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wang+‘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 创新引领、统筹推进”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着力实施智能制造 “四大工程”,开展“工业 2.0 补课、 3.0 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 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 ,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 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 ,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 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显著提升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为建设“强 富美高”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 达 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 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 到 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 50家以上, 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50 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 xxxx 台/ 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5%以上。
高端装备规模大幅提升。 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力争年均增长 15%以上, 2020 年总规模突破 2000 亿元,占规上工业 15%左右,占装备工业 30%左右。到 2020 年招引高端装备重大投资项目 40项以上、总投资达 600亿元以上。
高端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到 2020 年,研制应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 关键零部件 100 项以上,新增发明专利 200件以上,新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 准 20 项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智能制造
1.实施关键工序自动化改造工程。 通过“技术改造券” 每年支持实施 400 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引导企业数控化换代、 自动化普及和机器人替代。 通过购 置自动化设备、 自主研发自动化专机、 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等多种方式, 实现 关键工序自动化。在焊接、切割、喷涂、上下料等高强度、重复性、高危岗位推 广应用机器人,实现“机器换人” 。到 2020 年,全市企业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 化率达 50%以上,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 3000 台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 小企业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
2.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程。依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分行业引导骨干企业构建研发创新、 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服务等 6 种新 型能力。普及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供应 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数据系统(PDM等信息化 管理软件,为实施智能制造积累软件支撑能力。推进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 装备行业着力提高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能力和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能力, 化工、医药、食品等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着力形成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的精 细化管控能力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到 2020 年,全市力争新上或完善升 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500家、数字化研发设计与仿真分析软件 300家、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 100家,创成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50家以 上。 [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 ,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
3.实施智能车间建设示范工程。分行业学习借鉴国内外智能制造应用先
进企业,针对自动化水平、制造效率、用工数量、产品质量等指标,每年选取不 少于 50 家企业开展“对标找差”,研究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每年确定 20 家以 上企业开展智能车间建设,加速应用智能装备、制造执行系统 MES信息物理系
统CPS工厂物联wang等软硬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单元应用、工艺流程连线 改造、设备互联互通和基础数据共享,提升车间“人机料法环测”质量六要素的 实时优化管理水平。每年分行业举行 10场以上智能车间现场观摩推进会,以点 带面推广示范。 [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
4.实施工业互联wang融合创新工程。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营销服
务等关键环节,每年选择 50 家示范企业,确定 50 个试点项目,开展互联 wang 应用建设。鼓励机械、电子、船舶等领域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图形化建模、快速 成型与虚拟仿真等智能化设计系统,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 wang络和协同研发设
计平台。支持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重点企业,应用“设备数据采集器” 、电 子看板、物联wang等技术,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等进行连 接与集成,逐步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促进食品、服 装、玩具、工艺等领域企业,建设工业“ BTB电商平台,普及应用在线定制、 wang络精准营销等新模式。到2020年,创成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 wang示范 试点企业 50 家以上。 [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商务局, 各县(市、 区)和功能区 ]
(二)实施四大行动,发展高端装备
1.实施规模骨干企业对标赶超行动。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或单打冠军为
目标,每年遴选确定 100 家以上高端装备重点培育企业, 瞄准国内外同行先进水 平,实施对标赶超, 重点突出数控机床产业, 依托省市共建, 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到 2020 年,创新研制 100 项以上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首台套重大装 备(生产线)及关键零部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00 家以上、科技小巨人和 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50 家以上,着力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产品。 [ 责
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 、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 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
2.实施增量项目集聚招引行动。瞄准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精心组织开展
“大拜访、大招商、大合作”活动,着力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和补链、强链、扩 链的关键项目, 一企一策开展招商。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招引先进整车以 及发动机、驱动电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项 目;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引智能和微型传感器、 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 (RFID)、 地理位置感知产品、微机电系统(MEM)等物联wang应用所需的专用集成电路 产品;机器人产业重点招引知名机器人本造及精密减速器、 伺服电机及驱动 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智能电wang产业重点招引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设备、 高强度高等级电气绝缘子、 高效储能设备、 智能终端设备等关键核心设备; 智能 成套装备重点招引通用柔性制造生产线、 智能传感与控制、 智能检测与装配、 智 能物流等装备产品; 工业软件重点招引高端装备细分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 应用 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等产品。 此外,积极招引与轨道交通、 航空航天、海洋工程、 新能源以及军工等领域相配套的先进制造装备及元器件项目, 以及高端医疗设备、
2020
智能可穿戴设备、增材制造等领域产品,构建高端装备新型产业体系。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