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鲁
“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是“中国建筑”的质量方针。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建筑”要实现跨越五洲的战略发展目标,必须以质量为根本,而“过程精品”的实现,是确保“中国建筑”总体战略发展的基础。
1.“精品工程”来源于过程
1.1 何为施工阶段的“过程”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从施工合同鉴定开始,直至质量保修期结束,是一项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的全“过程”,是一个很宏观的“过程”。
1.2 何为“精品工程”
在施工阶段这个宏观过程中能够实现很少质量缺陷,整体质量均衡的工程就是“精品工程”。
在施工中对质量能够实现全面、全过程的控制,是建造“过程精品”工程的关键所在。
2. 创建“过程精品”工程的原则
创建“过程精品”工程应遵循“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成本合理、功能可靠、质量均衡”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2.1 管理规范——项目管理标准化
2.2 技术先进——以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以先进的施工技术降低成本,以先进的施工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
2.3 成本合理——通过科学、严谨的管理,有效避免、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损失。
2.4 功能可靠——使用功能要可靠,而功能的可靠性是要由时间来检验的,所以功能的可靠性是由质量的耐久性来反映的。
2.5 质量均衡——质量通病要受控,质量不因材料、位置、专业、作业班组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3. 建造“过程精品”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施工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为基础,以过程控制的精细化为突破口,以防治和消除质量通病为切入点。
3.1 严格图纸会审,吃透设计意图。
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满足设计要求;执行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施工质量满足有关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是施工企业的法定责任。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第一位重要的是满足设计要求,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原则问题。其次才是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质量验收规范等。所以“严格图纸会审,吃透设计意图”对于每一项工程来说都是关键。
同时,评价一个施工企业、一个项目部的水平和能力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考察其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和水平。技术实力再强的企业,如果不能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不能按设计意图建造工程,那么这项工程建造得再漂亮,也是一项不合格工程。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评价企业的水平实际上就是评价人的水平。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技术、质量管理人员领会设计意图的能力和水平。
在我们接到新工程的施工图时,首先要看什么?总图、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节点构造详图?答案是“否”。要真正了解设计要求,进而理解设计意图,光靠平立剖面图、节点构造详图是无法实现的。我认为关键是设计总说明,在各专业施工图的设计总说明中详细阐述了在平立剖面图、节点构造详图中无法用图来表述,而设计者必须表述,施工者必须知道并必须执行的设计要求。所以说,在图纸会审中,项目部的技术、工程、质量管理人员不但要审核施工图中的错、漏、碰、缺,更重要的是了解、理解设计总说明中的每条要求和规定。对总说明中的疑问必须在设计交底时得到确切答复。
对于设计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并应留下可靠的证据。施工企业切不可以对设计要求自己随意解释,自以为是;切不可以施工规范、企业标准、习惯做法代替。
3.2 全面深入分析,认清特点、难点。
全过程质量控制是一种积极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但不应是盲目的,否则全过程质量控制就是一句空话。其实,无论是否施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每项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均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而要做到上述几点,对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确认就是必须、是关键。
特点、难点分析得准确、透彻,施工管理、技术措施才会有针对性,工程的各项工作才会真正做到有准备、有序开展。所以说,特点、难点的分析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特点、难点的分析是质量策划的前提条件。
3.3 技术准备先行,质量策划同步。
3.3.1 对于项目部来说,首先是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在充分分析工程的特点难点的基础上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的施工才真正具有指导性、纲领性。其次,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框架下,针对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难点编制的施工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够保证质量、工期、成本均受控。
