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追忆贵州大学校史,始建于1902年,至此经历了110周年的历史,为了纪念贵州大学走过110周年的风风雨雨,同时也为了向献礼,特此我资环学院青协于2012年7月15号开始了为期近一周的关于遵义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活动,红色文化近几年不仅是社会也是商业关注的焦点,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发展,遗址类纪念馆社会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大批遗址不断得到开发,很多地方便大兴土木,改变旧址复原规模和形式,有的甚至 不惜破坏历史氛围和生态环境,这其实与遗址遗存的保护背道而驰。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在于旧址本身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10年3月29日,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组织实施红色文化保护工程,使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成为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给纪念地依托红色文化,进一步如何发展,如何传播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课题。那么,见证了中国历程的重要纪念地如何完成这一系统工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保护又是现实的挑战。在召开之际,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特组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前赴遵义进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活动”。遵义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遵义红色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遵义红色文化遗产是历史服务于现实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遵义斗争史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史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珍品,对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引导红色旅游和带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
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遗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的最佳教材。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红色文化具有历史印证价值功能,见证了“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谛;具有政治教育价值功能,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使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促使同学们了解国家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到精神,坚定承担历史重任的不变信念。教育和鼓励年轻一代奋起直追,实现新时期跨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历史、传统和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区的纪念馆、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