表42篇小说,《驴皮记》和《欧也妮·葛朗台》是最重要的作品。

(2)第二阶段,1835-1841年,共创作了70多部小说,以中、长篇最重要,《高老头》和《幻灭》影响最大。

(3)第三阶段,1842-1848年,是系统写作和出版《人间喜剧》的重要时期。1841年他与出版商签订了出版16卷本《人间喜剧》的合同。1845年,他曾在《人间喜剧总目》中计划写137部小说,实写91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搅水女人》、《交际花盛衰记》、《农民》、《贝姨》、《邦斯舅舅》。 

1829第一次用真名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舒昂党人》,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他创作成熟的标志。此后20年,他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

4、《人间喜剧》创作方法 人物再现、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1829年以后小说创作的总称,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形象化历史。“人间”,指巴尔扎克时代的法国社会;“喜剧”,指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生世相。共包括90多部小说,写了2400多个人物,分成“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5、《高老头》重点人物:以拉斯蒂涅和高老头两个人物基本平行又相互交叉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辅之以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故事

6、狄更斯创作分期,《双城记》

(1)第一时期,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奥列佛·退斯特》(1837-1838)《老古玩店》(1841)等——探索时期。

(2)第二时期,40年代,主要作品:《董贝父子》(1846-1848年)、《大卫·科波菲尔》(1849-1850)——发展时期。

(3)第三时期,50至60年代。这是狄更斯创作的高峰期,重要作品有:《荒凉山庄》(1852-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5-1857)、《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0-1861)和《我们共同的朋友》(18-1865)——繁荣时期 

九、19世纪后期西欧文学

1、现实主义出现哪些新变化

A.揭露和批判的力量有所减弱,改良主义和悲剧情绪增强B.人物形象有中间化趋势,受到作家肯定的正面人物减少。

C.受其他流派的影响,艺术表现手法出现多样化趋势。

2、自然主义文学为什么会产生?代表作家及作品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分期与代表作家

(1)1865-1876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形成时期。爱得蒙·龚古尔(1822-16)和于勒·龚古尔(1830-1870)兄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龚古尔兄弟的作品有比较典型的自然主义风格, 1865年,他们的小说《翟米妮·拉赛特》出版问世,是法国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首次把医学的方法运用到对人物悲剧性格的分析中。受到龚古尔兄弟影响,左拉于1868年发表了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德莱斯·拉甘》。龚古尔兄弟作为开风气之先的作家,在法国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他们用遗产作基金设立了“龚古尔文学奖”,迄今仍是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2)1876-1884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1877年《小酒店》的发表获得成功,左拉被年轻的作家封为文学大师,以此为标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进入了辉煌时期。到70年代后期,“梅塘集团”出现,在法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3)1884-13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分化和遭质疑的时期。1887年左拉的作品《土地》出版,5位年轻作家联名发表文章,攻击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趋于衰落。

3、梅塘集团

到70年代后期,“梅塘集团”出现,在法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梅塘集团”是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团体,因其成员经常在左拉的梅塘别墅举行集会而得名,史称“梅塘集团”;主要成员有:左拉、莫泊桑、于斯曼等6人;他们于1886年发表了小说集《梅塘之夜》,是这个集团发起自然主义文学的标志,使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80年代前期达于极盛。《羊脂球》就是这个小说集中的名篇。 

4、左拉代表作品  《卢贡家族的命运》

5、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80年代的法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象征主义诗人集团,代表诗人是马拉美、魏尔伦、兰波等。

马拉美《牧神的午后》,他被拥戴为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领袖,曾在巴黎创办文艺沙龙,每逢星期二集会,被称为“星期二茶会”;魏尔伦《感伤集》、《无题浪漫曲》、《智慧集》等,诗集《无题浪漫曲》是他诗作的高峰;波德莱尔《恶之花》;兰波《诗集》(1870-1871)、《地狱一季》(1873)、《启示录》(1886)。《醉舟》、《元音》是兰波最著名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

5、唯美主义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创作代表和理论代表

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可以说是对工业文明和商品化社会造成的诗情消弭、理想失落的谴责,唯美主义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否定传统、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它反对为金钱而艺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否定文学的功利主义,二是反对艺术商品化,强调艺术家要崇尚精神自由和个性。当然,它一味追求技巧和形式美,有一定的片面性。其理论上的代表是英国批评家佩特。其创作上的代表是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

