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据沈从文《边城》记载,这位老人默守渡口,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天天渡船载客,已有五十载了。
B、暑假里,小王跟随旅游团去观赏塞外风光,没想到半路上车辆严重堵塞,只得胡乱塞几块饼干权充午餐。
C、他行伍出身,野营拉练、行军打仗,自然在行。
D、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又纯朴本分,为爷爷分担劳务占据了她生活最重的分量。
2、下列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缅怀 分赃 腊黄 追奔朔源
B、 班斓 对峙 沧桑 促膝长谈
C、 粗旷 气慨 平添 川流不息
D、 陶冶 宣泄 旋律 不经而走
3、下列同形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
B、将: ①将进酒 ②呼二将出换美酒
C、之: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风流: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还有家属的同志们,都参加了庆祝活动。
B、每当橘红色的斜阳洒下离别的金粉时,从这里就会送出美妙的音乐。
C、火箭尾部喷出数十米长的火柱,给山河大地抹上一层金黄色。
D、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看着参观团微笑着走进会场。
5、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骡车从桥边瞒珊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②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③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④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⑤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⑥他太累,走不动了。
A、⑤③④①②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①④③②⑥
6、下列有关典制,礼俗知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合称。
B、社稷,是指火神和谷神
C、五经,是《诗》《书》《礼》《易》和《春秋》的总称。
D、同年,是指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之间的互称。
7、下面介绍的常识有误的是( )
A、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你出调查提纲,制定调查问卷或表格。其次,要运用恰当的调查方法,如开调查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实际考察、网上调查、查阅资料等等。
B、说明书具有科学性、说明性、简明性和条理性的特点。在商品经济社会,说明书起到“授人以知,授人以用”的作用。
C、洽谈按内容分忧多种类型,但不管哪种,都是一方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求于另一方。既然洽谈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那么被求的一方就可以坚持得到最大的利益,不用让步。
D、接待过程中,与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的人交谈,语言要通俗,尽量多用口语,不要讲理论高深的话,要多举对方的能理解的实例来说明;与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人交谈,要讲究语言的文采,讲究哲理:这些都是依据来访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所决定的。
8、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英国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思考的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莫言在《卖白菜》疑问中,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里感受,折射出母亲与“我”的不同性情。
C、当代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送个,但更是一曲悲歌。
D、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浓郁的“京味”。
9、参照例句仿写的句子,表达准确地一项是( )
青年人衰老的心说:“我的明天不过是凝结在荷叶上的露珠。”
A、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飘忽即逝的白云。”
B、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快要落山的夕阳。”
C、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将化作春泥的花朵。”
D、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即将入土的棺材。”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B、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C、《安娜·卡列尼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的托尔斯泰。
D、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创作得诗歌有《女神》、《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
二、阅读题(共35分)
一
山上的环境是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11、根据“托物言志”的基本原则,应该如何理解上述文字所要反映的作者的“志”?
12、小屋为什么是快乐的起点?小屋怎么又成为了幸福的终点?
13、怎么理解“不便行车”的山路却成了作者“幸福的阶梯”?
14、对上文末段中的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
B.“空中楼阁”是表明“我”的精神无所寄托。
C.是写实,当时山上雾大,小屋已被雾笼罩。
D.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空中楼阁。
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5、作者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结合课文,说说上文中的“田田”是指
,“有袅娜地开着的”是指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是指 。
16、对上文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上文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上文描写的是月下地荷塘。
C.上文描写的是荷塘上得月色。
D.上文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7、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18、指出上文中画线句子所引用的修辞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9、从全文看,上面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 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 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 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0、依次填入上文空缺处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
A、摔 抛 送 B、抛 摔 送 C、抛 送 摔 D、送 抛 摔
2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C、“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就是要创造、推陈出新,重铸民族魂。
D、鱼翅对人民有益无害要“存放”;鸦片有益也有害,要“使用”;烟、烟灯、姨太太,人民根本不需要,要“毁灭”。
22、与例句中“像”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A.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B.他的面貌像他哥哥。
C.飞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
D.山上有了小屋,像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
23、选出对这段文章理解正确的一组:( )
A.阐明怎样占有文化遗产的方法。
B.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文化遗产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C.阐明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
D.阐明如何避免实行“拿来主义”中的危机。
三、写作题(共35分。)
(一)小作文15分:高一学生张明在外出游玩时,不慎将学生证遗失,现在需要向教务处申请补办,请你帮他写一张申请书。
(二)大作文20分。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一、1、B 2、C 3、C 4、C 5、B 6、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7、C 8、A 9、C 10、C
二、14、A 16、C 17、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