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话术,就像主持人手里的串词,引导着整个仪式的进行,调节着现场的气氛,简约而不简单。
酒局,是一个社交场合。
酒局上所说的话,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也是一场酒局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
酒局上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情景说什么话,全靠临场发挥。但酒局进行到不同阶段,不同人物在关键时刻所说的话,却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这些话术,就像主持人手里事先写好的串词,引导着整个仪式的进行,调节着现场的气氛,简约而不简单。
1、咱们开始吧。
这是主陪在酒局开场时说的一句主持词。等大家都坐定了,主陪需要说一句话,聚拢一下现场的气氛,宣布酒局正式开始。
酒局不像会议和婚宴,需要有正式的主持,但如果不来这么一句,酒局也无法开始。这句话的作用,是让大家的注意力集中一下,然后主陪开始敬酒,让酒局按照程序进行下去。
2、我先介绍一下。
敬酒之前,如果在座的有相互不认识的,最好先彼此介绍一下,要不一会儿没法称呼和敬酒,这也是主陪的职责所在,不能忽略。
介绍每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夸夸其谈,也就是说,尽量突出甚至夸大个人的身份和优势,包括职务,叫成,业务员叫成老总都无所谓,时间可长可短,重点人物需突出,但小人物绝不能忽视。
3、我说几句。
敬酒前能说出这话的人,一定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或者口才要好,不一定是卖弄自己,但起码能调节气氛;或者为了一定的目的,表达特殊的感情。总之说出的这几句话,若不是文采斐然,则必须以理带情,引发大家的共鸣与欢呼。
与之反衬,酒局上不能说、不会说的人,敬酒之前心是慌的,嘴是瓢的,不妨实打实说一句,我不会说话,但今天很高兴,就敬大家一杯酒吧。人人都觉得你很实在。
4、全在酒里了。
不太会说话的敬人酒时还可以说一句,全在酒里了;或者有的人说着说着说乱了,也可以用这句来收尾。
一句全在酒里了,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精髓:酒只跟自己认同的人喝,喝下这杯酒,你我就是兄弟了,说什么不重要,看我今后的行动。
5、先吃点儿。
如果有的人迟到来晚了,现在人都比较宽容,一般不会罚酒,而是先让他吃点东西垫垫,以免他为了赶进度把自己灌醉了,空腹饮酒确实容易醉。
有时候聚会的人比较熟悉,酒局的规矩不那么讲究,主陪也会招呼大家先吃点儿,然后再敬酒,这也是为了照顾那些之前没好好吃饭、空腹而来的客人。
6、我自罚一杯。
别人可以照顾,但迟到的人自己得有态度和表示。于是有的随便吃两口菜,有的干脆直接就端起酒杯,对不起,路上堵车来晚了,我自罚一个。
有的酒量大的甚至主动自罚三个,大家满意地连忙解劝:赶紧吃点儿。
7、轮到你了。
酒局上敬酒是有一定顺序的,比如主陪先敬,副陪再敬;先敬主宾,再敬副宾。有时候大家轮流端杯敬酒,或按顺时针方向,或按逆时针方向,中间夹杂着寒暄与玩笑,有的人掌握不好敬酒时机,主陪就会适当说一句轮到你了,来控制酒局进行的节奏。
酒局开始时的自我介绍,一般也会采取这种方式。
8、我干了,您随意。
酒局上晚辈儿敬长辈儿,下属敬领导,如果被敬者酒量不大,或者已经喝了很多酒,出于照顾以及尊重,敬酒者一般会说我干了,您随意,因为敬酒者酒杯一直都是满的,这既是规矩,也是礼貌。
唯独河南人例外,因为历史的原因和流传下来的传统,河南人敬酒据说可以您干了,我随意,还可以直接给客人端酒,自己不喝。前者我没考证,后者却是我是亲身经历过的,被灌惨了。
9、给他满上。
这句话一般是对酒量比较大,或者比较熟悉的哥们儿或下属说的,知道他酒量大,还能喝,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同时让其尽兴。
酒局上的文化也是社会上的规则,对亲近和熟识的人,一般不讲客套和虚的,但内心却是实实在在的照顾和偏向。内外有别,在酒局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但又掩饰得非常巧妙,只有高情商、特鸡贼的人才能感觉得到。
10、您看还要点什么。
这基本就是一句客套话。酒局上的规矩是谁请客、谁点菜,尤其是商务局,客人不会主动点菜,全听主人家的安排。酒局临近末尾,主陪一般会礼帽地问客人吃好了没,顺便问一句您看还要点什么,客人也知道是客套话,不管吃没吃好都会回答很好、特别好。
酒局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主宾敬酒表示感谢,主宾敬完酒,酒局就结束了。一般情况下,主陪和主宾都是湖,配合比较默契,知道酒局自然而然该在什么时间结束,不用主陪提醒,主宾就会发表致辞。但个别情况下,如果主宾不那么老道,主陪不好意思直接提示结束,就会用这句话来提醒一下主宾,意思是差不多了。
酒局上的这十句话,看似非常简单,但出现的时机和所起的作用都非常关键,充分体现了国人在酒局上的智慧和含蓄,值得细细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