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必修一必修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54:32
文档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必修一必修二)

郓高B区高一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友谊(yí)纠葛(gé)静谧(mì)侃侃而谈(kǎn)B.下载(zǎi)匀称(chèn)蹉跎(cuō)危言耸听(sǒng)C.窗槛(jiàn)裹挟(xié)亘古(gèn)休戚与共(qī)D.造诣(yì)熨帖(yùn)炽热(chì)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爱戴殴打蜇居不卑不吭B.开销煤碳报酬弱不经风C.渲染厮杀肿胀百尺竿头D.呕气延伸按摩变换莫测3.依次填入下列
推荐度:
导读郓高B区高一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友谊(yí)纠葛(gé)静谧(mì)侃侃而谈(kǎn)B.下载(zǎi)匀称(chèn)蹉跎(cuō)危言耸听(sǒng)C.窗槛(jiàn)裹挟(xié)亘古(gèn)休戚与共(qī)D.造诣(yì)熨帖(yùn)炽热(chì)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爱戴殴打蜇居不卑不吭B.开销煤碳报酬弱不经风C.渲染厮杀肿胀百尺竿头D.呕气延伸按摩变换莫测3.依次填入下列
郓高B区高一1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谊(yí)     纠葛(gé)      静谧(mì)       侃侃而谈(kǎn)

B.下载(zǎi)    匀称(chèn)    蹉跎(cuō)      危言耸听(sǒng)

C.窗槛(jiàn)   裹挟(xié)     亘古(gèn)      休戚与共(qī)

D.造诣(yì)     熨帖(yùn)     炽热(chì)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爱戴        殴打        蜇居         不卑不吭     

B.开销        煤碳        报酬         弱不经风

C.渲染        厮杀        肿胀         百尺竿头

D.呕气        延伸        按摩         变换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所谓见解,包括对一事物的主张或评论,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_________自己的主张。

②那些想利用克隆技术_______生命或再造人的企图是注定不能得逞的,而科幻小说中的所谓克隆出大批完全相同的人也将是不可能的。

③进步终究要战胜落后,科学终究要战胜愚昧,正义终究要战胜,这是历史不断____人们的科学真理。

A.申述  延缓  启示        B.申诉  延续  昭示

C.申述  延续  昭示        D.申诉  延缓  启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久前有人搞了个自行车收藏展,在展品介绍中使用了“自行车收藏之最”等字眼,引来众多玩车人的贻笑大方。

B.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C.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觉得话费“明降暗升”。

D.苏菲与中国电影失之交臂,《芬妮的微笑》的主角将由奥地利当红首席女星妮娜担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已经渐渐步入差距十分悬殊的社会阶段了,我并不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见之明,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9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沉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一种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都能弹奏古琴。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张克戬,字德祥。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遣将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倚仗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报:答复                

D.度不得免                   度:估计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者以状闻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吾固知亡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诸君其自为谋              其皆出于此乎

D.乃益厉兵儆守              乃不知有汉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3分)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克戬任吴县令,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法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时,金兵派兵来攻。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清除了敌人在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袭扰敌人,最终使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写了遗表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并为他立庙。 

第II卷

四、古代诗文阅读(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5分)  

②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倡为降语,斩以徇。(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①《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用什么手法描写桃花的?(4分)

②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空白部分。(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 

②吾师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③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④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瓦缝参差 ,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五、语文表达与运用。(12分)

16.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4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17.我们在经典中会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根据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4分)

橘子洲    鸿门    易水    赤壁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18.“年度汉字”指的是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来反映全年焦点。因汉字言简意赅,年度汉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如2013年中国年度汉字是“房”,地区年度汉字是“假”。那么,你心目中2014年年度汉字应该是什么?请选定一个字,并写出理由。不超出60字。(4分)

年度汉字:                      理由: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故乡的沉沦          

于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19.文章开篇首段写到看过的一幅照片以及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分)

20.①请解释“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的含义。(3分)

 ②“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请赏析这句话。(3分)

21.标题叫做“故乡的沉沦”,联系全文来看,“沉沦”有着几重含义?(4分)

22.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4分) 

七、写作

23. 阅读下列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借助了手中的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14.(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

《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19.(1)照应标题,点明全文田园风光、农村风貌被毁坏的主题;

(2)引出下文对乡土中国面貌变换的思考。

20.故乡的土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和家乡的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此句使用比喻手法,把树坑比作枯干的泪眼,形象地描写出树木被砍伐后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貌被无情破坏的悲愤之情。

21.(1)故乡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成片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2)被毁坏的故乡抹去了我们童年的记忆,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文档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必修一必修二)

郓高B区高一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友谊(yí)纠葛(gé)静谧(mì)侃侃而谈(kǎn)B.下载(zǎi)匀称(chèn)蹉跎(cuō)危言耸听(sǒng)C.窗槛(jiàn)裹挟(xié)亘古(gèn)休戚与共(qī)D.造诣(yì)熨帖(yùn)炽热(chì)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爱戴殴打蜇居不卑不吭B.开销煤碳报酬弱不经风C.渲染厮杀肿胀百尺竿头D.呕气延伸按摩变换莫测3.依次填入下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