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发生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C )
A.可燃物、助燃物
B.可燃物、着火源
C.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2.火场逃生的原则是( C )
A.抢救国家财产为上
B.带上钱财要紧
C.平安撤离、救助结合
3.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 C )
A.速到现场抢救物资
B.尽快抢修设备争取复产
C.予以保护现场
4.火灾中引起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 B )
A.相互挤压致死
B.吸入烟气窒息致死
C.被火烧死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最新的修订时间为( B )起施行。
A.2019年5月1日
B.2019年4月23日
C.2009年7月1日
D.2009年10月1日
6.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7.组建志愿消防队,( C )进行一次调整、补充,并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灭火疏散演练。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8.下面( A )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油类
B.森林
C.家具
9.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 B )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 较不利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 C )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A.生命
B.财产
C.人身、财产
D.公民人身
1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 B )。
A.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给予罚款或拘留
12.各部门应当( A )一次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检查时发现有问题,应及时报告安质部处理。
A.每月
B.每周
C.每天
13.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14.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
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
C.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
15.灭火器指针指向三个刻度,其中红色表示 ( C )
A.压力过高
B.压力正常
C.压力过低
D.没有压力
16.穿过浓烟逃生时,要( A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A.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快速穿过浓烟
B.翻滚前行
C.趴在地面上爬行
D. 站直身体快步穿过浓烟
17.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 C )
A.群防群治
B.遏止重特大火灾
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18.乙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 C )。
A.3米
B.5米
C.10米
D.15米
19.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 B )。
A.纵火罪
B.失火罪
C.玩忽职守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0.宿舍不能乱拉电线、乱接电源、乱扔烟头,主要目的是切断着火的什么条件?( C )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着火源
D.易燃物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 )
2.食堂(灶间)、电(气)焊作业点、锅炉等明火部位必须做到有火有人,火灭人离。( √ )
3.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 )
4.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时,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 )
5.岗位消防安全“四懂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逃生。( √ )
6.安装在爆炸危险场所的灯具应是防爆型的。( √ )
7.发生火灾后,为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受灾单位或个人不必经任何部门同意,可以清理或变动火灾现场。( × )
8.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和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火栓,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 )
9.锅炉房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品和烘烤晾晒衣物。( √ )
10.企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应该与消防安全实行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 √ )
11.配电箱内所用的保险丝应该越粗越好。( × )
12.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 )
13.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可以把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 )
14氧气、乙炔存储间为禁烟、禁火区,并应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牌和注意事项( √ )
15.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 )
16.发现火灾时,单位或个人应该先自救,如果自救无效,火越着越大时,再拨打火警电话119。( × )
17.焊接管道和设备时,必须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 )
18.精神病人放火,没有人需负责任。( × )
19.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 )
20.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不当,可能会冻伤手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