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重视课堂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对于课堂改革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于课后学生如何学,我们也应该给予关注。比如,数学学科的学习,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课下不去适当的练习,一些方法、技巧等就很难掌握。因此,要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刘小丽的学生,该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果与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显得不成比例,按照她的用功程度,数学应该学得不错,可是每次考试考查很不理想,这个学生也很迷茫。因为她平时作业做的很认真,课堂表现尚可,可为什么成绩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好呢?我通过与其谈心和进一步检查作业发现,这个学生学习固然很用功,但是她不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知识系统在她头脑中比较凌乱,不能系统地、有效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只知道一味的做习题,她认为数学只要题目做的多,就能学好。
首先,我对她种学习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给她做了这样的指导:一、每个单元学完后,列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因为知识网络图能够展现本单元知识脉络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给出一个感性的认识,最起码给她一个认识知识之间不是的,是相互联系的。二是让她知道、慢慢学会知识点的归纳。比如我给她举个这样的例子: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指导两个边对应相等,我们可以想到找第三边相等或者找夹角相等;如果知道两个角对应相等,可以找其中一角的对边或两个对应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知道这样去找条件,这事倍功半,大大地提高了做题的效率。三是指导她善于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我让她把做错的题目单独抄在一个本子上,等过一段时间再去做。这样做到补偏纠弱,能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这个学生比较听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的考试、考查分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就应了“方法得当,事倍功半,方法不当,事倍功半”这句话。
通过这事我感到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这个主要阵地,还要在课后去主动观察、了解学生,适实的给予他们学法上的指导,如怎样预习、怎样进行专题训练、怎样记笔记、怎样进行有效复习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教学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