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送别题材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53:11
文档

送别题材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

送别诗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菩萨蛮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
推荐度:
导读送别诗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菩萨蛮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
送别诗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

C.唐朝时开始在路旁设置亭舍,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人的诗词吟咏,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长短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

D.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此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4.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8分)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C.“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

D.“草薰风暖摇征辔”,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7.请从“对面落笔”或“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鉴赏。(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8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9.“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别题材习题答案

1.C(4分)【解析】“唐朝时开始”错,早在汉朝就已经存在。“长短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错,表示路途遥远,也暗示归期无望。 

2.(7分)游子思归乡(1分):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6分) 

思妇盼归人(1分):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6分) 

二者兼有(1分):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分析合理即可)(6分) 

3.A

4.C

5.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6.C

7..寓虚于实 ,富于联想,“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亦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8.B

9.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文档

送别题材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

送别诗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菩萨蛮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