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选择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42:29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标准答案】: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2.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标准答案】:BA、主观性和个别性B、客观性和普遍性C、社会性和历史性D、稳定性和不变性3.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
推荐度:
导读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标准答案】: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2.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标准答案】:BA、主观性和个别性B、客观性和普遍性C、社会性和历史性D、稳定性和不变性3.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  

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 【标准答案】:C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2.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 【标准答案】:B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3.认识的本质是 (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标准答案】:A 

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标准答案】:C 

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标准答案】:D 

6.社会意识是 ( ) 【标准答案】:C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标准答案】:A 

8.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标准答案】:B 

9.从历史上看,暴力是社会的 (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标准答案】:D 

10.具体劳动 ( ) 【标准答案】:C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 、创造剩余价值 

11.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支付手段职能 D 、价格标准职能 【标准答案】:C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 

A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 、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C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 、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标准答案】:C 

13.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 

A 、有机构成 B 、价值构成 C 、技术构成 D 、数量构成 【标准答案】:C 

14.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 )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标准答案】:B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 

A 、生产过剩 B 、商品短缺 C 、长期萧条 D 、持续高涨 【标准答案】:A 

16.商业资本化的条件:一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分工,二是 ( ) 

A 、存在的商业活动 B 、有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C 、商业资本家有的投资 D 、有商业店员可供剥削 【标准答案】:C 

17.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 ( ) 

A 、本部门的剩余价值率 B 、平均利润率  C 、活期存款利率 D 、长期贷款利率 【标准答案】:B 

18.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 ) 

A 、卡特尔  B 、康采恩  C 、托拉斯 D 、混合联合公司 【标准答案】:D 

19.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 ) 

A 、部门内部的竞争  B 、部门之间的竞争 C 、国内竞争 D 、国际竞争 【标准答案】:D 

20.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 ( ) 

A 、基础设施建设 B 、大型科研项目 C 、普通消费品生产 D 、公品生产 【标准答案】:C 

21.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 

A 、老殖民主义 B 、新殖民主义 

C 、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 、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标准答案】:B 

22.社会主义以后,首先要经过 ( ) 

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主义第一阶段  D 、战时主义阶段 【标准答案】:A 

2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 

A 、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  B 、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C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 、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标准答案】:C 

24.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 

A 、社会主义中实现的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 、主义社会实现的 【标准答案】:D 

25.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 ( ) 

A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 、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标准答案】:A 

26.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 )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C 、一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 、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标准答案】:B 

27.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 ( ) 

A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 、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 、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 D 、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标准答案】:D 

2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金融资本 D 、商业资本 【标准答案】:C 

29.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 ( ) 

A 、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  B 、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 

C 、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  D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标准答案】:D 

3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 ( ) 

A 、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  B 、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 

C 、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 D 、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 【标准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0分)  

1.下列各项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 

A 、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 、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 

C 、天空出现流星雨是人类的不祥之兆  D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标准答案】:ABD 

2.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 ( ) 

A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B 、意识是头脑里固有的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标准答案】:ACD 

3.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 )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D 、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ABC 

4.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 、竞争的压力 C 、垄断的需要 D 、市场经济的要求 【标准答案】:AB 

5.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 ) 

A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 

C 、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 、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标准答案】:ABD 

6.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 ( ) 

A 、商品市场 B 、资本市场 C 、劳动力市场 D 、外汇市场 【标准答案】:ABCD 

7.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 ( ) 

A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 、从本国国情出发 

C 、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D 、以发达国家为样板 【标准答案】:ABC 

8.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 ) 

A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 、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C 、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 D 、在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标准答案】:ABCD 

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 ) 

A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学说广泛传播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标准答案】:BCD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 、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 、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标准答案】:AD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党     C.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A   2.C  3.B  4.D  5.B  6.C   7.B  8.A  9.C 10.B 11.A 12.C 13.D 14.A 15.B 16.D 17.D 18.A 19.A 20.D 21.B 22.D 23.B 24.D 25.C  26.D 27.C 28.A 29.C 30.D 31.ABD   32.AD 33.ABD   34.ABC 35.ABCD  36.ABCD 37.AC   38.ABC 39.ACD   40.AB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A.合议制和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

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 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       )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劳动成为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主义

C.消灭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量的手段有(     )

A.税收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     D.最低准备金率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标准答案】: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2.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标准答案】:BA、主观性和个别性B、客观性和普遍性C、社会性和历史性D、稳定性和不变性3.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