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熟悉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评论辩论:池子与河流的概念,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评论辩论:池子与河流的概念,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教师:汇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进修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水池;②混堂;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谜底。
二、初读课文,进修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若干个小节。
2.结合高低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日常平凡习惯说“水池”“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高低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育成应用对象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逻辑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懂得“池子”就是指水池。
(3)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概念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进修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如何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说话中可以感触感染到自己很知足如今安逸、清闲、镇静的生活。
3.进修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守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守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终局分别是如何的?
四、辨析概念,总结寄意
1.你认为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事理?说说来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虑: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事理?生活与进修中,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面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今后的息灭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张自福主任和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
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已有七、八年的时间,却没有把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地把我自己的思路讲下来,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不知“语文要素”为何物,真为我的无知可笑。回去后我就查了资料。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时刻对自己说“不惧怕才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