6、左拉《萌芽》

《萌芽》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13部,是左拉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实描写劳资矛盾冲突的杰作。其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小说以“萌芽”为名有深刻的含义。“萌芽”既是指春季大地回春、种子萌芽的季节,又暗喻工人的阶级意识觉醒,预示着工人阶级的力量会像种子一样萌芽壮大。19世纪80年代法国工人运动高涨。《萌芽》直接取材于1884年初瓦朗西诺哇地区煤矿工人举行的大罢工。大罢工持续了两个月,左拉从1884年1月起,开始构思《萌芽》。为收集素材,他从2月23日到3月2日去瓦朗西诺哇地区的安赞煤矿作现场调查,了解矿区的情况及矿工的生活。

7、莫泊桑创作分期,代表作品

8、羊脂球主题,艺术成就

主题:萍水相逢而又来自不同阶层的10个人物,在这个特殊的情景中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性格特征。羊脂球虽然是一个被损害、被轻视的“小人物”,却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者通过这一典型形象,赞扬了下层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赤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从一车人出行的原因和途中的经历可看出:国难当头时,9个上等人贪生怕死,只关心个人的私利,对国家命运漠然置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羊脂球对走进她寓所里的第一个普鲁士士兵,她扑上去掐住他的脖子,后因杀人未遂,险遭德国人逮捕。她出行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不愿为侵略者卖身。另外,从在马车出行的过程看,她不计较同胞对她的歧视,从主动贡献食物到最后为了马车能被放行,献出了自己的肉体。小说歌颂了羊脂球的爱国主义精神、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品德。作品在对比中揭露出普法战争期间法国上层资产阶级“正派人物”的丑恶灵魂及普法战争失败的原因。车上两次饥饿场面,都表现了上层资产者的贪婪、虚伪和自私。而多特旅馆的逼淫情节,更说明9个上等人是灵魂丑恶、损人利己、没有爱国心和出卖同胞的民族败类。羊脂球为他们作出牺牲,他们没有良心的不安,反而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小说结尾写羊脂球的哭泣声,表明羊脂球的觉醒,表明他对上层资产者卑劣灵魂的认识。也可看出,“高尚”的人实际很低贱,而“低贱”的羊脂球实际很高尚。

艺术成就:A.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羊脂球》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B.对比手法贯穿始终全方位地运用对比手法,是《羊脂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莫泊桑将对比手法贯穿于作品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对比手法突出了主题,强化了人物塑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C.情节结构匠心独具,《羊脂球》的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十分巧妙,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匠心。小说在时间、地点、人物方面都表现出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特点。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马车和多特旅馆两个空间里,地点、空间相对集中,便于描写。马车上的10位乘客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成了法国现实社会的缩影。D.细节描写细腻逼真,莫泊桑在描写人物、事件、自然景物,以及人们的心理、动作时,从不浓墨重彩,而是采用极为自然、素朴的白描手法E.语言表达准确优美,莫泊桑对语言的使用十分出色:准确、明晰、生动、优美、简洁、概括,而且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莫泊桑面对故事情节的变化、意外事情的发生,总是不动声色,保持叙述者的冷静。

9、哈代创作分期,代表作品,三类小说

从诗人到小说家又到诗人的循环。造成这一循环的原因,既来自外界的压力,因为他创作了《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遭到评论界和社会的指责,他一气之下,不再写小说,也出自他对诗歌的偏爱,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不是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小说家,而是一位卓越的诗人。

哈代将他的长篇小说分为3类,人物与环境小说、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

10、《德伯家的苔丝》,哈代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无比悲愤,对他笔下的苔丝无限同情。因此他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11、《双城记》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群众。他们的形象是被失控的自己所扭曲的。例如得德法奇的妻子狄安娜,她出生于被侮辱、被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着深仇大恨,作者深切地同情她的悲惨遭遇,爆发前后很赞赏她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当深入到失控时,笔锋一转,把她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者。尤其是当她到医生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西和小露西时,更被表现为嗜血成性的狂人。最后,作者让她死在自己的口之下,明确地表示了否定的态度。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罗瑞和卡尔顿等。梅尼特医生被侯爵兄弟害得家破人亡,对侯爵兄弟怀有深仇大恨,但是为了女儿的爱,可以摒弃宿仇旧恨;代尔纳是侯爵兄弟的子侄,他大彻大悟,谴责自己家族的罪恶,抛弃爵位和财产,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这对交相辉映的人物,一个是贵族的受害者,宽容为怀;一个是贵族侯爵的继承人,主张仁爱。他们中间,更有作为女儿和妻子的露西。在爱的纽带的维系下,他们组成一个互相谅解、感情融洽的幸福家庭。这显然是作者从其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立场设想的一条与暴力截然相反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双城记》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文档

外国文学(1)期末复习

两大源头:古希腊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教文学及文化理论,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两者没有依存关系,开创了两种文学样式。六大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思潮(17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法国大前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一、古希腊文学1、古希腊文学概况:分期、阶段、主要文学作品①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氏族社会→奴隶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