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背景:
在每个家庭中,孩子们都是在众心捧月似的关心照料下一天天的成长。但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被爱的海洋里,久而久之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认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独生子女的普遍,家里六大一小的特点,久而久之浮现出幼儿的自理能力缺乏。
不能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的,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工作和才能的发挥。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初步形成,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做法和要求。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辨析及现场的互动帮助家长认识并了解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意识及重要性。
2、帮助家长积累一些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活动对象:
小班年级组家长及幼儿
活动时间:
2011年9月11日上午9点-10点
活动地点:
多功能厅
活动形式:
讨论辨析、现场操作指导、游戏等
活动准备:
视频影像、案例资料、图片资料、游戏材料、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影像案例材料(不良饮食习惯的实例)
1、请家长通过观察实体不良饮食习惯的案例,进行阐述及讨论。
师:通过影像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进餐时的各种不规范实景,那么请家长进行阐述你们认为的视频中不规范的画面。
2、教师梳理家长讨论中表述的不规范进餐事项。
二:播放家长自己在家中拍摄的图片影像。(不规范的实例)
1、家长根据以上梳理出的事项对比自家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图片讲述。
2、根据各家长讲述的个案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互相交流经验。
3、请个别优秀家长案例进行小结。(案例中包含进餐不会拿勺子,追逐、坐不定等)
4、教师进行小结梳理,介绍好的方法。
三:游戏——现场操作指导
1、喂“娃娃吃饭”
材料:娃娃玩具、勺子、盆子、食物玩具
玩法:1、请幼儿正确的利用勺子喂娃娃吃饭。
2、能顺利把食物喂到娃娃嘴巴里的奖励一颗五角星。
2、舀豆豆
材料:各种颜色的豆豆、勺子、碗
玩法:1、把豆豆从大容器中舀到对应颜色的碗中。
2、正确的利用勺子舀的最多的幼儿奖励五角星。
四:交流与总结:
1、家长交流感受
请2-3位家长发言,如:有什么收获?回去后将如何做?
2、教师总结
提出正确的进餐方法以及要求
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活动评价:
参与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