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近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历史学科。
2、认识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要确立两条原则,一是认识 的原则,二是前后阶段可以 的原则。
3、近代汉语 的使用更加频繁,也更加灵活,从而使加缀式双音词和多音词大大 。
4、近代汉语文献里的错字,多半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 致讹;一个是 致讹。
5、等韵学产生于唐宋时代,其研究对象是《切韵》、《广韵》音系和 以来的近代汉语语音。
6、进士——古代指可以进授官职的人, 时代则专指殿试取中者。
7、 时代,“才人”指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书艺人。
8、词义的引申有 式和 式两种方式。
9、 偏义词组是近代汉语的新的词汇现象。
10、大约从 起,人称代词“我”、“你”、“他”逐渐经常地带上后缀“们”(或写作“门”、“每”、“瞒”)表示复数。
11、“打”可以作 前缀,比较常见的格式是“打+单音动词”。
12、第三人称代词“ ”字的普遍使用,标志着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配套更加完备。
13、 以后,系词“是”置于表语之后的判断句式逐渐消失。
14、表示 语气的助词主要有:……者、着(著)、咱、则、着者、则个。
15、大约在 末年,开始出现“被”字引入主动者的句例。
16、现代汉语递进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不但”、“而且”,最迟在 时期即已使用。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 分,共8分)
1、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句中的“头脑”,意思是“ ”或“人物”。
A、脑袋 B、思维 C、对象 D、头头
2、下列四组词,只有 组都是偏正式合成词。
A、船只、细人 B、善为、成办 C、说开、坐地 D、净手、左右
3、(生白)酒钱多少?(旦)这个不妨,看官人与多少。句中的“看”是 。
A、比喻义 B、引申义 C、影响义 D、常用义
4、“我们”的合音词“俺”和“你们”的合音词“您”,最早使用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分,共10分)
( )1、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的阶段。
( )2、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是语言新质与旧质交替演变较显著的时期,语言现象特别丰富,也特别复杂。
( )3、近代汉语中的36字母代表了唐宋时代语音里的36个声母,我们在看这些字母的时候,只须着眼于他们的声母,而不必顾及他们的韵母和声调。
( )4、探花——全国性科举考试第三名。
( )5、指代常能引起词义的引申。
( )6、所谓读音相同或相近,必须是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和相近,有时还须考虑声调的因素。
( )7、一种语法形式替代了另一种语法形式,这种情况在语法史上是不断发生的。
( )8、介词“和”强调语气的用法在宋代即可见到。
( )9、近代汉语的系词“是”可以不放在主语和表语之间,而置于表语之后。
( )10、用“可”字表示祈使语气,这种语言现象可以上溯到唐代。
四、 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4分,共12分)
1、俗体字:与正体字相对而言,多半笔画比较简单易写,流行于民间,经常出现在近代汉语文献里,特别是手抄文献里。如:赞,俗体有“賛”。
2、反切:汉字的一种注音方法,指抽出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与声调,拼合成一个音节。如:同 徒(t)红(óng)切。
3、常用义:一个词若具有几项意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意义称为常用义。如:“张开(眼睛)”这个意义就是“睁”的常用义。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收拾货物,打点起身。
2、小厮家眼睁,望见那人是个野狐。
3、家童,你且看些饭来,与俺食用咱。
4、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5、(鲁智深)叫一声:“着!”那崔道成心慌,只道着他禅杖,托地跳出圈子外去。
6、本要跳过来杀公人,却被店内人多,不敢下手。
7、众人四下里看时,老大一个花园,周围墙垣又高。
8、待伊朱解回归日,扣马行头卖仆身。
9、桥下翻银滚雪般的水,流从石洞里去。
10、那队皂旗金兵不顾和尚,从东去了。
六、 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语汇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答:(1)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一部分表达原有的概念,一部分表达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概念。(3分)
(2)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2分)
(3)从内部结构看,双音词、多音词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3分)
(4)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偏义词、行业语、术语等。(2分)
2、 简述近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词语的类型。
