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与落实《齐齐哈尔市中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动态、开放、生成性的教育,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和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的、和谐的关系。
二、组织机构
生命教育活动具体由校长牵头,德育教导具体负责,学校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卫生老师具体落实。
三、教育内容与要求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具体措施
1、与(二期课改)要求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
1)显形课程:以自然、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课为途径,将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隐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3)开展生命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教研活动,进行生命教育与学科有机有效渗透的教学展示课,积累有关课例,总结教学经验。
2、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积极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1)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等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
2)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3、与班团队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进一步落实生命教育。
1)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校将充分利用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
2)由教导处负责利用校广播、班级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师生读生命教育书或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以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
3)利用校园环境建设,在进行绿化校园,爱护花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物、惜物的生活习惯。
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1)利用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做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提升家庭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协助开展生命教育体验活动。
2)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谐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