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2万人,占总人口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格局;各个地区也纷纷出台特色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最火的莫属于北京地区的“驿站式养老”,从2016年开始建设,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养老照料中心297个、养老驿站1003家。
据统计,目前已建成并运营的养老驿站90%处于亏损状态,大多数依赖于的补贴;新环境下,传统模式的养老驿站该如何破局?
一、传统养老驿站的痛点
2016年,在的支持下,北京地区养老驿站全面铺开;尤其是在《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颁布后,养老驿站的发展进入到跑马圈地阶段,同时在运营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难题,导致90%的驿站都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处于亏损状态。
1、照料中心与驿站未协同发展
养老驿站作为街道照料中心的下沉,未真正实现养老服务体系上下贯通和服务联动,反而相互存在竞争关系;未能形成资源互补、合作置换、业务共赢的关系。
2、老人配套康养服务单一
走访丰台、通州、亦庄等部分驿站,发现大部分驿站服务单一,成为老年活动室或者小超市、小餐厅,配套的康养理疗服务缺失,无法有效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
3、家庭护理员人才缺失
护理员工资低、工作压力大,驿站雇佣专业护理员成本高、流失率大,一个护理员每天最多能完成2-3单上门护理。
4、驿站变现模式单一
经走访得知,绝大多数驿站都是靠补贴生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大多数驿站通过低价的服务费,远远满足不了成本支出。
二、新环境下亟待数智化升级
“驿站式养老”经过几年的落地应用,对中老年人有一定帮助,但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只有解决驿站自我造血问题,才能持续性提供便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因此传统模式下的养老驿站亟待数智化转型。
1、定位模式的转变
养老驿站服务的开展必须精准把握需求群体,从刚性需求出发,继续深耕社区,同时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享受智慧康养服务。
2、多元化、自助化康养服务
除了6大基本服务外,驿站还应针对老人需求提供便捷化的理疗服务,满足基本的理疗康养需求,形成自助理疗模式,改善亚健康状态。
3、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需要借助互联网化、智慧化的技术工具,给老人及子女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驿站也形成数智化管理,流程简单方便、数据展现简洁明了。
三、打造家门口4S康养驿站
蓝海康屯专注于居家康养领域,打造新型康养服务模式——4S康养驿站;通过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养老驿站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创建全方位新型老年康养服务。
1、基于SAAS模式独特的服务
提供康养体验+知识宣教+特色商城+咨询互动的全流程服务,覆盖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讲座、远程问诊、挂号就医、康复理疗娱乐交友等功能,满足老人各项医疗康养需求。
2、打造居家智慧康养服务闭环
基于“检、医、康、养、维”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构建老人居家康养服务的闭环;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智能检测、云端干预、康复理疗等服务。
3、自助共享健康理疗模式
在健康驿站投放智慧化的康养理疗设备,帮助老人自我身体调理和修复;前期教学式使用,后期老人直接自己扫码体验,无需工作人员协助,从被动理疗享受,到主动理疗体验。
蓝海康屯,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康养品牌和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商!推动中国智慧康养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