答:(1)大量的新概念用新产生的词语来表达。如科举制度产生后,陆续出现了“状元”、“八股”等一批新的词语。(4分)
(2)许多旧的概念也用新产生的词来表达。如“仆人”用“院子”来表达。(3分)
(3)一些古汉语中的词,在近代汉语文献里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古代表示官名的“郎中”,宋代以后用来称医生。(3分)
3、 区分词缀和助词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1)词缀是词素,是比词小的单位,如:阿;助词是词,如:的、了。(5分)
(2)词缀的使用属于词法范畴,一般与整个句子没有直接关系;助词的使用则常常会对句子的结构、时态或语气产生影响。(5分)
4、 归纳出近代汉语中判断句的形式。举例说明。
答:(1)主语+是+表语。如:这位哥哥是张仪。(1分)
(2)主语+是+表语+也。如:老夫是这襄阳人也。(1分)
(3)主语+乃+表语。如:此人乃赵野鹤。(1分)
(4)主语+乃+表语+也。如:吾乃东吴甘兴霸也!(1分)
(5)主语+乃是+表语。如:此乃是前代老祖师锁镇魔王之殿。(1分)
(6)主语+表语+是(是也,便是)。如:道信禅师,贫道是也。(1分)
(7)主语+是+表语+便是。如:贫道是司马德操的便是了。(1分)
(8)主语+乃+表语+是也。如:某乃孙武是也。(0.5分)
(9)主语+表语。如:小可汴梁人氏。(0.5分)
(10)主语+表语+也。如:老夫螽州白鹭村人也。(0.5分)
(11)主语+为+表语。如: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0.5分)
(12)主语+系+表语。如:太尉杨彪系袁术亲戚。(0.5分)
(13)主语+非+表语。如:田猎恐非正道。(0.5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著名语言学家 在20世纪40年代写作的《“这”“那”考原》一文中开始使用“近代汉语”这个名称。
2、研究近代汉语主要依据该时期的 材料。
3、夺文指 了文字;衍文指 了文字。
4、研究近代汉语,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近代汉语 。
5、近代汉语文献语言同时具有丰富的 变化形态和 变化形态。
6、对于平、上、去、入四声,至迟在 就已被分为平、仄两类,即将上、去、入三声归入仄声,与平声相对。
7、“平分二义,入派三声”是 的两大发现。
8、举人——古代指选用人才,作名词用时,则指被举荐的人才。 时代则专指乡试取中者。
9、 也有同步引申的现象。
10、近代汉语偏义词语包括偏义 和偏义 两类。
11、“我们”的合音词“俺”和“你们”的合音词“您”,最早使用于 。
12、前缀“有”的使用特点是:(1)只与 动词组合;(2)“有V”一般表示人的 。
13、“生”字作形容词后缀,用例大多见于 时代的文献。
14、“奴”和“侬”声母相同,这两个词可能同出一源。 以后,“奴”用作妇女的谦称。
15、第二人称代词“你”从古代“ ”演化而来,在唐代文献里已普遍使用。
16、近代汉语中“主语+表语+是”的判断句来源于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 分,共8分)
1、门子听得,只做不知,洋洋的走了开来。句中“洋洋”的意思是 。
A、懒洋洋 B、悄悄地 C、慢慢地 D、骄傲地
2、下列四组词,只用 组都是合成词。
A、阿你、头口 B、筹算、左右 C、门户、兀兀 D、郎当、早晚
3、下列四组词, 组都是动宾式合成词。
A、头高、船只 B、净手、点胸 C、口滑、辗转 D、嘴舌、说开
4、“却得一伙泼皮通报,不是着了那厮的手。”这是 关系复句。
A、转折 B、因果 C、假设 D、连贯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分,共10分)
( )1、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是近代汉语时期。
( )2、近代汉语词语的总量不可能超过古代汉语。
( )3、无论是编写反切还是拼读反切,实际上都在进行着声、韵、调的分解和拼合。
( )4、“潇潇洒洒”是一个合成词。
( )5、 “坐地”是一个动宾式的合成词。
( )6、固定用语中有偏义复词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也是存在的。
( )7、金、元、明时代的“您”,没有尊称对方的意味。
( )8、“啥”大概是“什(甚)么”的合音字,在明、清时代常写作“蛇”、“煞”等。
( )9、“乃”前面可以加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 )10、在否定式被字句里,否定词可以置于“被”字之前,也可以置于“被”字之后。
四、 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4分,共12分)
1、内部综合研究:指在本学科范围内对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考察,以求全面地、合理地解决问题。
2、入派三声:指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
3、同步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包括近义)词或反义(包括意义相对)词互相影响,在各自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类同方向的引申,产生出相同或相反的引申义,这种现象称为同步引申。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他却因甚打这里过。
2、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
3、看说此一事,韩公实在是冤枉。
4、公主因佛端正,事须惭谢大圣。
5、这三村结下生死誓愿,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递相就应。
6、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属。
7、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8、死生一变化,若个是师亲?
