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题型8 Word版含答案.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54:23
文档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题型8 Word版含答案.doc

题型8主流思想、价值观类选择题(限时15分钟)1.(2015·江苏扬州高三期末)“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解析根据材料“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与宗法观念有
推荐度:
导读题型8主流思想、价值观类选择题(限时15分钟)1.(2015·江苏扬州高三期末)“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解析根据材料“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与宗法观念有
题型8 主流思想、价值观类选择题

(限时15分钟)

1.(2015·江苏扬州高三期末)“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

    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解析 根据材料“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与宗法观念有关,故A项正确;“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与宋明时期的理学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期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忠、孝、廉、节”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美德指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方面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孝、廉、节”都能体现,故A、B、D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与题干无关,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5·四川乐山一模)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C.重农抑商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解析 “无奸不成商”是对商的人贬斥,与“经商技巧”无关,故A项错误;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无尖不成商”则是对商人做生意时诚信与肚量的正面论述,而“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低,该变化反映了商人地位低下,故C项正确;从“无尖不成商”到“无奸不成商”反映了商人地位变化,与商业竞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5·四川乐山一模)2014年春节期间,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与“忠孝”、“耕读”关联,不恰当的是(  )

    A.“忠”——世袭制      B.“孝”——宗法制

    C.“耕”——农本观      D.“读”——科举制

    解析 “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考科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5.(2015·广东中山高三期末)1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

    A.“进化论”为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清到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

    C.变革救亡图存为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解析 接受进化论的主要是进步知识分子,并非为社会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晚清到,社会运动较多,思想界变化相当剧烈,故B项错误;从严复和陈独秀等人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均认识到通过变革来救亡图存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1916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已经演进到思想层次,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5·广东中山高三期末)《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

    A.甲午中日战争      B.五四新文化运动

    C.全面抗日战争      D.中华成立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亡国灭种的危机”“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为C项。

    答案 C

7.(2015·河北沧州质检)1983年,提出: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照我们的意见,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就是说,既不要用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也不要用的现行制度来“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B.“一国两制”下内部事务不变

    C.台海两岸已实现了自由通商

    D.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的信息可得出“一国两制”下内部事务不变,故B项正确;C、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B

8.(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突出依法行政      B.对君权的制约

    C.强调主权在民      D.对权力的监控

    解析 A、B、C项都是“对权力的监控”的表现,表述不全面,故A、B、C项错误。

    答案 D

9.(2015·湖北稳派高三强化训练)潘恩(1737—1809)在其《常识》一书中说:“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这一思想在美国中主要体现为(  )

    A.三权分立      B.联邦主义

    C.主权在民      D.共和主义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对行政权的,“三权分立”可起到制衡行政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联邦主义、主权在民、共和主义均起不到制衡行政权的作用,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5·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道德本位的伦理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西方的人文精神一致,通过材料中“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可见作者强调政治方面的挖掘与改造,故A项正确;“渐进改良”不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故B项错误;“道德本位”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贵贱有序的阶级观”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相违背,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5·山西高三第三次诊断)“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解析 从“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的信息可知,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一方面强调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另一方面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所有人的自由是并存的,即人享有的自由权利是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利为前提的,这与“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的观点相近,故B项正确,C、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5·乌鲁木齐一模)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认为,目前的欧盟27国都是属于“被打上欧洲文化烙印”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只能被视为一个的文化圈”,而土耳其则毋庸置疑“不属于欧洲文化圈”。这说明“欧洲的联合”需要(  )

    A.冷战思维      B.政体相同

    C.货币统一      D.文化认同

    解析 材料没有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非冷战思维,故A项错误;欧盟各国政体并不相同,材料也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未提货币统一是联合的条件,故C项错误;提取题干中关键信息“欧盟27国都是”“被打上欧洲文化烙印”,“的文化圈”“不属于欧洲文化圈”可见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着重强调的是欧洲联合需要“文化认同”,故D项正确。

    答案 D

文档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题型8 Word版含答案.doc

题型8主流思想、价值观类选择题(限时15分钟)1.(2015·江苏扬州高三期末)“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解析根据材料“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与宗法观念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