3.3.2 什么是质量策划。我认为质量策划就是对项目的质量特色、精品、亮点提前进行的设想与设计,以及为实现这些设想与设计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准备、管理准备。而这个准备是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应分为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企业层面的策划主要是确定质量目标、配置资源、提供支援、过程监控、总结成果等。项目部的策划主要是质量亮点特色、质量标准、工艺技术措施、过程控制等。
3.3.3 项目部的质量策划必须以施工方案或深化设计为载体,所以说质量策划必须与技术准备同步。而实际上质量策划就应该寓于技术准备的过程之中。
项目部在编制施工方案的同时对质量的亮点、特色进行策划,确定亮点、特色的质量标准、工艺技术措施、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等,从而使其能够最终得以实现。所以说,质量策划不应是孤立的,不应该游离于施工方案之外,所有的亮点、特色的策划都必须由施工方案或深化设计加以体现。实际上质量对成本、工期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不能保证检验批质量验收的一次合格率,成本、工期的有效控制就无从谈起。
经过策划,我们要使工程的特点成为工程的质量特色,工程的难点成为质量的亮点。
3.4 质量通病严控,整体水平均衡
质量通病是制约我国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瓶颈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施工技术并不落后,甚至在一些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的工程质量通病较多,所以无论是从观感质量方面还是在工程的整体耐久性方面,甚至在主体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国家的工程一是不耐看,二不耐用。
所以,要想创建“精品工程”,首先必须解决好质量通病的防控。为此,我们要在分析工程特点难点时要分析、辨识质量通病,在做技术准备,编制施工方案时要重点针对质量通病。从而使质量通病在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创建国家级工程质量奖方面,质量水平的均衡性是影响创优工程能否获奖的重要因素。如果一项工程在观感上做得再好、有很多的亮点,但如果整体质量不能做到均衡,结构不能保证安全、耐久,使用功能不能够保证可靠的话,这样的工程是不能被评为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所以,创建国家级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其质量必须是均衡的。而且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要均衡,施工中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要均衡,不同材料的施工质量要均衡,不同部位的质量要均衡,不同分包的施工质量要均衡,等等。
3.5工序质量严控,成本、工期受控。
由于单位工程的质量是由众多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构成的,而每个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又是由众多的分项工程质量构成的,而每个分项工程的质量是由众多检验批质量构成的,而每个检验批质量是构成每一检验批的每道工序质量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工序质量是检验批质量的基础,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基本单元,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起点,工序质量水平将决定检验批质量水平,同时也就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总、分包管理人员来说,工序质量的控制水平和控制能力也就成为了创建“过程精品工程”的关键。如果起点就没控制好,那后面的整个过程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工序质量如果受控,检验批质量就应该受控。那么检验批的一次验收合格率就应该达到100%(理论上)。如果工序质量标准是“优良”的话,那检验批质量、分项质量、分部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就必定是“优良”,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从成本、工期的角度来说,工序质量同样是关键。工序质量受控的直接结果是检验批质量受控,检验批质量验收的一次合格率的明显提高。而检验批一次验收合格率的提高就可以避免整改、返工造成的成本增加。同时,如果每个检验批都能够按时顺利验收,也就会使施工进度按预定的计划向前推进。
所以说,一个成熟的企业领导或项目经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质量管理对项目的重要性。高质量并不是以成本、工期为代价换来的,而是以科学、严谨的管理创造的。何为科学、严谨?答曰: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
3.6 技术交底细、实,工序质量严控。
3.6.1 施工技术交底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交底是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深化设计等一系列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质量策划的成果转化为工程实物的重要的过渡环节,是脑力劳动成果转化为体力劳动成果的唯一环节,这一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一环节,或这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我们前面的所有设计、策划等都将付诸东流,或都将成为纸上谈兵。
3.6.2 施工技术交底的基本原则
技术交底要细、要实、要交到施工班组的每个人。
一是应按分项工程交,但要按施工进度交,做到哪交到哪。
二是做什么交什么,一个分项工程可能由不同的班组完成不同的阶段或工序,比如钢筋工程的制作与安装。必须按班组的具体作业内容编制交底。
三是要按工序交清楚,明确每道工序怎么做、做到什么样。即确定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四是要简明扼要,没用的废话不用讲,规范、标准的规定不用讲,要讲清楚的是具体的数据,到底要多长、多宽、多高、多少间距,到底应该怎么操作等等,而不是“多少倍D”、“或者……”之类的原则。