9、香从辛里得,甜向苦中来。
10、(陈大郎)又嫌杯小,问酒保讨个大碗。
六、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例说明,近代汉语文献反映口语的程度大致分哪些类型?
答:(1)充分反映近代汉语的口语。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4分)
(2)有所反映近代汉语的口语。如:《三国演义》等小说。(3分`)
(3)略有反映近代汉语的口语。如:《北梦琐言》等笔记散文。(3分)
2、 近代汉语合成词的结构方式有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1)加缀式。如:兀谁、兀那里;爪老、衲僧家。(2分)
(2)联合式。如:斗争、筹算、公共。(2分)
(3)偏正式。如:细人、善为;说开、船只。(2分`)
(4)主谓式。如:口滑、头高。(2分)
(5)动宾式。如:点胸、净手。(2分)
3、 举例说明后缀“子”的语法特点。
答:(1)“子”常作名词后缀。如:接了银子,却待分手。(3分)
(2)“子”也可以附在数量结构之后。如:汝家眷属一群子。(3分)
(3)“子”还可以充当副词后缀。如:才子那妖精败阵,必然向他祖翁处去会话。(分)
4、“……好”一类的祈使句有哪些常见的格式?举例说明。
答:(1)……好。如:和尚忌口好!(2分) (2)须……好。如:也须收取好。(2分)
(3)不如……好。如:不如悟去好!(2分)
(4)不妨……好。如:汝不妨会得好!(2分)
(5)莫……好。如:和尚莫谩人好!(2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长达 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地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 个世纪左右。
2、近代汉语的 、多音节词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古代汉语。
3、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语言研究和语言 研究
4、近代汉语综合研究分为近代汉语 的综合研究和近代汉语和 学科的综合研究两种类型。
5、《广韵》分为 韵,是包括着声调因素的,假如不考虑声调的不同,实际上是 韵。
6、浊音清化是造成《中原音韵》音系中 数目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
7、 具有能产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构造词语的方式。
8、 词语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词汇现象。
9、词语语音相同(或相近),其意义往往相同,这是 的原则。。
10、近代汉语中表示强调作用的介词“和”在 之际被“连”字所代替,但“和(连)……也……”的句子格式却被继承下来。
11、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唐 时期才有所使用。
12、“把”字置于数词和量词之后可以表示概数,其用例多见于 时代的作品。
13、近指代词“偌”从 起就常见使用了。
14、助词“过”由动词“过”虚化而成,这个虚化过程不晚于 。
15、近代汉语里的“ ”表示肯定判断,具有和系词“是”相类似的作用。
16、“小可汴梁人也”的句型是: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 分,共8分)
1、下列四组词,只有 组都是单纯词。
A、洋洋、丁当 B、踌躇、老婆 C、猛可、阿者 D、哇哇、兀谁
2、下列四组词,只有 组都是前缀式合成词。
A、打化、贪生 B、猛可、阿者 C、爪老、兀谁 D、打换、阿你
3、下列四组词, 组都是象声词。
A、必必剥剥、腾腾 B、扑簌簌、兀兀
C、古鲁鲁、郎当 D、喃喃、呢喃
4、“非但殃身招祸,亦乃辱及先宗。”这是 关系复句。
A、选择 B、递进 C、假设 D、并列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分,共10分)
( )1、把近代汉语分作主干部分和非主干部分,是为了论述其历史范畴的需要。
( )2、近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差异较大,与现代汉语差异也较大。
( )3、抽样调查可以证明有某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说明没有某种语言现象。
( )4、由简趣繁,是近代汉语语音,特别是北方话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
( )5、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刮刮杂杂”是一个多音节合成词。
( )6、(鲁智深)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句中的“睁”用的是本义。
( )7、比喻经常造成词的新义,一般称为比喻义。
( )8、《水浒传》中的双音介词“自从”和“打从”的使用,分工还不太明显。
( )9、“自家”合音而写作“咱”,“咱”字是在元代开始使用的。
( )10、宋代以后,“这”字普遍使用,成为最基本的近指词。
四、 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4分,共12分)
1、《广韵》:是北宋前期陈彭年、丘雍等人根据前代韵书而修订编写的一部韵书,对当时汉语音节里的韵腹和韵尾做了较细的分类,共分206韵。
2、浊上变去:指《切韵》音系中浊声母的上声字,在南宋以后的北方话中变成了去声。如:敦煌写本中的“仕”(浊上)就写作“事”(去声)。(此题解释概念2分,举例2分。)
3、别义:指一个词除了本义之外的其他意义。如:“睁”的本义是“用力张大眼睛”,引申出的“张开(眼睛)”,就是他的别义。(此题解释概念2分,举例2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武行者睁着双眼喝道:“你这厮好不晓道理!”
