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使用电针前,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电针治疗,治疗时应选用何种波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2.根据病情,选用穴位,一般选用3-5对穴位为宜,一对穴位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或过远,同时禁止一对电极之间的回路通过心脏,防止意外发生。电针穴位的针刺方法如同毫针操作,得气后才能接上电极。
3.选择适应患者病情的电针仪品种,常用的电针仪有G—6805型、WQ—10A型等,有其不同的临床适应范围。
4.使用电针前,先将电针仪所有的旋钮归零,按键松开,将每对输出电极分别接在一对穴位的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针,正极接配穴针;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一对电极任意接在相关穴位的两根针上。
5.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预先设定,选择适当的波型和频率。
6.打开控制已接毫针的电极的输出旋钮,逐步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强度,一般输出电流的强度控制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畴,防止电流过大产生电离灼伤。一般通电时间为5—20分钟,有些病人可延长至几小时不等。
7.治疗结束时,先将输出旋钮调回到零位,关闭波型和频率开关,最后关闭电源,取下导线,按毫针方法出针。
8.如需使用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将针刺入,接上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接在浸湿的纱布上,固定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同侧经络的皮肤上,操作同前。
9.使用电针过程中,如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意外时,可按毫针刺法同样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