5.6.3 施工技术交底对质量控制的作用
施工技术交底是工长、质检员对工序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与依据。工长、质检员班组的质量控制不是规范、标准,而应该是技术交底。
3.7 检测、试验合规,施工记录详实。
3.7.1 现场的各项检测、试验必须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所使用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必须合格,检测、试验的结果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也就是说,设计有具体数据要求的,必须有相应的试验或检测结果,否则无法证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了。
3.7.2各项施工记录应完整齐全,记录的内容应准确现实。施工记录应能反映出施工企业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其结果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其质量完全达到质量验收规范所规定的标准。施工记录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内在质量的真实写照。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记录资料的编制、收集、归档工作。
3.8 分包管理到位,质量控制到底。
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均衡的状态,其关键是各分包工程是否能够纳入总包的质量控制体系之内,特别是整建制的专业分包。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来说,钢结构、幕墙、精装修、机电安装、消防工程、智能建筑工程等是总包管理的难点。
一是总包应以分包合同为依据,以质量专项协议为载体,在将项目质量创优目标进行分解的同时,明确分包工程的质量标准,使每项分包工程的质量标准具体化。
二是从分包施工方案开始,通过控制分包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施工操作的工序质量、材料物资质量全过程控制分包的工程质量。
3.9 总包组织健全,专业管控到位。
总包项目部的技术、质量、物资材料等管理人员专业齐全、配套,才具备了对所有分包单位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的能力,对分包工程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多年来创优工程的管理实践来看,真正影响创优效果的往往不是主体结构工程,而是机电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总包项目部缺少机电和装饰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对机电、装饰工程的管控,造成在报奖过程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机电安装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进行整改。而且很多工程由于“先天不足”,即便是做了大量的整改,其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能获奖。
4. 创建“过程精品工程”的作用与意义
创建“过程精品工程”是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培养人才的契机。对于总包企业和项目部来说,可以锻炼、培养、提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不断提高经营质量的能力。项目的合同应有利于创建“过程精品工程”。即价格合理、工期科学、范围完整。过低的价格、过短的工期、被肢解的工程都无法创建“过程精品工程”。这是对企业而言。
二是不断提高与有关各方沟通、协调的能力。企业、项目部具有与建设、设计、监理等其他质量责任主体单位进行良好沟通与协调的能力,能够将不利因素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加以化解,扭转不利或被动局面。与建设单位可能需要进行沟通的主要是总包管理的权威性。建设单位不应肢解工程。一是不合法;二是总包将无法对被肢解部分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工程的整体质量无法保证。与建设单位需要进行沟通的通常还有材料、设备的选用,对设计的不合理修改等问题。
三是不断提高对设计缺陷提出完善建议的能力。企业和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否准确理解设计意图,能否发现设计中存在的根本性不足,能否提出对设计的合理修改建议,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升项目整体品质的关键。一旦施工完成,所有设计本身的缺陷或不足就成为了现实,这样的工程即便施工质量再高,也会留下很多遗憾。设计人员愿意采纳对设计的合理完善意见,大家都不想工程有遗憾。设计人员愿意与高水平的施工单位合作。
四是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管控的能力。前面所提到的9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施工质量全面管控的能力。在努力做好这9个方面的工作的同时,就是企业管理水平、项目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上述4种能力不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每个项目管理团队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的,特别是应有意识地、主动地提高。所以企业、项目经理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都应端正质量创优的动机,应该知道我们积极参与工程质量创优活动到底要得到什么?!仅仅是一块奖牌、一时的荣誉、一点奖金,还是要在创建“过程精品工程”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锻炼人才,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使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企业领导者和每个项目管理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〇一二年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