2、贼来须打,客来须看。
3、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4、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
5、洛阳与京师却不甚远,不时常有音信往来。
6、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7、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
8、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
9、我入门后,不许再着人客。
10、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只手?”
六、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答:(1)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帮系)里分化出唇齿音(非系),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声母,等等。(3分)
(2)韵母方面,如北方话里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尾-m并入了-n,等等。(3分)
(3)声调方面,如北方话里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去三声,等等。(4分)
2、 举例说明模式词语有哪些特点?
答:(1)有一定的字数(三个)。如:连不连、紧不紧。(2分)
(2)有不变的字(不)。如:窘不窘、疾不疾。(2分)
(3)有固定的组合模式(A不A)。如:淡不淡。(2分)
(4)有固定的意义类型(A不A=A或AA)。如:紧不紧意为紧;连不连意为连连。(2分)
(5)“A不A”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新词语。如:淡不淡、疾不疾。(2分)
3、 举例说明后缀“生”的语法特点。
答:(1)“生”可作形容词后缀。如:日出太早生。(4分)
(2)“生”还可以作疑问代词后缀。如:师曰:“怎生滋味?”(3分)
(3)“生”也可以作副词后缀。如:好生供养观音,还要虔诚礼拜。(3分)
4、除被字句、吃字句之外,还有哪些表示被动的句式?举例说明。
答:(1)用“着”、“做”表示被动。如:没的这猫也着人哄了不成?我怎肯做诸烈士每相讥讽?(3分)
(2)用“把”、“拨”表示被动。如: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拨一匹断命溜缰马直撞撞过来,倪格车子几乎撞翻。(3分)
(3)用“教”、“叫”表示被动。如:师傅,你既是神仙呵,怎生教大虫你也。我恼他那等轻声浪气,叫我墩了他两句,他今日使性子家去了。(2分)
(4)用“得”表示被动。如:适来失脚滑到,又得家童扶起。(2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4)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两种原因,一是作者受 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搀杂进文言;二是由于 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2、近代汉语中“连……也(都)……”句式常见于 时代。
3、近代汉语的综合研究还可以与 、版本、 、心理习惯、民俗等学科结合起来研究。
4、韵图是通过 来反映语音结构和语音系统的。我们在图上看到任何一个字,就同时可以了解到这个字以及这个字所代表音节的声、韵、调。
5、《中原音韵》第一次把平声区别为 、 两类。
6、 词语指字序可以颠倒的词语。
7、别义一般可分为 和 两类。
8、“ ”字是第一人称代词,唐、五代时候,男女尊卑都可使用。
9、“者”、“遮”两个字在唐宋时代也用作 ,其实就是“这”字的不同写法。
10、近代汉语里的 “从”,既可以表示处所、时间的起点,也可以表示其他起点。
11、近代汉语口语作品里,“自”多表示 起点。
12、助词“着”是由动词“着”虚化而成的,这个虚化过程大约发生在 。
13、“生至蒲州,乃今之河中府是也”的句型是: 。
14、疑问副词“还”来源于“ ”,它们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在语法功能上也有相同之处。
15、“可”作为疑问副词,使用在反复问句和 之中。
16、 时代,处置句用“将”较多见。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 分,共8分)
1、下列只有 组都是联绵词。
A、尴尬、呀呀 B、呢喃、伶利 C、妯娌、伶仃 D、郎当、打化
2、下列四组词,只有 组都是后缀式合成词。
A、啁啾、苾刍 B、咕咚、打化 C、猛可、爪老 D、坐地、说开
3、从 开始,连词“和”的用例才逐渐多起来。
A、元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4、“随处随地有吉祥,不言此界与他方。”这是 关系复句。
A、因果 B、条件 C、假设 D、递进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分,共10分)
( )1、纯粹的复数标记“们”产生于近代汉语阶段,一直沿用到现代。
( )2、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对语音的表达方式虽自成系统,但与现代汉语没有明显的区别。
( )3、15、古人把36字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
( )4、殿试——由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称为`进士。
( )5、反语不能造成引申义。
( )6、侄儿听见(惜春)要寻死觅活了好几次。句中的“觅活”无义。
( )7、附加前缀“打”而组合成的动词多半是及物动词。
( )8、“儿”是年轻女性的第一人称代词,唐代以后已见用例。
( )9、“田猎恐非正道。”是强调式判断句。
( )10、“(时迁)曾在蓟州府里吃官司,却得杨雄救了他。”这句是被动句。
四、 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4分,共12分)
1、清声母: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声母。如:36字母中的帮、非、端、精、心等。(此题解释概念2分,举例2分。)
2、影响义:指词新生的意义不是从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的,这种新生义称为影响义。
3、排列归纳法:指把某词语的若干用例排列出来,从中归纳出该词语的意义的训释方法。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莫要奉承透了,讨他做大起来,明日咱们颠到(倒)受他呕气。
2、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3、新到参,师举拂子却掷下,其僧珍重,便下去。
4、吴氏老大明白,晓得知观有意于他了。
5、我且问你,你们多早晚才念夜书呢?
6、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
7、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8、红娘,你好不分晓,甚把我拦截?
9、言未了,去那人丛里走出那先生来道:“和尚,你快道来。”
10、师问僧:“汝是湖南出家那?”僧云:“是。”
六、 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代汉语阶段文献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答:(1)口语和文言相间杂。(2分)
(2)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3分)
(3)文献里的口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3分)
(4)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偏义词、行业语、术语等。(2分)
2、 偏义词语里的所谓无义语素在结构和修辞上有什么作用?
答:(1)在结构上,使单音词变成双音合成词,或使双音词语变成四音固定词组,可以使文句的节奏更加和谐。(4分)
(2)有些偏义词语在修辞上还有强调语气或表达某种感情色彩的意味。(3分)
(3)在表义上,近代汉语的偏义词语也比古代偏义词语显豁和稳定。(3分)
3、 举例说明介词“向”的语法特点。
答:(1)介词“向”的基本用法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和方向。如:拟将心意学玄宗,状似西行却向东。(4分)
(2)“向”还可以表示起点和由来,相当于“从”。如:忽向云端落下来。(3分)
(3)“向”还可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处所,相当于“在”。如:采果汲水却回来,忽向道中逢猛兽。(3分)
4、根据句子的语气,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答:(1)判断式选择复句。如:不是说法化人,只是礼佛问道。(3分)
(2)变化式选择复句。如:或即隐身没影,即便化作一百个人。(3分)
(3)比较式选择复句。如: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2分)
(4)疑问式选择复句。如:与的是,不与的是?(2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研究元代语法需要佐证,要想从杂剧里寻找材料,最好选择 刊本。
2、近代汉语比较研究可以从与 汉语比较、与现代汉语比较、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时间比较、近代汉语内部不同 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
3、传统的音韵学包括 学、古音学和 学三个主要分科。
4、宋元之后,汉语的韵母明显简化,两呼八等遂逐渐演变为 四呼。
5、郎中——古代用作官名, 以后,医生也可称为郎中。
6、 方式在词义的引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媒介和促成作用
7、在词语训释中,常用的比较方法有 角度的比较:上下文比较;固定词组、熟语的异文比较;不同 的异文比较;与现代方言词语比较等。
8、 以后的文献里,带前缀“阿”的代词用例逐步减少,而称呼名词带前缀“阿”却持续不衰,一直使用到现代。
9、大概在 以后,“零”才成为一个专门用来填补缺位的词。
10、近代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什么(甚么)、作么(怎)、 、那等。
11、介词“连”和副词“都”、“也”前后呼应,形成“连……也……”、“连……都……”等格式,表示 的语气。
12、“地”作为助词,主要用来连接 和中心语。
13、在判断句首加“只”、“则”、“即”等,是近代汉语常见的一种 判断句。
14、近代汉语中值得重视的疑问句主要有: 、 、连用反义词表示疑问、难道……不成?等几种。
15、 时代的作品里,常可以见到句尾带“则个”的祈使句。
16、从 开始,出现了处置式和被动式相混合的句型。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 分,共8分)
1、 时代,“才人”指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书艺人。
A、宋代 B、唐代 C、明代 D、宋元
2、下列四组词,只有 组都是联合式合成词。
A、头高、头口 B、嘴舌、寻找 C、共同、问当 D、早晚、口滑
3、“ ”字作代词前缀,较多地使用于宋代,并有逐渐排挤代词前缀“阿”之势。
A、兀 B、老 C、第 D、可
4、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
A、条件 B、递进 C、假设 D、并列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分,共10分)
( )1、文化的发展促使近代汉语产生出大量的新词。
( )2、近代汉语中的排除式、包括式的区别,是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 )3、唐宋时代的韵书里,韵一般是指韵腹和韵尾,还包括声调和韵头。
( )4、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没有什么联系。
( )5、平话——宋元以来的一种民间文艺,相当于后代的说书。
( )6、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句中的“看”是“看待”的意思。
( )7、近代汉语中偏义复词之所以形式比较多样,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口语基础。
( )8、前缀“老”不能放在数词前。
( )9、“老”可以作名词后缀,使用时间大致为唐、宋时代。
( )10、金、元时代的戏剧作品中,“伊”字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四、 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4分,共12分)
1、浊声母: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母。如:36字母中的奉、澄、床、群等。
2、倒序词语:指字序可以颠倒的词语。如:动摇-摇动、和平-平和、猜疑-疑猜。
3、处置句:用“把”、“将”等介词把谓语动词的宾语提前,主要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叫处置句。如:(把僧人)把盘子寄在王二茶房柜上。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妹上了轿,全不在意。跟随的老院子却听得了,怪这道人放肆。
2、兄长不过是个白身人,便弄上一个显官,又无四壁依仗。
3、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
4、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
5、可耐姑娘没道理,说的话儿全不准。
6、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7、浑家大小,各自忙然。
8、卿早晚放朕归去?
9、中原之地都是俺每的。
10、你快去休!走得迟,便坏你性命!
六、 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什么说《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主干时期的代表音系?
答:(1)《中原音韵》音系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汉语语音的主要特点。(2分)
(2)入声开始消失;上声和去声已无阴调、阳调之分;全浊上声归于去声;平声则保持阴、阳之别;全浊声母已经消化;双唇音分化出唇齿音,原知、照二组声母发生重要变化。(5分)
(3)韵母中发音接近的主要元音趋于合并,韵尾-p、-t、-k失落。(3分)
2、 在词语的训释中,常用的比较法有哪些?
答:(1)修辞角度的比较。(2分)
(2)上下文比较。(2分)
(3)固定词组、熟语的异文比较。(2分)
(4)不同版本的异文比较。(2分)
(5)与现代方言词语比较。(2分)
3、 举例说明介词“在”的语法特点。
答:(1)介词“在”经常表示处所。如:我只在这里等你回报。(4分)
(2)介词“在”还可以表示方向或到达的处所。如:孙子在那里去了也?(3分)
(3)介词“在”有时还可以表示时间。如:吾说之在前,行之在后。(3分)
4、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答:(1)特定条件句。如:只依我三件事,便放你去。(4分)
(2)任何条件句。如:不问男女,皆杀之。(3分)
(3)唯一条件句。如:除非寒食节,子孙冢旁泣。(3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1)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语言2、主干部分、部分重叠3、词缀、增加4、形近、音近5、唐宋6、明清7、宋元 8、辐射、连锁9、四音10、宋代11、动词12、他13、元代14、祈使15、东汉16、唐五代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8分)
1、C 2、A 3、A 4、B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四、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共12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准备或安排 2、眼明3、料理或备办 4、不三不四5、忽地或蓦地 6、因7、很大8、他9、向10、往
六、问答题(每小题 10分,共40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吕叔湘2、书面3、脱漏、误添4、文献5、时间、地域6、唐代7、周德清8、明清9、虚词10、复词、词组11、宋代12、单音节、行为动作13、唐宋14、宋代15、尔 16、汉译佛经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8分)
1、B 2、B 3、B 4、C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共12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2、交3、听4、感谢5、凶6、无论草木7、歹徒8、哪个9、从10、向
六、问答题(每小题 10分,共40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3)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六、十2、双音节词、多音节词3、共时4、内部、其他5、206、616、声母7、固定模式8、倒反9、因声求义10、明清11、五代12、明清13、元代14、宋代15、乃16、主语+表语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8分)
1、A 2、D 3、D 4、B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共12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力张大2、接待或款待3、把4、妻子5、时常或经常6、在7、在8、呢9、客人10、死
六、问答题(每小题 10分,共40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4)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口语、记事2、明清3、文学、宗教4、表格5、阴平、阳平6、倒序7、引申义、影响义8、奴9、近指词10、介词11、时间12、唐代13、主语+乃+表语+是也14、为15、特指问句16、唐宋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8分)
1、C 2、C 3、A 4、B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共12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傲慢2、听3、告辞或告别4、十分或很5、什么时候6、大小不匀7、很端正8、为什么9、从10、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